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人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原菌,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接种疫苗是预防Hp感染和控制Hp感染相关疾病最为有效的措施,但目前仍无Hp疫苗上市。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和黏附素(HpaA)几乎存在于所有Hp临床菌株表面,高度保守且抗原性强。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及其A亚单位的突变体(LTKA6 3)和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有较强的免疫佐剂作用。本文检测了本实验室研制的重组UreB(rUreB)和HpaA(rHpaA)的免疫反应性和抗原性、重组LTB(rLTB)和CTB(rCTB)的佐剂活性,以Hp…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与幽门螺杆菌保护性抗原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A)的融合蛋白。方法:PCR扩增ltB和hspA基因,依次构建至表达载体pIM-1,转化大肠杆菌,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目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GM1ELISA和D( )-半乳糖亲和层析方法检测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LTB组分与GM1神经节苷脂结合活性。结果: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可达细菌总蛋白的2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证实为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GM1ELISA和D( )-半乳糖亲和层析方法检测结果证实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具有与GM1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活性。结论:LTB-HspA融合蛋白的表达研究,为研制幽门螺杆菌分子内佐剂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某些疾病是由感染菌分泌的酶作用引起的。白喉毒素就是这类酶的一种,它具有很强的毒性,只要一个分子进入胞浆,靶细胞就会死亡。它和其它许多毒素一样,有A、B二个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是与真核细胞受体结合的成分;A亚单位是具有  相似文献   

4.
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克隆及表达王万胜方利君王顺林蒋惠秋李宏年顾健人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重要致病原。其产生的不耐热肠毒素(LT)是其重要致病因素。LT由一个活性中心A亚单位和5个毒素受体结合点B亚单位组成...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UreB与大肠杆菌LTB基因融合及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构建和表达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 (UreB)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LTB)的重组融合蛋白 ,并对其基本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中扩增出 1713bp的ureB基因 ,并克隆至pFS2 .2载体中与ltB基因融合 ,将ltB ureB融合基因插入改造后的原核表达载体PinPointTMXa Ⅱ ,并在工程菌E .coliJM10 9中诱导表达。结果 经序列分析 ,ltB ureB融合基因由 2 10 3个碱基组成 ,为编码 70 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SDS PAGE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 ,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Mr)约为 75× 10 3 ,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ELISA检测显示 ,融合蛋白中存在LTB组分。同时发现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无尿素酶活性 ,但保持与LT受体 神经节苷脂GM1结合的活性。结论 LTB UreB融合蛋白有可能用于幽门螺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大鼠视前区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GABA_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VP组、V1a受体抑制剂+AVP组和V1a受体抑制剂组(均n=10);腹腔注射AVP或V1a受体抑制剂0.5 h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前区GABA_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及磷酸化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VP或V1a受体抑制剂组大鼠视前区GABA_A受体亚单位表达均无显著变化;AVP能显著上调视前区GABA_A受体γ2亚单位的磷酸化水平(P0.05);AVP显著增加蛋白激酶C(PKC)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和磷酸化(P0.01)。结论:外源性AVP不影响GABA_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但主要通过V1a受体激活PKC和CaMKⅡ,影响γ2亚单位磷酸化水平,从而调制视前区GABA_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亚单位NR2D的结合蛋白,为探讨NR2D在视网膜兴奋性毒性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构建了包含NR2D细胞内C末端的cDNA片段为诱饵质粒,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小鼠脑cDNA文库,并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NR2D与其结合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NR2D和目的蛋白在视网膜中的共表达。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到细胞黏附修饰因子(modifier of cell adhesion,MOCA)为NR2D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两者在视网膜有共定位。结论:MOCA能特异结合谷氨酸受体NR2D,这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参与视网膜退行性变的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AChR)由5个亚单位组成(α_2βγδ),每个α亚单位上有一个乙酰胆碱结合位点,当这两个位点都与乙酰胆碱结合后,AChR通道就开放,Na~+内流,使细胞膜产生去极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受体(IL-IR)介导了IL-1所有的生物学作用。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已证明,IL-I~R 是一条分子量约力80kD 的多肽,它的 N 端位于胞外,由319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功能是与 IL-1结合,C 端由217个氨基酸组成,位于胞内,其作用是与细胞内受体后信号转导系统相联系。每个正常细胞含 IL-lR 的数量较少,约在10~1000个结合位点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β淀粉样蛋白(Aβ)突触毒性作用下,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亚单位的磷酸化状态及其在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与分布,推测其所诱导突触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加入Aβ(10μmol/L)1 h后,免疫荧光检测加药组和对照组近胞体段10μm树突上PY1325NR2A和PY1472 NR2B总表达量及突触内表达量的变化。结果:Aβ作用1 h后与对照组比较,PY1325 NR2A及PY1472 NR2B表达量均显著减少;突触内PY1325 NR2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而PY1472 NR2B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NMDA受体亚单位的磷酸化参与Aβ的突触毒性作用,提示磷酸化后的NR2A、NR2B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即NR2A可能由保护作用变为毒性作用,而NR2B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的消长变化 ,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白 ,用 [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 (受体 )。结果 :树鼠句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 ,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 ,其亲和力 (kD)分别为 ( 3 61± 0 72 )nmol/L(kD1)和 ( 17 0 4± 2 4 1)nmol/L(kD2 ) ,相应的最大结合容量 (Bmax)分别为 ( 14 5 7 94± 168 0 1)pmol/g蛋白和 ( 5 0 17 4 0± 74 2 16)pmol/g蛋白。脑缺血 4、2 4h及 72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中心区及半暗区尤为明显 ,其中以缺血后 2 4h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PAF受体在介导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机能代谢的不同与PAF受体亲和特性及最大结合容量改变不同有关 ,亦是PAF介导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于受体的研究工作开展得非常活跃,其中研究得最好的是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这主要是由于具备了合适的研究材料(富含 n-AChR 的电鱼的电器官)和方法学上的成功。n-AChR 是最早被提纯、搞清亚单位组成和重组装到人工膜的受体。最近,它的各亚单位的氨基酸序列已经查明,并对其空间构象的研究又有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作者新近在小牛的骨骼肌中发现了一种多肽,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构成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亚单位具有共同的特征。该多肽被命名为ε亚单位。根据推导得知,ε亚单位前体由491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神经节苷脂促进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着重分析和探讨神经节苷脂(GM1)促进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聚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类APP695cDNA转染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HY-SY5Y)为模型,应用IP-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GM1处理后,细胞内Aβ生成量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LSCM)确定GM1作用的具体亚细胞分布部位。结果: 实验表明,细胞内Aβ含量随GM1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增(P<0.01,n=6);内/外源性GM1分别与细胞内Aβ42协同分布在内质网内。结论: GM1与Aβ42在亚细胞器内的协同分布对于Aβ42在细胞内聚积、继而产生毒性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凋亡或细胞分化紊乱在肿瘤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Fas(MPO-1/FasR/CD95)是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NR/NGFR)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分子。Fas胞质区(C端)的15个氨基酸为负性调节区,其最末端的3个氨基酸残基(SLV)对FAP-1的PDZ3(GLGF)结构域起了关键作用。 FAP-1是一种250kD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PTP),由N端(膜结合区)、C端(催化区)和6个PDZ结构域组成。它与Fas在胞浆区结合后,能影响凋亡信号的传导,从而阻止Fas诱导的细胞凋亡。1995年,FAP-1首次被发现与FasC端15个氨基酸结合,从而抑制Fas信号的转导。而在拮抗Fas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的组织或细胞系中均有FAP-1的高表达,而提高FAP-1在T细胞系中的表达可以部分抑制Fas诱导的凋亡。从而推定FAP-1是Fas信号转导中的负性调节因子。FAP-1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对大鼠PDGF受体β亚单位基因2个不同切割位点核酶的体外切割活性并加以比较。方法应用计算机对大鼠PDGF受体β亚单位mRNA二级结构进行模拟,设计针对PDGF受体β亚单位mRNA45位CUU和252位CUU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Ribozyme)基因RZ1和RZ2,定点克隆于自我切割型核酶载体P1.5的5'-cis核酶和3’-cis核酶之间;将大鼠PDGF受体β亚单位cDNA 608 bp的PCR片段克隆于pGEM-T载体T7启动子下游,在T7启动子作用下分别体外转录成RZ1、RZ2和706nt的PDGF受体β亚单位mRNA,比较RZ1和RZ2对706 nt的PDGF受体β亚单位mRNA的切割活性的差异。结果RZ1在体外有较高的切割活性,而RZ2在体外无切割活性。结论提示在应用核酶技术进行基因治疗时,应选择有效的核酶切割位点,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IL-15具有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及活化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功能,与IL-2共属于四螺旋束(four-he-lix buddle)细胞因子家族。研究表明,IL-15可能凭借IL-2受体(IL-2R)的成分行使结合及信号传导功能。高亲合的IL-2R复合物包含三个亚单位即IL-2Rα、β及γ链,其中隶属于hematopietin受体超家族的β及γ链为高亲合的IL-2结合及信号传导所需,而α链(又称P55)系一种低亲合力的、非信号结合的亚单位,是结合蛋白家族内唯一已知的细胞因子受体成员。已知IL-15的活化需要IL-2R的β  相似文献   

