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历代医家对本条争议较大,其焦点为“肺痛”究竟应作何解?归纳起来不外“胸痛”、“腹痛”之说。本人认为“肺痛”即为肺病,不当解作“胸痛”、“腹痛”。此实为仲景所言病位在肺,良由肺痈而致肺痛,理固昭然,何疑之有?观仲景《金匮》组方,紫参一味凡两用:一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之泽漆汤;二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之紫参汤。前方注为治咳之病,然焉知其非肺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17条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均言,本条论述肝阴不足的虚劳不寐证治,即本证由于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上扰神明所致[1-2]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尽妥当,本条论述的应是心阴不足的虚劳不寐证,即由于心阴亏虚,阴虚不能制阳,水不制火,内生虚热所致.  相似文献   

3.
<正>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作为辛寒重剂而被广泛运用。但在《伤寒论》中,白虎汤并不只是用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症的治疗,即不单纯是起清解实热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仲景治未病的治疗思想,试总结分析如下。纵观《伤寒论》一书,"白虎汤主之"这句话共出现3次。一是《伤寒论》太阳病篇176条之"伤寒,脉浮滑,此为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该条在《伤寒论》中是首次出现,一出现就引发了诸多争议,即  相似文献   

4.
《医学三字经》是中医启蒙"四小经典"之一,在其"痢症第六"章末有条文:"寓意存,补金匮。"文后自注云:"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却能补《金匮》所未及。"《金匮要略》在利病治疗上有专篇《呕吐哕下利病脉症并治第十七》进行论述,后人总结为五法:温,下,消,清,涩。其中温法只在于温里散寒,涩法只在于涩肠固脱,本文通过搜集《寓意草》中的相关医案,总结得到喻嘉言治利新增了挽、润、宣、散、降五法,且完善了温法与涩法:温法分别用于温中补虚,安胃健脾;温补肾阳,表里双解。挽法用于逆流挽舟,托邪外出;润法用于生津缓急,润肺祛燥;涩法用于涩肠固脱,收摄脏气;宣法用于开宣肺热,清透皮毛;散法用于散胃风,消风热;降法用于清肝热,降肝火,故可概括为挽、润、宣、散、降、温、涩等七法。如此看来,《医学三字经》"寓意存,补金匮"不为虚言,的确丰富了后世下利的治法,是对《金匮要略》经典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曾载:“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关于本条“肺痛”一症,历来医家看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一认为确系肺痛。如赵以德说:“此大肠与肺相合故也……大肠病,而气塞于肺者痛,肺有积者亦痛。”二认为当是腹痛之误,如程林谓:“肺痛未详,或云肺痛当是腹  相似文献   

6.
在《伤寒论》中,关于下利的论述约占1/4,广泛地涉及六经病证之中,尤以三阴篇多见,并且下利又为三阴病中危重阶段时的常见症候之一。兹就三阴下利浅析如下。一、下利病机为阳虚阴盛  相似文献   

7.
阴火首见于金元时期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中。本文从阴火的概念、源流及相火与虚火的区别,对肠澼下利治疗的指导及临床应用实例等方面加以阐述,介绍了海派中医丁氏内科黄文东对阴火的认识和应用,尤其对从阴火论治肠澼下利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下利”是指粪便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它可以见“下利清谷”或“下利便脓血”等不同的排泄物。“下利”在《伤寒论》中有“下利”与“自利”之称。《伤寒明理论》、《伤寒蕴要》认为不因攻下而自泻利者为自利;因攻下而泻利者为下利。但详查《伤寒论》所述七十余条有关下利之证,划分并不如此严格,不可单以是否攻下为下利与自利之别。  相似文献   

9.
鉴于肺阳、肺气概念的混乱摸糊状态,特予之正名。指出肺阳乃与肺阴对待而言,是指肺气中具有熏蒸温煦推动激发动力作用的部分。肺气即肺的生理功能活动,是对肺脏生理功能的概括,肺气包括肺阴、肺阳,肺阴、肺阳各为肺气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头疼、腹痛、性交痛……痛病:正在悄悄的潜入当今女陆的生活,侵蚀着她们的身体,摧毁着她们的幸福。你是否也曾被形形色色的疼痛偷走过快乐的心情?当“痛病”对你的身体发起猛烈进攻时,你是亢奋的药片战士还是纠结的按摩忍者?不论你选择何种角色,当痛感消失后,你还应该认真思考“痛病”背后的隐情,了解它们存在的意外真相。很多时候,那歧一被视为敌人的“ 痛病” 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你一味的仅治其表而忽略其里,请小心,也许就在一瞬,身体的反击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文献及字义上论述“四气”乃古人对自然药物总的治疗特征及针对病情性质的概括,而“性”则是指每味药具体针对疾病治疗特性之概念。  相似文献   

12.
<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下利主要包括后世所指的泄泻和痢疾。中医治疗一般根据标本缓急、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等情况随证治之。笔者临证之余,苦读经典,反复临床验证,体会到张仲景对下利急症的治疗有其独到经验。遵仲景之法,在泄泻和痢疾发病的初始阶段,对临床上证属邪实内结而正气未虚之下利急症,一旦切中病机,抓住时机,应用大承气  相似文献   

13.
14.
15.
答:原文107条云:“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说的是伤寒  相似文献   

16.
“■痛”在《金匮要略》中凡二见,一见于《妇人妊娠病》篇的当归芍药散证,一见于《妇人产后病》篇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证。对“(?)痛”的解释,注家有两种见解。一认为是急痛,如程云来:“产后血虚有寒,则腹中急  相似文献   

17.
《金匮》温经汤所主“下利”非“下血”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对此“下利”,赵以德、徐忠可、尤在泾诸家未持异议,  相似文献   

18.
许振国 《河南中医》1999,19(3):69-70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对此,诸家解老之言歧义纷出,莫衷一是,乃作斯文于下,试为解诂,愿以求教于哲人。上文歧义之处有三,一为对“三”的理解;二为对“负阴抱阳”的理解;三为对“冲气”...  相似文献   

19.
月经过多、过少、经色异常、腹痛……女性的一生中,很多人都曾经患过月经失调。出现月经失调,多数人会到医院就诊,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方面去找原因。其实,很多月经失调并非由疾病引起,而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牵马动针法为笔者所创,其针刺理论与临症应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将之运用于临床,往往取得令人惊奇之疗效,本文以膝痛为例,详细阐述牵马动针法理论与实践,以期能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