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的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3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分别以不同速度静滴异丙酚,同时高压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以10→8→5mg/(kg·h)方法给药,患者意识消失明显快于5mg/(kg·h)恒速给药组(P<0.05)。平均意识消失及苏醒血药浓度分别为(2.1±0.7)mg/L及(1.0±0.5)mg/L。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以10→8→5mg/(kg·h)的给药方法为佳。为避免术中病人觉醒,最低给药速度不得低于5mg/(kg·h)。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应用氧哌嗪青霉素治疗新生儿脓疱病40例与应用丁胺卡那加氨苄青霉素30树作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治疗组4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8例,女12例,其中生后1天发病16例,2~3天发病26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生后1天发病10例,3~4天发病16例,5~9天发病4例。2用药方法:治疗组用氧哌嗪青霉素,剂量80~100ms/kg·日,加5%葡萄糖3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3~7天,症状消失后改为肌注一日2次,剂量10bmg/kg·日,对照组用氟于青霉素50~100mg/kg·日,及丁胺卡那10~12mg/kg·…  相似文献   

3.
1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初期)引起的鼻塞、流鼻涕、咽充血、咳嗽、发热方药组成与用法:生理盐水20ml,潘生丁1mg/kg·次,聚肌胞1~2mg/次,地塞米松0.1~0.2mg/kg·次组成,每日1次,连用2~3日超声雾化吸入。疗效与体会:常规综合治疗(为对照组)与加用上方药超声雾化(为治疗组)随机选择病例治疗各200例,3日治疗后,结果治疗组无论在退热、止咳、呼吸道症状缓解及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144例(占72%),有效36例(占18%),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56例(占28%),有效42例(占21%),总有效率为49%…  相似文献   

4.
张晓云 《中原医刊》2007,34(6):77-77
目的研究红霉素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2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给予红霉素针20—30mg/(kg·d);对照组100例,给予阿奇霉素针10mg/(kg·d),观察两组用药5—7d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红霉素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显效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针,并且用药相对安全,值得儿科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泵维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泵维治疗,酚妥拉明剂量为1-2mg/kg,多巴胺6mg/kg,加入100ml5%葡萄糖中,5ml/h微量泵泵入,依此量持续泵维直至心衰缓解;其余40例使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中患儿在加速症状、体征消失及缩短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泵维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在症状、体征改善及缩短住院时间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13服铝碳酸镁(商品名:威地镁)1000mg,3次/d;B组40例,13服莫沙必利(商品名:新络纳)5mg/次,3次/d;C组40例,13服铝碳酸镁(商品名:威地镁)1000mg,3次/d,莫沙必利(商品名:新络纳)5m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组的有效率87.5%,显效率70.0%.明显优于单用铝碳酸镁及莫沙必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铝碳酸镁与莫沙必利联合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疗效明显、安伞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20ml/(kg·日),分2次,连用5~7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毛细血管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儿5天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HCT、HB恢复正常,2例患儿7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但HCT、HB未完全降至正常,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静滴更昔洛韦0.25g,1次/日,肌注甲钴胺500mg,隔日1次;对照组48例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日;疗程均为7天:同时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 100mg口服,3次/日,炉甘石洗剂外用。结果:治疗后临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0.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种疗法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X^2=9.68,P〈0.01);且对照组有4例发生后遗神经痛,而治疗组未发生1例。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在改善临床体征及疗效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m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消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好转、咽峡疱疹消退天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问,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0.5mg/次,2次/d,疗程3~5d;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3~0.5mg/(kg·d),1坎/d,疗程3d,观察治疗2h后症状评分改善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h后呼吸困难、声嘶、犬吠样咳嗽、喉呜评分情况分别为0.66±0.15和0.92±0.18,0.72±0.11和0.91±0.12,0,97±0.14和1.52±0.44,0.89±0.19和1.24±0.32,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症状消失天数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使用安全可靠.避免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86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奥美拉唑(每日1次,每次40mg静注共2~3天)与雷尼替丁(每日2次,每次150mg静滴共5~7天)随机对照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奥美拉唑组(实验组)86例,对照组(雷尼首丁组)80例。结果:奥美拉唑组临床显效率52.1%(44/86),总有效率91.9%,所需输血量460±380ml;雷尼替丁组显效15%(12/80),总有效率60%,所需输血量680±360ml,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奥美拉唑组平均止血时间2.0±0.5天,雷尼替丁组为3.5±0.5天(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中,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持续时间、体重定量微量泵枸橼酸芬太尼不等浓度术后镇静效果。方法枸橼酸芬太尼(下称芬太尼)时间、体重定量术后镇痛1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胸腹部手术患者。A组40例,芬太尼0.4ug/(kg·h),格拉斯琼4ug/(kg·h),氟哌利多2ug/(kg·h);B组40例,芬太尼0.6ug/(kg·h),格拉斯琼4ug/(kg·h);C组40例,芬太尼0.2ug/(kg·h),氟哌利多4ug/(kg·h)。对疼痛、头晕、恶心、呕吐、锥体外系症状、嗜睡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静态、动态疼痛视觉量表(VAS),A、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晕或恶心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睡等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时间、体重定量,微量泵恒速给药,维持恒定血药浓度,相对维持脑内芬太尼浓度恒定,充分个体化用药,芬太尼0、4~0.6ug/(kg·h),辅以格拉斯琼4ug/(kg·h)、氟哌利多2ug/(kg·h),可获得良好镇痛治疗效果,能有效抑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 3 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 ,平均年龄为 3岁~ 12岁。治疗组 15例 ,给予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5mg/kg·次 - 1 ~ 10mg/kg·次 - 1 ,加入 10 %葡萄糖中静点 2次 /d ;对照组 15例 ,给予地塞米松 0 1mg/kg·次 - 1 ~ 0 .3mg/kg·次 - 1 ,加小壶 1次 /d ,两组同时加用氨茶碱 4mg/kg·次 - 1 ,缓慢静点 ,2次 /d ,疗程均为 5d ,其余抗感染、吸氧等治疗均相同 ,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者 3例 ,显效者 11例 ,无效者 1例 ,有效率(有效 +显效 ) 93.3 % ;对照组有效者 5例 ,显效者 6例 ,无效者 4例 ,有效率 73.3 %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6 75 ,P <0 0 5 )。结论 :对有喘息、哮鸣音症状的 3岁~ 12岁的哮喘患儿 ,应及时应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可以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 ,而且该药为水溶性制剂 ,吸收快 ,副作用小 ,价格低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素、山莨菪碱及高压氧联合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26例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传统药物治疗两组,各13例。联合治疗组治疗方案:①5%葡萄糖注射液250mi+葛根素注射液0.5,1次/d;②山莨菪碱10mg口服3次/d;③高压氧。传统药物治疗组治疗方案: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ATP40mg+辅酶A100u,1d/次;②苯海拉明50mg口服3次/d;③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胶囊)每晚睡前两粒口服;④培他啶4mg口服,3次/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84.62%,眩晕、耳鸣、耳闷症状消失时间在治疗后3~8d;对照组总有效率61.54%,眩晕、耳鸣、耳闷症状消失时间在5~13d,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耳鸣、耳闷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山莨菪碱结合高压氧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可作为一线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伊托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价两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伊托必利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50mg/片,1片/次,3次/d,餐前30min服用;多潘立酮组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片,1片/次,3次/d,餐前30min服用。结果:两组在1周症状缓解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症状缓解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药物在治疗2周临床症状较1周有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伊托必利和多潘立酮均能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的消失。2周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1周症状消失率。但2周内临床症状消失率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伊托必利或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采用2周疗法。  相似文献   

