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常规数字摄影与双能量减影摄影的具体临床应用。结果: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较常规数字摄影提高了对肺小结节、肺内钙化、泌尿系结石、心脏冠脉钙化和瓣膜钙化等的检出率、敏感度和准确性。结论: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比常规X线数字摄影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因素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436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将图像行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理想心率在55次/分~75次/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为80.3%达到诊断要求;选择重建相位窗为75%可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注射速率为3.5ml/s,显示冠状动脉清晰且受腔静脉伪影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联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疑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行16排螺旋CT和64排螺旋CTA,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A及两者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检出率,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93例疑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DSA检查确诊62例,确诊率为66.67%;16排螺旋CT检出阳性51例,检查准确度为73.12%;64排螺旋CTA检出阳性54例,检查准确度为80.65%;两者联用检出阳性60例,检查准确度为93.55%;两者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A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两者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465-466
目的分析DR双能量减影在肋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我院的共90例患者,进行胸部DR双能量减影,将DR双能量减影后的胸廊的肋骨像与胸部的肋骨像结果作比较。结果 90例行胸部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患者中,肋骨钙化24例,肋骨破坏3例,肋骨骨折10例,其中膈上肋骨骨折6例,膈下肋骨骨折4例,而胸廊肋骨及肋骨纹理全部清晰可见,达到诊断的要求。结论 DR双能量减影胸廊的肋骨像显示优于胸部肋骨像,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减影CTA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显示率。方法:将临床需行头颅CTA检查的40例患者分为A、B2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扫描机进行检查。A组患者用单球管单能量模式行常规64层螺旋DSCTA,B组患者用双球管双能量模式行能量减影CTA,比较2组图像的质量以及颅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率。结果:A组20例患者,18例减影成功,2例因患者移动而减影失败,成功率90%;B组20例患者全部成功,成功率100%;2组患者在头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上无明显差异,但A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于B组。结论:随着双源CT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COA)的患者进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扫描。对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COA,其中有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1例同时合并有房、室缺。结果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棚一致。VR及MIP图像充分显示了缩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结论 多排螺旋CT(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COA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无创的检查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脉冲多普勒超声(PDE)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该院行手术确诊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所有患儿手术前1个月均行PDE、MSCT检查.PDE检查采用双功能超声仪,MSCT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观察分析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王吉东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40-1341
目的 比较在肋骨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为1.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肋骨骨折临床中,相比DR双能量减影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快速心脏扫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合理的设备参数设置,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了16排CT心脏快速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观察,以显示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等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有26例(86.67%)冠状动脉内径≥2mm的部分显影良好,能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要,共显示病变部位45处;4例(13.33%)的部分血管影欠佳或未显影。9例另行DSA检查,其诊断结果与CTA冠状动脉成像基本一致。结论CTA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质量的CTA冠脉成像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中的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一Definium8000数字摄影系统,为临床可疑骨折的80例患者行胸部双能量减影摄片,将获得的3种图像(常规DR肺组织像、纯软组织像、纯肋骨像)进行常规DR和双能量减影胸片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共摄取DES(双能量减影)片240幅。肋骨骨折50例,其中膈上肋骨骨折32例,膈下肋骨骨折18例,单侧肋骨骨折42例,双侧肋骨骨折8例,正常30例。结论应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可疑骨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肋骨的检出率,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多层CT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定量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多层CT在冠脉钙化分析中的最新文献,总结其数据采集、图像重建技术,钙化量化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结果:多层螺旋CT采用各向同性数据采集、亚秒全周扫描时间,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重建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图像数据,有利于冠脉钙化的量化分析。结论:多层CT在冠状动脉钙化的量化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大于60岁34例,为老年组;年龄小于60岁26例,为非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给予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心电图改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19例患者(老年组患者11例,非老年组患者8例)57支血管进行常规冠脉造影和MSCT检查。结果: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在血糖、血压以及血脂方面出现异常,并且心悸、胸闷和胸痛的临床症状较为常见。老年组患者经MSCT检查发现26支血管狭窄和冠脉造影结果一致,其敏感性83%,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95%,阳性预测值93%。冠脉造影和MSCT检查结果总体一致。结论:在控制患者心率前提下,采用MSCT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患者是否患冠心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评价64排冠脉CT (CTCA),即64排多层螺旋CT (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临床4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CAG和MSCT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MS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CAG发现狭窄92支,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8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病变14支;MSCT发现狭窄116支,其中轻度狭窄5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38支,闭塞病变2支.MS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2.8%,82.5%,88.7%,74.2%,82.6%,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检出软斑块32处、混合斑块42处、钙化斑块30处.结论 MS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同时可以准确显示各种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并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判断,评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影与X线片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X线摄影与X线片检查。比较数字X线摄影与X线片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对不同部位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数字X线摄影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片(P<0.05);数字X线摄影对肋骨骨折、脊椎骨折、前臂骨折、肘关节骨折、胫腓骨骨折、跟骨骨折及髋关节骨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片(P<0.05)。结论数字X线摄影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阳性检出率较高,能够获得质量较佳的图像,确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与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共299个节段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满足临床诊断的为291个节段,8个节段因钙化、运动伪影而不能评价。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8.2%、94.0%、96.4%。结论:64层螺旋CT虽不能取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但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还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进行诊断时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为对象,对选择的对象进行MRI和多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三种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及多层螺旋CT与其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和多层螺旋CT各自的诊断准确率与DSA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但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与DSA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时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有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或高度临床怀疑冠心病的病人,Allen试验阳性者给予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阳性病人给以支架植入术或者冠脉搭桥手术。研究经桡动脉手术病人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手术后观测事件发生率等,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结果:180例病人有176例行桡动脉穿刺手术诊疗,174例病人造影成功,75例需行介入治疗,73例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成功,仅1例出现术后穿刺点渗血。结论:经桡动脉途径造影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及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及病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43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40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8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符合率(93.02%)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6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可提供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处的管腔信息和管壁信息,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等优势,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Due to the rec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ultisli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MSCT) allows visualizing the heart and coronary arteries.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is non invasive and provides high quality images.Its main limits are arythmia, tachycardia and coronary calcifications. But the main drawback with MSCT is the radiation dose. AIM : Report of usefuluess and indications of multislice CT scanner. Methods : Rzview of literature RESULTS : Although the indications of MSCT did not reach a guideleness level yet, some trends can be stated.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MSCT in cardiac exploration a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The indication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excellent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MSCT regard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ence, patients at low to moderat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ostly benefit of the technique. MSCT can be an alternate examination in case of non feasible or non contributive ischemic test. MSCT is highly contributive in the ostial analysis, in detecting abnormal congenital coronary anomalies or in analysing bypass grafts. MSCT remains limited in patients with heavily calcified coronary arteries, and in patients with stented distal arteries. CONCLUSION : Multislice CT scanner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equivalent to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bu it is a additional diagnostic t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