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燕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4):1667-166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价值和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评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项目,CT诊断对临床诊疗和预后分析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对于HIE的临床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7):83-8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方法:对本院经临床确诊,治疗随访证实HIE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CT对HIE的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诊断对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CT扫描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对早期诊断治疗和估价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耿惠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5):1476-147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 ,病情重、病死率高 ,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现将我院儿科 1997年以来收治的 4 0例HIE患儿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0例HIE患儿中 ,男 2 6例 ,女 14例 ;入院日龄为生后 6h~ 3d。分娩方式 :阴道自然产 2 2例 ,胎头吸引 8例 ,臀位产 1例 ,剖宫产 4例 ,脐带绕颈 6例。生后明显窒息 2 8例 ,其中 16例有宫内缺氧史 ,3例仅有宫内窘迫而无生后窒息 ,9例无明显缺氧史。4 0例均有典型的HIE表现 ,烦躁不安 ,易激惹 ,脑性尖叫 ,嗜睡 ,肌张力减低 ,吸吮及拥抱反… 相似文献
4.
熊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7):671-67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 ,轻度预后尚好 ,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如癫痫、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目前 ,该病在基层医院仍很常见 ,笔者选择 70例HIE的临床及 CT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 1995年 6月~ 1996年 12月收入本院治疗的 HIE患儿共 70例 ,其中男 4 2例 ,女 2 8例 ,年龄为生后 1小时~ 10天 ,胎龄 <37周 8例 ,37~ 4 2周58例 ,>4 2周 4例 ,体质量 <2 50 0 g9例 ,2 50 0~ 4 0 0 0 g6 1例 ,轻度窒息 32例 ,重度窒息 38例。1.2 方法 :采用 CT机为 C…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指围生期新生儿因窒息导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 ,轻者愈后良好 ,重者在新生儿早期即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部病变。本病仅凭临床表现诊断有一定困难 ,亦不能确定有无颅内出血 ,而CT不仅能够准确诊断 ,还可以指导临床正确治疗。1 临床资料对我院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2月经 CT诊断为HIE的 5 5患儿例进行分析 ,其中男 35例 ,女 2 0例。患儿均在出生后 2小时~ 2 0天内进行初次 CT检查 ,CT表现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32例、中度 10例、重度 13例 ,其中 2例在 10天~ 8个月内进行了 2~ 3次 CT复查。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有围产期窒息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结果:CT可显示病变的范围、密度和并发症。病灶区CT值与正常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CT是诊断HIE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对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有国产期窒息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结果:CT可显示病变的范围、密度和并发症.病灶区CT值与正常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CT是诊断HIE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对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5):1490-149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HIE)是围生期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引起的脑部损伤 ,发病和病死率均较高 ,存活者常遗留脑功能障碍 ,人类生命质量备受威胁 ,为医学界及社会所关注的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对 6 8例NHIE治疗前后头颅 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我科 1995~ 1998年共收治 NHIE 10 2例 ,资料完整的 6 8例 ,其中男 37例 ,女 31例。胎龄 <37周 15例 ,~ 40周 42例 ,胎龄 >42例周 11例。出生体质量 <2 5 0 0 g 2 3例 ,2 5 0 0 g~ 40 0 0 g40例 ,体质量 >40 0 0 g 5例。正常分娩 14例 ,剖宫产 2 1例 ,胎… 相似文献
11.
王雁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2):1397-1398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特点以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CT引导下胸部穿刺术并经细胞学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结果:CT扫描直接显示,51例周围型肺腺癌主要CT征象是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结论:综合分析CT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周围型肺腺癌的正确诊断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心电图诊断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更加显露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解剖、心脏功能及再灌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了临床工作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认识。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若干进展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13.
当今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现状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担忧,日本国针灸同行指出临床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应引起同行业人士足够的重视。应日方的几点提问,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某些看法。所谓“辨证论治”是在临床“理、法、方、穴、术”科学有序的具体运用中得以体现的。但要达到有效提高针灸疗效的目的,需在临床技能、作用规律、适应病证、影响因素等诸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Vit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在300例新生儿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对有心肌损害的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1~2 mL/(kg.d)合Vitc 200mg/(kg.d)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对照组仅用能量合剂。结果:两组治疗和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合Vitc是新生儿HIE重症致心肌损害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情况,将存活的24例与死亡的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资料(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比较。并在治疗后随访存活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3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8例,有效率占75%。住院时间为7~68d,平均19.5d。死亡患者死亡年龄平均为65.1±1.2岁.;存活患者年龄平均为43.1±1.4岁,二者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存活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患者年龄小于死亡患者。性别两组无差异(P〉0.05)。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治疗等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患者出血位置以基底节最多,死亡患者以脑干出血为主。24例存活患者中仅有1例出血次数≥3次,死亡患者7例均为出血次数≥3次。1年后随访,存活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1例出现出血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情况,将存活的24例与死亡的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资料(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比较.并在治疗后随访存活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3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8例,有效率占75%.住院时间为7~68d,平均19.5d.死亡患者死亡年龄平均为65.1±1.2岁;存活患者年龄平均为43.1±1.4岁,二者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存活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患者年龄小于死亡患者.性别两组无差异(P>0.05).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治疗等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患者出血位置以基底节最多,死亡患者以脑干出血为主.24例存活患者中仅有1例出血次数≥3次,死亡患者7例均为出血次数≥3次.1年后随访,存活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1例出现出血复发.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深,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我国肺癌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未能及时确诊,尤其是临床症状不典型者。我院自1999年5月-2004年12月接诊了6例症状不典型肺癌病例,现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 (Pre-S1)、乙肝病毒基因组 (HBV -DNA)、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检测的结果分析。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多聚酶链反应检测 10 0份血清标本中的Pre -S1、乙肝五项和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检测得到 8种模式的结果 ,Pre-S1阳性率为 67% ,HBV -DNA阳性率为 72 %。结论 Pre -S1较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更为敏感 ,是临床对乙型肝炎更为完善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