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了解后筛窦气化发育对前颅底外科及蝶鞍区手术的影响及术前指导意义.方法取5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发现属管前型的占23%(23侧);半管型的占28%(28侧);全管型的占33%(33侧);蝶鞍型的占16%(16侧).其中两侧气化分型完全相同者占33例(66侧);两侧气化不相同者占17例(34例).发现属I°后筛窦的占43%(43侧);属Ⅱ°后筛窦的占35%(35侧),其中Ⅱa°后筛窦的占19%(19侧),属Ⅱb°后筛窦的占16%(16侧);属Ⅲ°后筛窦的占22%(22侧).其中两侧分度完全相同者占29例(58侧);两侧分度不相同者占21例(42侧).另外,测得最后筛房的矢状径位于5.82~21.48mm之间;垂直径位于9.36~26.02mm之间;左右径位于5.88~23.64mm之间.其中,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23%(23侧).结论后筛窦影像解部分型分度对前颅底外科及蝶鞍区手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了解后筛窦气化发育对前颅底外科及蝶鞍区手术的影响及术前指导意义.方法:取5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发现属管前型的占23%(23侧);半管型的占28%(28侧);全管型的占33%(33侧);蝶鞍型的占16%(16侧).其中两侧气化分型完全相同者占33例(66侧);两侧气化不相同者占17例(34例).发现属I°后筛窦的占43%(43侧);属Ⅱ°后筛窦的占35%(35侧),其中Ⅱa°后筛窦的占19%(19侧),属Ⅱb°后筛窦的占16%(16侧);属Ⅲ°后筛窦的占22%(22侧).其中两侧分度完全相同者占29例(58侧);两侧分度不相同者占21例(42侧).另外,测得最后筛房的矢状径位于5.82~21.48mm之间;垂直径位于9.36~26.02mm之间;左右径位于5.88~23.64mm之间.其中,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23%(23侧).结论:后筛窦影像解部分型分度对前颅底外科及蝶鞍区手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了解后筛窦气化发育对前颅底外科及蝶鞍区手术的影响及术前指导意义。方法:取5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发现属管前型的占23%(23侧);半管型的占28%(28侧);全管型的占33%(33侧);蝶鞍型的占16%(16侧)。其中两侧气化分型完全相同者占33例(66侧);两侧气化不相同者占17例(34例)。发现属Ⅰ°后筛窦的占43%(43侧);属Ⅱ°后筛窦的占35%(35侧),其中Ⅱa°后筛窦的占19%(19侧),属Ⅱb°后筛窦的占16%(16侧);属Ⅲ°后筛窦的占22%(22侧)。其中两侧分度完全相同者占29例(58侧);两侧分度不相同者占21例(42侧)。另外,测得最后筛房的矢状径位于5.82~21.48mm之间;垂直径位于9.36~26.02mm之间;左右径位于5.88~23.64mm之间。其中,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23%(23侧)。结论:后筛窦影像解部分型分度对前颅底外科及蝶鞍区手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l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87.5 % (3 5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鼻丘向中鼻道引流占 90 .0 % (3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 15 .0 %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向侧窦引流占75 % (3 0侧 ) ;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 2 5 .0 % (10侧 ) ;向侧窦引流占 75 .0 % (3 0侧 )。结论 :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 ,从而导致前组鼻窦的炎症发生和加重。  相似文献   

5.
额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经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提供额窦的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多方位薄层CT扫描 ,观测额窦向眶上、眶顶及筛窦上方的气化程度并进行影像解剖学分度。结果 :未发育者占 3 % ;Ⅰ度额窦占 3 2 % ;Ⅱ度占 46 % ;Ⅲ度占 19%。结论 :额窦的气化发育变异很大 ,Ⅲ度额窦的病人不宜采用冠状位颅面联合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上颌窦窦口走行方向、内径及长径、其内口和鼻腔开口情况、上颌窦裂口及上颌窦窦口构造.结果上颌窦窦口内径为(3.7±0.9)mm(2.0~5.9mm);长径为(2.8±0.8)mm(1.0~4.0mm);上颌窦鼻内开口位于钩突外侧、筛漏斗最下方,形似漏斗嘴;位于钩突中段者占60%(24侧),钩突尾端者占40%(16侧);有7.5%(3侧)存在副口,均位于窦口后下方,钩突尾端后,下鼻甲附着缘处.结论上颌窦窦口周围结构(钩突、筛泡)的变异或病变直接影响到上颌窦口的通畅.  相似文献   

7.
额窦筛窦向眶顶气化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额窦、筛窦气房向眶顶气化情况。方法:对60具成人尸体头部标本额窦、筛窦向眶顶气化进行解剖观察,并结合全部标本的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气化情况。结果:120侧标本气化眶顶骨板的有36.7%(44侧),其中气化整个眶顶者36.4%(16侧),气化部分眶顶者63.6%(28侧),气化眶顶的前颅底骨质内侧缘及外侧缘骨壁厚度分别为(0.3±0.1)mm(0.1-0.4mm)和(0.2±0.1)mm(0.1-0.3mm),无气化的前颅底骨质骨壁厚度为(0.9±0.3)mm(0.4-1.8 mm);CT扫描显示额窦、筛窦向眶顶气化结果与解剖观察一致。结论:了解额窦、筛窦气房向眶顶气化情况对预防鼻微创手术颅内及眶内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筛泡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测量筛泡气房的最大内外径、最大上下径、筛泡骨壁的厚度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测得筛泡的内外径为 (9.9± 2 .9)mm(5 .0~ 16.0mm ) ;上下径为 (14 .9±7.3 )mm(5 .0~ 2 9.0mm) ;骨壁厚为 (0 .2± 0 .1)mm(0 .1~ 0 .4mm) ;筛泡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为 3 9.3± 5 .2(3 1.0~ 5 0 .0 )mm ;其连线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 (5 3 .3± 9.1)°(3 2 .0~ 69.0 )°。结论 :筛泡气房的气化发育是影响上颌窦开口引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嗅凹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嗅凹区必要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筛顶与筛板的移行情况。结果 :观测到筛顶与筛板的移行形式有 2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斜向筛板 ;一种是先形成一平台段 ,在近筛板时陡然下降 ,形成嗅凹。本组资料中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 46 % ;而形成嗅凹的占 5 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 ,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8.8mm ,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2 .8mm ,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了解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及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削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或半管状占41.8%。(2)纸样板与筛顶的连接方式有直角为3%,钝角44%,锐角53%.(3)蝶窦前壁位于后鼻孔上缘上,鼻中隔和中鼻甲后缘之间。(4)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起呈管型或半管型为15.4%,压迹型35.3%。颈内动脉隆起60%。(5)蝶骨嵴延长线为鞍底中线。结论:(1)作为判断筛顶或蝶窦侧壁重要标志的额隐窝、筛前动脉或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有一定的解剖变异.(2)中鼻甲前后附着缘、上颌窦口、后鼻孔上缘和纸样板是可供参照的相对恒定标志。(3)蝶骨嵴可作为判断鞍底中线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