18.
肌酸激酶(CK)广泛存在于人骨骼肌、心肌及人脑组织中。CK由两个亚单位组成,按其组织来源称为M和B亚单位,构成3种CK同功酶;按电泳速度快慢分为BB、MB和MM型。这3种同功酶都是分别由M和B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分子量约86kD。在骨骼肌CK同功酶中主要为MM;脑CK中BB占优势;人心肌组织中含MM及MB。临床上急  相似文献   

19.
以宋内氏痢疾菌无毒株S7作为受体,将含有编码霍乱弧菌O抗原及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的质粒转移入其中,构建成重组菌株S7COB。质粒电泳图谱显示重组株中存在被转移的外源质粒。重组株的生化特性和毒力表型与受体相同。菌体凝集和全菌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明在重组株的菌体表面同时表达了霍乱弧菌和宋内氏痢疾菌的O抗原。GM1-ELISA表明该重组株能在细胞内表达霍乱毒素B亚单位。以5亿、10亿的重组株免疫LIBP品系小鼠,免疫小鼠对宋内氏毒株S63攻击的保护率为70%~100%,对霍乱弧菌毒株569B攻击的保护率为30%~54%。  相似文献   

20.
G蛋白 (G protein)是质膜蛋白的一种 ,位于胞浆膜面 ,是广泛存在的一类信号转导蛋白。机体内有多种G蛋白存在 ,其中异源三聚体G蛋白 (heterotrimericG protein)与具有 7个跨膜结构的细胞膜受体偶联 ,介导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三聚体G蛋白由α、β、γ三类亚单位组成 ,目前已发现有 2 1种α亚单位( 4 5~ 52kD) ,5种β亚单位 ( 35~ 37kD)和 1 1种γ亚单位 ( 8~ 1 0kD)。β和γ亚单位一般以βγ聚合体形式存在 ,长期被认为是无功能性的亚基。近来的研究发现 ,βγ亚单位同样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