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killercell,NKcell)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 ,TNF)水平来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 (RIA)分别检测 4 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NK细胞数和TNF水平 ,并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  (1)大肠癌肿组外周血NK细胞数较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TNF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意义 ;(2 )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两周 ,外周血NK细胞升高 ,TNF水平下降 ,与术前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者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3)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外周血NK细胞数较非转移者显著降低 (P <0 .0 1) ,而TNF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4)外周血NK细胞数与TNF水平在大肠癌患者中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和TNF水平可评估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对判断术后疗效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9例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①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结直肠Dukes分期C期和D期的sIL-2R和TNF水平均明显高于A期和B期(P〈0.05);③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1个月;血清sIL-2R和TNF水平均显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前后病人血清TNF和IgE水平变化及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腹部疾病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进行临床动态观察的结果表明,过高的IgE水平有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增高的TNF值预示有感染发生、过高时感染严重可伴有器官功能损伤而可作为病情严重性和预后的观察指标。在术后感染的防治中,对二者的监测有助于对感染的发生、严重性和预后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4.
5.
肠梗阻及肠穿孔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检测38例肠梗阻和36例肠穿孔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肠梗阻和肠穿孔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其中绞窄性肠梗阻和需手术治疗的肠穿孔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别高于单纯性肠梗阻和非手术治疗的肠穿孔患者,而TNFα变化不大。IL6与TNFα呈正相关。提示TNFα与IL6参与了两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而且IL6还可作为判定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内源性TNF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的作用,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表达TNF基因及TNF蛋白,肿瘤患者血清TNF水平升高,TNF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内源性TNF的测定对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定价值,进一步研究内源性TNF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对肿瘤TNF免疫治疗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 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4 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及 2 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中CK2 0mRNA的表达 ,另以 2 0例健康成年自愿者作对照。结果  4 2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 0mRNA呈阳性表达者术前为 19例(45 .2 4 % ) ,术后为 14例 (33.33% ) ;2 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中CK2 0mRNA表达均为阳性。而正常对照组2 0例外周血CK2 0mRNA表达均为阴性。且大肠癌外周血CK2 0mRN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 (P<0 .0 5 )。结论 检测外周血中CK2 0mRNA表达将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肠癌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从而筛选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方法选用IMAC#3蛋白质芯片和SELDITOF蛋白质芯片技术,对64例大肠癌患者和40名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大肠癌术前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共有19个蛋白质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并获得分子量为5908.55Da等5个蛋白质组成的模板,可将大肠癌与正常人正确分组,其正确分组率分别为97.5%(56/64)和80.0%(32/40)。术后血清蛋白质谱中,原高表达的蛋白质明显下调。利用该模板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达96.8%,特异性达92.5%。结论血清中可以筛选到诊断大肠癌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用以预后的判断。SELDITOF蛋白质芯片技术为建立蛋白质模板用以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NK细胞的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妇产科确诊的30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择同期健康的4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两组孕妇NK细胞占比及各亚群(CD3-CD56brightNK细胞、CD3-CD56dimNK细胞)分布,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间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OGTT-1h)、餐后2 h血糖(OGTT-2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外周血中NK细胞占比、CD3-CD56dim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大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reg细胞数目,比较Treg细胞百分比变化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15±8)%,与健康对照组(6.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13±4)%,与CEA升高的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17±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C和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19±6)%,与A期和B期Treg细胞百分比(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GF-131含量(1.2±0.4)ng/L,与Treg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253,P〈0.05)。结论Treg细胞在大肠癌患者中比例升高,可能是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Treg细胞增加可作为大肠癌患者肿瘤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12.
