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联合检测血栓弹力图(TEG)、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住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无肺血栓栓塞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仪和STAR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栓弹力图(K值、R值、α角、MA值)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肺血栓栓塞组α角、MA值、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而K值及R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将两组数据合并分析,结果发现FIB与MA正相关,r_s=0.388,P=0.015。FIB与α角正相关,r_s=0.393,P=0.013。DD与K、R、MA和α角均有相关关系(P <0.05)。DD与K负相关,r_s=-0.655,P <0.001。DD与R负相关,r_s=-0.715,P <0.001。DD与MA正相关,r_s=0.603,P <0.001。DD与α角正相关,r_s=0.764,P <0.001。结论肺血... 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因其他原因仅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手术前及术后第1、6天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6项指标水平。结果:(1)观察组术后第1天Fg、plt、D-D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及术后第6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PT、APTT、TT水平与术前及术后第6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6天6项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Fg、Plt、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T、APTT、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第一天凝血系统被激活,Fg、plt、D-D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有继发性纤溶亢进,且这三项指标优于常规凝血常规检查,可应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心肺疾病、近期手术、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三联征”症状少见(6.1%),D-二聚体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症(PrE)敏感度达100%,CT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为95.7%。结论溶栓、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 D-D)与纤维蛋白原( Fg)联合检测对肺血栓栓塞( P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共入选521例高度疑似PE的患者,其中住院后确诊为PE的284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37例,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03例,高血压心功能不全65例,I型呼吸衰竭69例;同时设50例正常健康对照。 D-D、Fg测定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Cluass凝固法,在STAGO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结果 PE患者D-D与F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D-D诊断PE的敏感性为91.19%,特异性为63.07%,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5%和87.86%。 Fg对PE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1.13%和66.89%,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1%和70.07%。 D-D与Fg联合检测对PE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31%和60.28%,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92%和90.10%。结论 D-D与Fg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首选筛选试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为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对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漏诊,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1例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疗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在肾病综合征缓解后,出现气短、休克体征,经D-二聚体及CT肺动脉成像确诊广泛肺动脉栓塞,经肺动脉造影及溶栓取栓术抢救成功,继续抗凝治疗至今,病情稳定.结论 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率高,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提高肺动脉栓塞早期预测诊断能力,探讨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先后进行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应用ROC曲线比较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D-二聚体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为80%,明显高于Wells评分(40%)和改良Geneva评分(72%),D-二聚体检测阳性和改良Geneva评分相结合的诊断准确率为94.7%(36/38),显著高于单纯使用临床预测评分的诊断准确率;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越高,肺栓塞的可能性越大,改良Geneva评分中各分层的预测准确度明显高于Wells评分。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047)、(0.766±0.073)和(0.815±0.07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30例D-二聚体阴性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在日后随访(3个月)的检查中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结论:D-二聚体和改良Geneva评分相结合,是早期预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探讨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的差异,再分析食管癌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食管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血小板数目增加,PT缩短,APTT延长,Fib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两组间的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水平与食管癌T分期呈正相关,D-二聚体水平与食管癌T分期呈正相关,Fib值与食管癌TNM分期呈正相关,D-二聚体值与食管癌TNM分期呈正相关,N1-N3期患者较N0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M1期患者较M0期患者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表现为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紊乱,存在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食管癌患者的血浆Fib和D-二聚体含量与食管癌的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Fib和D-二聚体有望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密切监测食管癌患者的凝血指标,这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评估、血栓相关疾病的防治及个体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哲 《医学争鸣》2008,29(2):170-170
