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不同时期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的数量,并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心肌损害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探讨其在VM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期VMC患者(n=126)外周血CD4+CD45RA+和CD4+CD45RO+以及CD19+的表达,并设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n=50)。结果: 急性期(<3个月)患者CD4+CD45RA+和CD4+CD45RO+以及CD1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1个月以CD4+CD45RA+和CD4+CD45RO+为著(P<0.01;P<0.01)。病程<7 d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4+CD45RA+值的降低具有显著性(P<0.01);CD4+CD45RO+值下降明显(P<0.01)。而病程7~14 d、14~21 d及21~30 d的患者CD4+CD45RA+值、CD4+CD45RO+值及CD19+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CD45RO+值恢复较快。CD4+CD45RA+/CD4+CD45RO+在发病14 d内的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4~30 d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发病1~3个月患者以CD19+为著(P<0.01)。急性期CD4+CD45RA+/CD4+CD45RO+细胞的比例失衡。恢复期(3~12个月)患者CD4+CD45RA+和CD4+CD45RO+以及CD19+、CD4+CD45RA+/CD4+CD45RO+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VMC患者感染初期(<1个月)以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为主,感染后期(1~3个月)以B淋巴细胞异常较为显著,以上两时期均存在CD4+CD45RA+/ CD4+CD45RO+细胞比例失衡。恢复期(3~12个月)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逐渐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2.
老年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观察高秀子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自我院1993年至1997年经病理组织学(65例)、B超(3例)、CT(8例)证实为肿瘤的老年患者76例,其中肺癌16例,结直肠癌14例,胃癌10例,肾癌、乳腺癌各8例...  相似文献   

3.
梅毒在我国再度流行已有 10余年 ,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全国性病控制中心统计 1998年我国梅毒发病人数达53 768例 ,发病率为 4.3 1/ 10万[1 ] 。在梅毒的发病过程中 ,T淋巴细胞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极为重要[2 ] 。为了解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情况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对 3 0例梅毒患者进行了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 (NK)细胞检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共收集我院门诊 3 0例未经驱梅治疗过的早期梅毒患者。其中男 16例 ,女 14例。年龄 2 0~ 48岁 ,平均 2 8.1岁。所有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 (RPR )均阳性 ,并经TPPA确证 ,其中Ⅰ…  相似文献   