肿瘤坏死因子(TNF)对肿瘤的作用,目前尚未完中阐明.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表达TNF基因及TNF蛋白,肿瘤患者血清TNF水平升高,TNF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内源性TNF的测定对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进一步研究内源性TNF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对肿瘤TNF免疫治疗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全麻下经胸食管癌切除术病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APAA法75例食管癌病人术前,全麻60分钟以虎发皮术后第1天,7天外赂血T细胞亚群及血浆中TNF水平的变化,35例为健康对照。结果:食管癌病人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人,术中各指标变化不明显,术后1天继续下降,术前CD^+8及TNF明显高于健康人,围手术期TNF的波动不明显,术后7天T细胞亚群及TNF趋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 以及施他宁对其的影响, 为TNF α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评估及施他宁应用于该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0), 两组入院第1 d抽血检测TNF α.对照组每d静滴5-Fu 1 000 mg, 共3 d;治疗组静滴施他宁500 μg, 维持24 h.3 d后抽血复查TNF α.另选同期非胰腺炎患者8例于入院第1 d检测TNF α作基线对照.结果 8例非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 α低于检测下限(10 pg/ml), 入院第1 d对照组和治疗组TNF α分别为259.12±105.69 pg/ml和251.32±110.47 pg/ml, 两者差异不显著.3 d后治疗组TNF α为166.33±50.72 pg/ml, 较对照组212.05±62.04 pg/ml, 明显降低.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 d即有TNF α显著升高, 可作为评价本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期应用施他宁能部分抑制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 α水平.这是施他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肝癌患者RFA治疗前后血清中TNF和AFP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经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 (RFA)治疗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甲胎蛋白 (AFP)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性,以监测RFA治疗PHC的疗效。方法 检测 1 1 2例PHC患者RFA治疗后血清中TNF和AFP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 2 0例比较,分析其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PHC患者治疗前血清TNF和AF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 1周,血清TNF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而AFP下降明显 (P< 0. 0 1 );治疗后 2周,血清TNF下降明显 (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 0. 0 1 ),AFP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清TNF与AFP水平变化无相关性 (r= 0. 1 9 5, P>0. 0 5 )。RFA治疗PHC近期效果明显。结论 原发性肝癌RFA治疗后血清中TNF及AFP水平下降,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并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TNFα和VEGF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应用马血清、激素作用新西兰兔,诱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分析TNFα、VEGF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A组为模型组。每只用马血清10ml/kg。经兔耳缘静脉注射。间隔2周,按5ml/kg剂量连续2d注射马血清各1次。间隔2周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按7.5mg/kg腹腔注射3次。B组:正常对照组。动物注射激素5周后,采血,应用ELISA法测血清中TNF-α浓度。处死模型组,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分析股骨头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兔血清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部分血管栓塞。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骨细胞及骨髓组织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血清中TNF-α浓度升高及股骨头骨髓组织VEGF表达减少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活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技术检测了35例前列腺癌患者睾丸切除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前列腺癌患者CD细胞、CD4/CD8及NK细胞数均低于正常对照者,CD20细胞增多。睾丸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无转移的患者CD4细胞、CD4/CD8明显增高,NK细胞数接近正常水平;有转移的患者NK细胞升高较少,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前列腺癌元转移的患者免疫功能损伤轻,术后恢复快,其预后好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一种能够模拟正常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装置,是一种正在广泛应用于治疗重症肝脏疾病的手段,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其治疗意义在于:①清除重症肝炎病人血清中胆红素、细菌内毒素及各种细胞因子等有害物质,减轻肝脏损伤,并促进正常肝组织的再生;②改善终末期肝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为病人等待可能到来的肝移植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IL-6和sTN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其拮抗因子sTNFR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胰腺炎(AP)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轻、重2组共41例AP患者发病后第1、5、14天外周血IL-6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的变化。结果 轻症组22例患者在发病第5天后逐渐恢复,重症组19例中12例在发病后5 ̄7天病情渐趋好转。两组患者在发病后第1、5、14天的s  相似文献   

20.
烧伤大鼠早期血浆,皮肤创面及脏器TNFα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5%Ⅱ度汤伤大鼠模型,对烧伤大鼠早期8个时相点的血浆。皮肤创面及5种脏器的TNFα含量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与比较,旨在探讨烧伤早期机体上述部位TNFα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血浆TNFα水平伤后均较伤前有显著升高,12小时到达峰值,8,72小时两个时相点升高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