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高血小板聚集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54例奥扎格雷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二次;对照组55例阿司匹林50mg,每天三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都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Scandinavian卒中评分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提高,治疗组(9.92分)比对照组(6.87分)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是肯定的,而奥扎格雷疗效更显著,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将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8例患者给予奥扎格雷80mg+5%葡萄糖250m l静脉滴注,2次/d,同时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110例,给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都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Scand inavian卒中评分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提高,治疗组(9.90分)比对照组(6.86分)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是肯定的,而奥扎格雷疗效更显著,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将入选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斯匹林及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治疗14d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 奥扎格雷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注射液;奥扎格雷钠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1个疗程。结果奥扎格雷钠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LPA水平逐渐降低。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10d血浆LPA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二组经常规治疗1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在此1周内仍≥5次者称之为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组);<5次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奥扎格雷钠治疗前血小板活性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对观察组血小板活性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既往糖尿病史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患者的心电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TXB2明显增高(P<0.001);观察组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之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由常规治疗时的每周发作(10.1±2.0)次减少至(3.0±1.2)次(P<0.01),心电图NST和ΣST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改善(P<0.05和P<0.01),与治疗前相比,在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之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TXB2显著降低(P<0.001)。结论奥扎格雷钠对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降低其血小板活性;血小板活性升高在一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阿斯匹林合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 4 2例UAP患者分为对照组 2 1例和治疗组 2 1例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每天用奥扎格雷钠 16 0mg溶于 5 0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连用 2周 ,监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心电图和心绞痛症状等。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和消失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1)。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0 0 5 ) ,全血比黏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5 ) ,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参数 ,更有效治疗UA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 选择素 (CD62P)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 2 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 ,将病例组分为奥扎格雷钠组与非奥扎格雷钠组 ,治疗前后测P 选择素作对比观察。 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测外周血P 选择素并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奥扎格雷钠组(P <0 .0 1 ) ;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小板活化因子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P <0 .0 5) ;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1 ) ;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 >0 .0 5)。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联用纳洛酮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付洪楼  董海涛 《山东医药》2012,52(33):79-81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钠与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 mg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NIHSS及NDS评分,检测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 经治疗14 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N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用药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头颅CT检查显示治疗组梗死灶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常规应用尼莫地平、丹参注射液等。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较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纤溶酶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变学和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脑梗死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84例)和奥扎格雷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血凝分析及血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4.29%和9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和80.23%(P<0.05).结论纤溶酶对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奥扎格雷,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溶酶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治疗组35例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早晚各1次,连用14天,同时加用川芎嗪80mg,1次/d静滴,连用14天;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80mg,1次/d静滴,连用14天。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天,阿司匹林100mg,1次/d。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观察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30天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1.30±0.15mm和0.88±0.21mm,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0.3%和8.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糖尿病(T2DM )合并脑梗死(CI)患者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T2DM合并CI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奥扎格雷组,各50例,均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PT、APTT、Fb)、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的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的差异。结果:奥扎格雷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20.0%比62.0%、60.0%, P均<0.01),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氯吡格雷组的 NDS评分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奥扎格雷组[(8.1±2.0)分比(16.2±3.4)分、(15.4±2.9)分, P均<0.05],阿司匹林组和奥扎格雷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三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g)指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比较,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预后,探讨糖尿病对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梗死(CI+DM组)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无糖尿病的缺血性脑梗死(CI组)组5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I+DM组三酰甘油(TG)为(2.03±1.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为(1.08±0.29)mmol/L;CI组TG为(1.65±0.61)mmol/L、HDL-C为(1.18±0.2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M组纤维蛋白原为(94.10±1.27)g/L,血小板聚集率为(50.68±18.23)%;CI组纤维蛋白原为(3.39±0.97)g/L,血小板聚集率为(32.82±2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DM组与CI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较治疗前均减低,且CI+DM组NHISS评分高于CI组,提示CI+DM组患者预后差。CI+DM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最多,而CI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最多;颈动脉硬化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I组相比,CI+DM组HDL-C降低、TC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CI+DM组以腔隙性脑梗死居多,呈多灶病变,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本研究为重视和管理CI+DM患者血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龙津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龙津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完全随机化设计 ,将 74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 (治疗组 ) 3 7例与丹参组(对照组 ) 3 7例。降纤酶总量为 2 0U ,5d内分 3次给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 ,显效率 64 .85 % ;对照组分别为 62 .16%与18.92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疗程短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D-二聚体定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定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浓度、D-二聚体定量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剂,脑细胞活化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20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明显下降,但以谷红注射液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使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