4.
对20例争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了外围血T细胞亚群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表明,心肌炎患儿CD3^+无明显改变,CD4^+降低,CD3^+升高,CD4^+/CD3^+比值降低,心肌酶谱异常者以上改变更明显;心肌酶与CD4^+和CD4^+/CD3^+比值呈负相关,与CD3^+呈正相关,与CD3^+无相关性。提示细胞免疫紊乱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心肌酶谱异常与T细胞亚群关系密切。T细胞亚群测定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2例ITP和24例正常对照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ITP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GPⅡb/Ⅲa及GPⅠb/Ⅸ抗体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ITP这一病理过程,对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寻找肿瘤患者的病情量化指标,用来预测和判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胸外科手术前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15例及359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表达。结果食管癌、贲门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D3、CD4有明显下降(P0.05),而CD8、CD56有明显的增高(P0.05)。将癌症组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两组间CD3、CD4、CD8、CD5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外周血T细胞免疫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研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CD3 、CD4 百分率及CD4 /CD8 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所下降,且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CD4 百分率和CD4 /CD8 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百分率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对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艳荣  许丁空 《内科》2007,2(3):320-321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79名肺结核患者静脉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1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各型肺结核之间及菌阳与菌阴、初治与复治之间的差别。结果肺结核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与健康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结核之间、痰菌阳性与阴性结核之间、初治与复治结核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97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按病情分为重症组(25例),轻症组(72例);纳入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L-23、IL-22、IL-17)水平.对比上述指标在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之间,重症组不同感染类型(Cox A16型、EV 71型、其他型)组间,重症组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间及重症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间的差异.分析4项细胞因子预测患儿预后的效能.结果 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水平从高到低均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CD8+T细胞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血清TNF-α、IL-23、IL-22、IL-17水平从低到高均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不同感染类型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恢复期组相比,急性期组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水平更低,CD8+T细胞、TNF-α、IL-23、IL-22、IL-17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水平更低,CD8+T细胞、TNF-α、IL-23、IL-22、IL-17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项细胞因子联合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为83.33%,准确度为71.43%.结论 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手足口病病情判断,可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心功能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健康体检者39例为对照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84例,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Ⅰ级组33例,Ⅱ级组20例、Ⅲ级组16例、Ⅳ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算CD4/CD8比值,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CD3水平在对照组和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D4水平从心功能Ⅰ级至Ⅳ级组逐渐降低,对照组及心功能Ⅰ级组与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CD8水平在心功能Ⅳ级组明显升高;CD4/CD8与CD4变化相一致,随心功能减退而降低。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随心功能减退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调节细胞免疫治疗可能会使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病毒性心肌炎(VMC)及24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测定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VMC患者sIL-2R明显高于NC组(P<0.001).而NKC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1),T细胞亚群与NC组比较,急性VMC患者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均减少,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明显;而VMC后遗症期患者CD3、CD4与NC组无差异(P>0.05),CD8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显著高于NC组(P<0.05),以细胞免疫调节失衡为主。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功能失调为VMC发病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了Graves病(GD)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51)Cr释放法动态观察了患者在治疗不同时期NK细胞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了GD与NK细胞功能的关系以及抗甲状腺药物对其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40例急性乙型肝炎和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NK细胞计数为(15.7±7.5)%,而在恢复期则上升至(21.9±8.2)%,(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CD3+CD4+T细胞为(35.5±6.8)%,到恢复期则显著下降(33.6±7.0)%,(P<0.05);急性乙型肝炎在急性期CD3+CD8+T细胞为(35.6±7.6)%,而在恢复期则显著下降(30.0±7.5)%,(P<0.05),后者仍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情恢复期高(19.1±7.1)%,(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NK细胞呈上升趋势,CD3+CD8+T细胞呈下降趋势,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及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致病情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免疫学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及13例正常人群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戊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CD3+细胞总数、CD4+和CD8+细胞绝对数均高于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P均〈0.05)。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存在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这可能与急性戊型肝炎肝细胞损伤和清除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15.
路中  戚丽  李贵新  马长庚  刘锦 《山东医药》2010,50(47):49-50
目的探讨热疗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将58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予热疗联合化疗及单纯化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3+、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CD;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8+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有效者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有效者,CD8+低于对照组有效者(P〈0.05)。结论NSCLC患者普遍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低下,化疗可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同时配合热疗可以更好的发挥两者的协同和相加作用,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而了解其细胞免疫状态水平。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28例不同乙肝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e抗原、HBV-DNA含量、YMDD变异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各组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细胞数升高(P<0.01);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依次降低,以LC、PHC两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CD+4/CD+8比值AHB、CHB、LC、PHC 4组有依次升高的趋势。同时e抗原(-)、HBV-DNA(-)、YMDD变异株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绝对细胞数明显低于e抗原(-)、HBV-DNA(-)、YMDD野生株乙肝患者(P<0.01或P<0.05);而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间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Balb/c小鼠建立柯萨奇病毒B3(CVB3)心肌炎小鼠模型(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在注射的第0、7、14、21、28和42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并计算心肌病理积分,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Th17/CD4+).结果 实验组7 d亚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积分(1.8±0.5)高于0 d亚组,14 d亚组病理积分在实验组各亚组中最高(2.8±0.4),从21 d亚组起病理积分开始低于14 d亚组,实验组各亚组与对照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7 d亚组小鼠脾Th17/CD4+[(2.23±0.89)%]高于实验组0 d亚组,28 d亚组脾Th17/CD4+最高[(5.00±0.81)%],42 d亚组脾Th17/CD4+[(2.35±0.35)%]低于实验组28 d亚组,与对照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存在Th17细胞,其可能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4年来我们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作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明显提高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CD 3水平,并恢复至正常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正常组:21例,年龄15~51岁,平均48岁,黄芪组:29例,其中急慢性心肌炎10例,心肌病9例,高血压病及冠心病10例,年龄18~50岁,平均50岁。1.2 方法1.2.1 检验方法:NK细胞活性试验采用125I-UDR释放法,效靶比例为100∶1,自然释放率<10%,NK细胞活性=试验释放率-自然释放率。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武汉生物制品所的试剂…  相似文献   

19.
孙樱  吕维红 《山东医药》1997,37(2):25-26
我们对6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以探讨其与慢性乙肝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7例慢性乙肝患者,男41例,女26例,年龄20~57岁,平均42.3岁;病程2.5~15年,平均8.4年。慢迁肝(CPH)32例,慢活肝(CAH)25例,重肝(CFH)10例。67例均符合1990年第六届全国肝病会议(上海)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38例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加入0.9%生理盐水静滴,1次/d)治疗3个月。另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及治愈后T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变化。方法检测2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和治愈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发病后其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下降;血清补体C3、C4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重症急性胰腺炎最明显;随着疾病的治愈,机体免疫功能逐步恢复,上述免疫学指标也大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重症急性胰腺炎组C3、C4仍较正常低。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以重症急性胰腺炎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