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防性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实验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内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HR持续性双侧顶核(FNs)电刺激60min,24h后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而对照组仅行MCAO,两组动物在脑梗死后不同时相处死,测定脑梗死面积,同时取脑组织标本送荧光定量PCR。结果MCAO后3h,FNs组梗死面积为(64.31±14.70)mm3,较MCAO对照组(84.77±21.01)mm3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后病灶半影区3、8、24h和3d时相点iNOS mRNA表达水平在FNs组分别为30.85±21.47,41.79±33.57,62.65±45.41和194.36±39.32均较MCAO组69.63±37.80,176.75±90.90,293.67±177.25和159.38±87.19明显降低(P<0.01)。从FNs后不同时间内对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分析发现,在FNs后14d再行MCAO,其iNOS mRNA表达为248.43±60.7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HR预防性小脑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其后MCAO栓塞导致的脑梗死面积,该结果可能与有效抑制梗死半影区iNOS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电针对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电凝法制备MCAO模型。随机分为MCAO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MCAO后各组分别于1d、7d、14d、28d进行神经前体细胞(NPCs)标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电针治疗,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取脑行病理学处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观察各组各时间点病灶周围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阳性细胞数。结果电针组7d、14d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两组均于28d恢复正常。急性脑梗死灶周增殖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且梗死灶边缘Nestin、GAP-43及GFAP细胞在7d为高峰期。各时间点电针组BrdU、Nestin及GAP-43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1周末达到高峰。MCAO后各时间点病灶周围GFAP细胞数均增加(P〈0.05),7d时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仍在1周时细胞数最多。结论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在4周可恢复,电针治疗1~2周有促进作用。脑梗死及电针治疗后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干细胞及生长相关蛋白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相应变化,构成神经功能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可能是各种治疗措施发挥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枢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肌苷治疗,采用Bederson等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的恢复,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2h、12h、1d、2d、3d、7d、14d脑组织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缺血侧GAP-43 mRNA表达皮质区除1 d和14 d外、纹状体区除2 h和14 d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肌苷治疗组较对照组GAP-43 mRNA表达在皮质区于再灌注2 h-过性下降,12 h升高;在纹状体区12 h升高,7 d再次升高;神经功能恢复于再灌注7-14 d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肌苷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与神经轴突再生有关的GAP-43 mRNA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复流脑组织大鼠脑缺血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情况及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VBD组.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杂交观测脑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30d不同时间点大鼠的GAP-43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区周围及海马1d后可见GAP-43 mRNA表达。7d明显增多,14d开始下降,CVB—D组在上述区域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CVB-D上调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GAP-43 mRNA的表达,可能与促进轴突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组(20只)、电针组(20只)、强化运动训练组(20只)。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模型,电针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强化运动训练组采用跑笼运动试验,观察4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取24 h、3 d、7 d、14 d 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神经症状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2周后,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强化运动训练或电针刺激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组(20只)、电针组(20只)、强化运动训练组(20只)。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模型,电针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强化运动训练组采用跑笼运动试验,观察4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取24h、3d、7d、14d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神经症状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 2周后,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强化运动训练或电针刺激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中生长相关蛋白(GAP)-4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形成素(Ang)-1的表达水平研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15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余下的20只大鼠做成脑梗死模型,为模型组。分别在脑梗死模型大鼠建模成功的第1、7、14天取相应组的大鼠清晨空腹静脉血及对照组大鼠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GAP-43的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TNF-α、Ang-1的血清水平,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GAP-43 mRNA、TNF-α mRNA、Ang-1 mRNA表达水平及各种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模型组1、7、14 d TNF-α、ANG-1、GAP-43水平及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1、7、14 d神经功能mN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大鼠1 d和7 d时的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脑梗死14 d时(P<0.05)。结论 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中GAP-43、TNF-α、Ang-1水平高于正常大鼠,检测其血清中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光化学法诱导的颞叶皮层梗死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及巴曲酶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研究GAP-43的表达和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后1d,梗死区GAP-43的表达明显增多,梗死灶处额叶新皮层神经元分层排列消失,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神经毡被破坏,组织严重水肿;巴曲酶使梗死区GAP-43的表达进一步增多,并可减轻梗死灶神经毡的破坏和组织水肿。结论 光化学法可诱导大鼠颞叶皮层出现梗死,且梗死区GAP-43的表达增多;巴曲酶可促进梗死区GAP-43的表达,并改善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蛋白及 RA 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探讨电针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14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4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针刺组于术后24 h开始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术后1 d、7 d、14 d、28 d使用 Homecage Scan监测系统观察大鼠舔毛、进食、行走、后肢站立4个行为的变化,Western blot及RT 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Raldh1、2各亚型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针刺组在术后7 d、14 d各项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28 d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及针刺组 Raldh1mRNA、Raldh2 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7天升高,第14天达到高峰,之后表达减少,至第28天趋于正常;针刺组7 d、14 d的 Raldh1mRNA、Raldh2 mRNA的表达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aldh1、Raldh2蛋白的表达模式与 Raldh1 mRNA、Raldh2 mRNA的表达模式类似。结论电针能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R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不同时间点生长相关蛋白(GAP)-43及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n=25)和治疗组(n=25).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R模型,治疗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选取1、3、7、14、21 d五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GAP-43及Neurocan在假手术组不表达,MCAOR后表达增加,且电针治疗组较MCAOR组表达差异显著(P<0.01).缺血2 h再灌注1 d MCAOR组出现GAP-43及Neurocan阳性表达细胞,并且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再灌注后7 d时,MCAOR组的GAP-43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达到高峰,14 d时降至接近初始水平,但治疗组GAP-43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MCAOR组的Neurocan阳性细胞及其mRNA 7 d明显增多,14 d达高峰,21 d时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治疗组 Neurocan表达在缺血再灌注3、7、14、21 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电针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