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甘草悬浮细胞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且完善的测定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甘草苷为对照品,在400nm处测定样品中黄酮含量,通过换算因子的校正,得到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重复性强,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1.55%),测定结果在60 min内稳定;甘草总黄酮的换算因子为(1.98±0.03),测得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为2.3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完善,可准确测定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为甘草渣中提取的总黄酮提供质量控制的方法及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将提取物与甘草苷及甘草对照药材对比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EDTA二钠滴定法测定钙离子含量。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苷在3.32~9.96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吸光度在0.3~0.7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1%(RSD=3.22%),3批甘草渣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8.82%,钙离子平均含量为0.107%(RSD=3.61%)。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甘草中黄酮的纯化方法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松  徐德生  冯怡  陈丽华 《中成药》2007,29(7):997-1000
目的:研究聚酰胺富集甘草中黄酮的工艺参数,同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查尔酮类的量作为指标,以柚皮苷为对照品,经聚酰胺吸附柱富集后,采用碱性比色法显色、测定。结果:纯化工艺条件为甘草聚酰胺比2∶1(g/g),树脂径高比1∶7,用5倍量柱体积70乙醇洗脱,甘草黄酮洗脱率在90左右;含量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1(RSD=2.00)。总固物中黄酮含量可达45。结论:本法富集、纯化甘草总黄酮可行;甘草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甘草中黄酮的超声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提取甘草中的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甘草黄酮.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室温下超声提取80min较为合适。此时黄酮的含量为1.311%.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0.90%(n=6)。结论: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甘草黄酮速度较快,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中甘草查尔酮A、甘草黄酮B、甘草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胀果甘草渣开发利用及其黄酮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Kinetex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310、254 nm,柱温为30℃,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HPLC分析表明胀果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中含甘草查尔酮A等10个黄酮成分和甘草次酸,本文选择含量较高的甘草查尔酮A和分离度较好的甘草黄酮B、甘草次酸进行含量测定,3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98.4%、103.1%,RSD均小于2.3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胀果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龄期栽培甘草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龄期栽培甘草黄酮的含量,为甘草的质量评价及适时采收提供依据。方法:以柚皮苷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15nm外测定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龄期的甘草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年生含量为1.31%、2年生为1.32%、3年生为2.17%。结论:龄期是影响甘草黄酮含量的重要因素,随着龄期的延长,甘草黄酮的积累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甘草苷和甘草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KromasiL-C18(4.6 mm×200 mm,5μm)柱,甘草苷采用乙腈-0.5%醋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柱温为室温;甘草酸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1乙酸铵溶液-冰乙酸(67∶32∶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为室温。二者流速均为1.0 ml.min-1,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甘草苷在2.7~27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甘草酸在6~3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和101.3%,其RSD值分别为1.18%和1.2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线性相关系数良好,且稳定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甘草黄酮粗提物及纯化物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草废渣中黄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甘草查尔酮甲为对照对甘草渣中黄酮进行测定.结果:甘草查尔酮的回归方程为Y=6.212503×10-7X-8.179195×10-3(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2%,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甘草渣中黄酮及相关产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HPLC测定光果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方法:以FL2200-II为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UltimateXB—C。8色谱柱,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rain-1。结果:光甘草定在9.5~475txg·mL。内线性良好,r=0.9998;测得某光果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光甘草定的平均含量为3.58%,RSD=1.23%,平均加标回收率99.04%,RSD=0.26%。结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的光甘草定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光甘草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党参、甘草的皂苷和黄酮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的影响。方法:以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党参和甘草的皂苷、黄酮部位,并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各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以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IEC-6细胞种植于6孔板并培养24小时,划痕法造细胞迁移模型,划痕后加入各种受试药,24小时后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党参和甘草黄酮含量(以芦丁计)分别为41.73%和50.98%;党参皂苷含量(以人参皂苷Re计)为40.57%;甘草皂苷含量(以甘草酸计)为57.01%。50mg/L的党参黄酮部位和甘草黄酮部位能促进细胞迁移(P<0.05);党参和甘草的皂苷部位对细胞迁移无明显影响。结论:党参、甘草黄酮部位有促进IEC-6细胞迁移作用,党参、甘草皂苷部位对IEC-6细胞迁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硝酸铝、亚硝酸钠及氢氧化钠为显色剂,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10 nm波长处对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在0.99-49.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52%(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国标GBT24283—2009蜂胶中总黄酮测定方法进行探讨,建立了新的蜂胶总黄酮含量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乔松素为对照在290mn波长处测定总黄酮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蜂胶总黄酮含量在43.11%~63.16%之间。结论:总黄酮含量测定新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3.
昆仑雪菊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测定昆仑雪菊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方法: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总皂苷采用重量法;砷的测定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汞的测定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的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微量元素采用硝酸作为消解液,利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酸采用比色法,比较各种菊花中的多种成分含量.结果:昆仑雪菊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3,32%,总糖26.81%,总黄酮11.6%,总皂苷111.44 mg·g-1,总氨基酸9.83%.结论:经过检测,昆仑雪菊中蛋白质、糖类和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菊花,为其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齿叶白鹃梅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测定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267 nm处测定齿叶白鹃梅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芦丁在0.005 6~0.022 4 mg/mL (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7%,RSD=1.78%(n=6),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甘肃不同产地乌拉尔甘草的质量,探讨适宜的种植区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紫外法测定总黄酮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甘草的质量。结果由于甘肃生态条件及种植技术等原因,各地乌拉尔甘草质量存在差异,甘草酸含量范围1.82%~8.25%,甘草苷含量范围0.83%~6.09%,其中2批样品甘草酸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结论化学模式评价可以较好地评价质量状况,其结果也可用于优选种植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毛大丁草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超声辅助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毛大丁草总黄酮含量。结果:毛大丁草中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为4.438%,精密度实验RSD为1.08%;节丁对照品在0.01375~0.2200m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9.9261C+0.013,相关系数R2=0.999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为毛大丁草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扩大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松针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马尾松针中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03nm波长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比较水解前后各产地松针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芦丁对照品在0.011~0.11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水解前浙江临安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水解后杭州余杭区的含量最高。结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松针的总黄酮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为评价松针的质量提供了依据。水解对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香菊胶囊中黄酮总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525nm,以线性、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回收率等作为效能指标,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回归方程为Y=0.476OX-0.0037,r=0.9998,化香树果序黄酮总含量在0.2012~1.0030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RSD-1.83%。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香菊胶囊中黄酮成分总合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大乌泡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60%甲醇提取大乌泡叶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结果标准液和供试液均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重复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分别为2.11%、0.97%、2.34%,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乌泡叶中总黄酮含量为3.8%。结论以60%甲醇提取、硝酸铝显色、510nm测定的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大乌泡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显齿蛇葡萄中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目的 :测定显齿蛇葡萄中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薄层扫描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含量。结果 :总黄酮含量 43.4%~44.0 % ,RSD1.56 %~ 2.62% ;二氢杨梅素含量37.4%~38.5 % ,RSD1.85%~2.65%。结论 :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极高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