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口腔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儿童翻转180°舌侧窝在唇侧埋伏中切牙。对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行矫治,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开窗与方丝弓固定正畸相结合,牵引导萌翻转180°舌侧窝在唇侧埋伏切牙6例,使其达到正常位置,临床表现为上前牙缺如,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严重不足,上颌前部发育不足,部分病例表现为前牙对刃或反颌。首先拍摄清晰的曲面断层X线片上颌咬颌片,以明确埋伏中切牙牙冠、牙根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为手术…  相似文献   

2.
潘志文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0):1724-1726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中切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上颌埋伏中切牙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应用CB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显示埋伏中切牙的形态、位置、牙根弯曲情况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BCT三维重建后,54例病例均清晰的显示了埋伏中切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牙根弯曲情况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CBCT检查能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对上颌埋伏阻生的诊断,治疗设计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发育异常,可出现在上颌前牙区、下颌前磨牙区和上颌磨牙区,其中尤以上颌前牙区多见,临床上埋伏多生牙并非罕见,上颌骨前部埋伏多生牙发病率在恒牙列约1%~3%,在乳牙列为0.3%~0.6%,多见1~2颗多生牙,少见有多颗多生牙[1]。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拔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腭侧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改良辅弓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和CT选出18例腭侧埋伏阻生的尖牙,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并利用改良辅弓牵引出腭侧阻生的尖牙。结果:18例腭侧埋伏阻生尖牙在改良辅弓的帮助下均能顺利出龈,纳入牙列。结论:改良辅弓对有一定牵引难度的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常规X线检查难以准确定位的58例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行CBCT扫描,三维重建,对埋伏多生牙行定位分析,确定手术进路,指导临床手术。结果:CBCT精确定位58例患者73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清晰直观得显示了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根据CBCT信息制订手术方案,患者均顺利拔除多生牙。结论:锥形束CT可以准确定位埋伏多生牙,利于术中发现多生牙,减少手术对邻近软硬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李国永  蔡斌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305-1308
上颌尖牙阻生是除下颌第三磨牙外最常见的阻生齿,发病率为0.92%~3%。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其中8%双侧阻生,腭侧、唇侧尖牙阻生之比为3︰1[1],但亚洲人以唇侧阻生多见[2]。尖牙阻生可以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牙弓长度减少,尖牙及邻牙牙根内吸收或外吸收等,加之尖牙对牙合和美观的重要作用,对尖牙阻生的治疗和预防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结果,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的1000例患者中确诊29例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年龄为7~23岁,平均11.1岁.埋伏牙总数32枚,骨内埋伏有22枚,骨外埋伏10枚.对临床发病率、病因、埋伏阻生的位置和方向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男∶女为1.0∶ 1.2,骨内埋伏阻生与骨外之比为11∶5.有65%的患者存在上颌中切牙萌出间隙不足,但是属于中重度拥挤的仅占15%.埋伏牙自身形态和位置异常的发病率高达7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正畸牵引导萌术、自体牙移植以及拔除阻生牙.结论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主要发病原因是牙齿形态和位置异常所致.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后,大部分埋伏阻生的恒上颌中切牙治疗结果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牟晓  邓锋  胡辉  宋锦?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59-46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60g和150g牵引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过程中根尖及根周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埋伏阻生尖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人.从外科暴露手术开始,利用链状橡皮环分别对上颌埋伏尖牙施加60g和150g牙体长轴方向的力,到阻生牙完全排入牙弓结束,平均10个月.对牵引前、后上颌尖牙牙根长度及牙根周围骨密度的变化进行CBCT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阻生尖牙以60g的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时,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150g的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时,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埋伏阻生尖牙采用小于60g的牵引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陆奔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42-145
评估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1例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调查,查阅锥形束CT及X线图像。其中113例发现埋伏牙,按照是否出现牙根吸收分为牙根吸收组 (51例)和牙根未吸收组(62例)。调取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 近远中分区、是否拔牙、正畸治疗时间、埋伏牙发生个数等。统计上述指标情况,分析正畸矫治后埋伏 牙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021例患者中埋伏牙113例(11.07%);牙根吸收组平均年龄、2~4 区占比均低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牙根吸收组拔牙率、正畸治疗时间>2年占比均高于牙根未吸 收组(P <0.05);两组性别、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病变位置、埋伏牙发生个数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龄、近远中分区(0~1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2年均为 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 根吸收与年龄、近远中分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有关,对于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采用早期 干预措施,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唇侧近中倾斜阻生上尖牙的导萌技巧。方法收集上尖牙唇侧近中倾斜阻生的患者38例。以上颌第1磨牙带环颊侧的钩作为施力点,牵引阻生的尖牙首先向远中倾斜移动并直立,待避开对侧切牙的压迫后,再向牙弓内移动。结果38例矫治效果良好。平均治疗时间18个月。5例拔除埋伏较深的阻生尖牙,关闭牙弓间隙;4例拔除根吸收的侧切牙,19例拔除前磨牙,其余10例未拔牙,均牵引尖牙至牙弓内。