1临床资料我院1997-06/2007-02收治食管癌、肺癌术后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12(男8,女4)例.年龄46—78(平均64)岁.食管癌术后9例,肺癌术后3例.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下肢深静脉炎2例.肺动脉栓塞发生于术后2~13d,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甚至休克.体检肺部闻及湿罗音5例,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和右心室奔马律3例.动脉血气分析PaO:〈80mmHg(1mmHg:0.133kPa)10例,Pa02〈40mmHg3例.胸片示肺实质斑片状密度增强影、肺不张6例.心电图检查S.Q,T,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见肺动脉异常回声2例.1例肺动脉造影显示左肺动脉突然截断.螺旋CT或MRI检查3例,均显示肺动脉管腔及分枝的部分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探讨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后肺栓塞的治疗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骨科手术后患肺栓塞的患者,采取对症综合处理,分别通过抗凝血、溶血栓等治疗方案,观察并探讨治疗方案的疗效. 结果 47例患者在经过溶血栓治疗后痊愈好转,5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中1例经过抢救仍无效死亡. 结论 骨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要注意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医师和患者都应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阮丽波  陈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57-58,61
目的 探讨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95例确诊的资料完整的AP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低血压(或休克)分为高危组及非高危组,根据年龄、性别、心率、呼吸、体温、神智、血氧饱和度等计算出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比较不同组间PESI,评估PESI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高危组PESI(164.32±26.94)较非高危组(74.23±12.67)明显增加(P < 0.01);②PESIⅠ~Ⅱ级对低危患者有较高的敏感度(100%);③PESIⅠ~Ⅱ级对死亡预测敏感性为97.92%,PESI Ⅲ级对死亡的敏感性94.12%,PESI对死亡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PESI为可靠的识别非高危肺栓塞患者的指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管介入术后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血管介入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危险因素 ,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分析 8例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处理及并发肺栓塞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物理检查、治疗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本组多见于介入术后伴有血肿 ,包扎卧床时间较长 ,解除绷带下床活动时发作 ,症状较重。D -二聚体检测、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多普勒、肺通气灌注扫描、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可确诊。溶栓抗凝效果明确。结论 血管介入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危险性增加 ,应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刘伟  于在诚 《安徽医学》2011,32(8):1076-1077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2007~2011年9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生肺部并发症12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 高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手术时间长等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的加强管理和术中的操作细致是减少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21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结果21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发肺段血流灌注异常,其中19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缺损区,48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稀疏区。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龚磊 《安徽医学》2007,28(3):185-187
目的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前及术后肺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德国JAEGER肺功能机对32例经左胸食管及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后肺功能的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肺功能与术前肺功能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实测肺功能与预计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左胸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后肺功能显著降低,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术后密切观察并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对2001~2005年间57例食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误吸导致死亡,1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因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5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其中喉返神经损伤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可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②方法 分析经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22例患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情况。③结果 患出现最多的症状是呼吸困难(72%)、胸痛(72%)和咯血(45%)。一般检查中阳性率最高的项目是低氧血症(55%)、心电图呈S1QⅢTⅢ(45%)和血沉增快(45%)。20%患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肺动脉高压;44%患肺扫描表现为肺叶或肺段有放射性灌注缺损而通气扫描正常;54%患栓塞部位在右侧。④结论 急性肺栓塞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分别是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血气和心电图检查对急性肺栓塞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肺灌注成像技术(MRPP)与DSA对照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肺栓塞患者,均行MRPP及DSA.通过在上、中、下肺野和异常区域内设置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获取灌注峰值信号强度及灌注图像.结果 18例诊断肺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55个肺灌注异常区,DSA显示66处肺栓塞.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峰值信号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MRPP能够显示肺栓寒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对肺栓塞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改善预后,以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急性肺栓塞58例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 5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有48例心电图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肺型P波、右束支阻滞、AVR导R波振幅增高等18项改变,经过溶栓抗凝治疗,窦性心律减慢35例,SⅠQⅢTⅢ消失10例,QRS波电轴左移9例,房性早搏消失2例,室性早搏消失2例,心房颤动消失2例,AVR导R波振幅降低1例,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8例,V1(或V3R~V5R)顿挫波消失2例,无明显变化5例。结论急性肺栓塞多有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有一过性、多样性、无特异性的特点,是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初步危险分层的简便、经济、安全的实用工具,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指导早期干预治疗、判断再灌注疗效和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