16.
小针刀-综合疗法-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针刀疗法治疗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子小针刀、牵引、中频理疗及辨证施针、推拿、拔罐、中药内服;并于治疗前三天给子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天.次、快速静滴甘露醇250ml/天.次,前7日常规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250ml的5%G.S中),口服美洛昔康7.5mg Bid;对照组20例施用“伪小针刀”疗法,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以疼痛、麻木等根性症状完全消失为观察终点时间,试验中每天观察疗效及治疗反应并作记录,记录治疗后7天及半月时主症缓解情况,并随访半年。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临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A、T、VAS、PPI均有显着改善加〈0.001.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A、T、VAS、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影像学指标无明显变化。同时,治疗组发生神经损害的潜在风险较高。结论 小针刀疗法具有显效快、疗效好的优势,但潜在风险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均常规给予氧疗、抗病毒、止喘,及必要的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生脉注射液,〈6个月给5ml,6个月以上给10ml,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30—50ml静滴,1次/日,至症状体征消失。疗程均7~1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18%,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显效率55.00%,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及咳喘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中早期应用纳洛酮,0.05—0.1mg/(kg·次);对照组38例仅采用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处理,包括给予吸氧,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纠正代谢紊乱,保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控制输液量,控制惊厥和治疗脑水肿。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8.94%),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HIE疗效显著,HIE应尽早使用纳洛酮。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3月小儿呼吸道感染50例,男28例,女22例,其中新生儿1例,婴幼儿40例,学龄前9例。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X线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气管肺炎38例。32例住院前曾用过其他抗生素治疗3~5天无效,39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24例体温超过38.5℃,11例体温正常。治疗方法:用头孢曲松75mg/(kg·日),新生儿50mg/(kg·日),加入5%或10%葡萄糖50~100ml静滴,每日1次。并根据病情做对症治疗。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用药3天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②有效:用药4~6天,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③无效:用药3天病…  相似文献   

20.
炎琥宁佐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10mg/(kg·d),均是每日1次,疗程5d,对临床有效率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5%,观照组总有效率71.4%(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