矫治过程未加重邻牙牙根吸收。结论上尖牙唇侧近中倾斜阻生时,将上颌第1磨牙带环颊侧钩作为牵引点,应用弹力线牵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并直立后,再向牙弓内牵引,可以顺利地矫治阻生牙及保护邻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4排VCT三维成像在伏埋牙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32例14-29岁齿科正畸矫形患者,采用64排VCT行颌面部容积扫描,并用全景齿科成像技术重建图像.结果:VCT三维成像能清晰的显示患者埋伏阻生牙在颌骨中的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于邻牙的关系.结论:VCT三维成像技术是精确显示埋伏阻生牙形态、位置的影像学技术,可为齿科矫形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上颌中切牙区即刻与延期种植的唇侧骨量情况及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上颌中切牙区单颗牙种植的86例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即刻组(43例)和延期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唇侧骨量、美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即刻组和延期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7.67%、95.35%,两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两组患者种植即刻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根方及冠方骨板厚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两组患者即刻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均降低,但即刻组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后根方、冠方唇侧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种植修复即刻、12个月后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分、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分均显著高于延期组,且满意度均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密度(BMD)的变化,为T2DM患者种植体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48位患者,分为2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使用CBCT自带软件eXamVision在CBCT的三维重建图像中,找出上前牙唇腭侧釉牙本质界下3 mm、5 mm、8 mm相应位置,测量相应6各位点的牙槽骨平均密度,并使用SPSS 19.0软件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上颌前牙唇腭侧牙槽BMD低于对照组。结论病程较长的中老年T2DM患者上颌牙槽骨发生了骨质疏松化改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植入时应重视骨质疏松病例的筛查,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来提高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于我院治疗的3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36例(41颗)埋伏阻生前牙采用助萌法或导萌法矫治,助萌组15颗,导萌组26颗。结果:41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15颗埋伏前牙经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6颗行导萌术治疗,5~10个月后萌出排齐。导萌组有2颗出现矫治后牙周附着不足。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手术开窗,可以有效地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15.
梁艳  钱红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0):1094-1097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40例,共52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对其正畸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2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中,5颗为开辟足够间隙后自行萌出,12颗为软组织切开助萌,32颗为外科-正畸牵引治疗,3颗由于尖牙形态异常而拔除。结论:对于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应该根据尖牙的形态、位置、生长方向、与邻牙的关系、有无病理性变化等,结合患者的年龄、面型、牙弓突度、拥挤度、中线等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性因素,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的指导下,制定不同的矫治计划,以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文杰  彭旭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81-1782
目的:评价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8~11岁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13例,应用自制导萌装置联合闭合式开窗术进行埋伏阻生牙的牵引导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辅助评价疗效。结果:通过应用自制导萌装置,13例患者的上颌埋伏阻生牙均顺利萌出至理想位置,疗效满意,疗程8~15月,平均12个月。结论:应用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过小牙是牙齿形态异常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第三磨牙,上颌侧切牙过小也较常见。因侧切牙位于牙列的前部,过小的上颌侧切牙与牙列中其他牙齿不协调,明显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因而多数患者有较强烈地改善面部美观缺陷的愿望。近年笔者使用金属熔附烤瓷全冠对成人上颌过小侧切牙进行美容修复,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上颌前部骨切开术矫正上颌前突畸形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特点,探讨正畸正颌等多学科联合治疗改善上唇软组织和微笑的美学效果,为手术设计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16例行上颌前部骨切开术的上颌前突患者,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上切牙倾斜角平均减少8.8°,上唇高度平均增大2.44 mm,两者呈负相关(r=-0.807);上前牙槽高度、唇间隙、露齿距分别平均减少2.17、4.62、3.33mm,三者呈正相关(r=0.863或0.949).结论 上颌前部骨切开术,可根据患者的容貌特征并结合软组织与微笑的审美要求进行设计,通过术前正畸的调整及牙周、整形的辅助治疗,在矫正牙颌畸形的同时改善上唇软组织和微笑形态的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恒牙埋伏阻生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通过多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对扫描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并对埋伏阻生牙进行定位诊断。结果: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的57例病例均清晰显示埋伏牙的牙体形态、位置以及与邻牙的关系。有助于定位埋伏阻生牙,确定治疗计划。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定位诊断埋伏阻生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多于人体生理牙数的牙齿发育异常,多见于上颌前牙区,而磨牙区少见。多生牙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影响美观及功能。临床上对于已萌出或埋伏的多生牙大多采取手术拔除,目前国内关于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缺失牙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1例下颌磨牙区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第二前磨牙且术后1年临床效果满意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