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腹腔手术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9—63岁,ASAⅠ-Ⅱ级。患者术前均无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凝血机制异常、肠梗阻、肠穿孔、肠炎等并发症或伴发病,无放、化疗史。手术方式为胃癌根治术12例,胃大部切除术8例。随机均分为全麻+术后静脉镇痛组(GA组,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选择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年龄 61~ 82岁 ,ASAⅠ~Ⅲ级 ,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随机分为A、B两组各 2 0例 ,A组单纯给予气管插管全麻 ,B组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病人入室后均用芬兰Detex -Ohmeda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电图 (ECG)、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B组病人在全麻前先行T8、9硬膜外麻醉 ,头向置管 3 .5cm ,阻滞药为 1%利多卡因和 0 .3 75 %的布比卡因混合液 ,间断给药 10~ 15ml,阻滞平面为T4~T12 。气管插管全麻以芬太尼 2 μg/kg、…  相似文献   

3.
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麻与单纯全麻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双平 《右江医学》2009,37(5):552-55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上腹部手术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麻组(B组)。B组麻醉诱导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完成后,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同时记录术中两组的麻醉用药量,术毕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与T0时点比较:A组在T2、T3、T4和T5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上升(P<0.05),而B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上述的四个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上述的四个时点比B组明显上升(P<0.05),B组的全麻药用量,术毕至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联合麻醉较单纯全麻术中循环波动小,全麻用药量减少,患者术后苏醒迅速,拔管快,并可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82例冠心病并发胃癌或胆道疾病患者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外科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一全麻组(GA组),GEA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A组给予单一全麻,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EA组在手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 2 0 0 1年 3— 12月对 70例胸腔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术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对血压、心率影响小 ,术中麻醉药用量平均减少 1/ 3 ,术后苏醒快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胸腔手术 70例为观察组 ,男 41例 ,女 2 9例 ,其中食管癌 45例 ,肺癌 18例 ,纵隔肿瘤 7例 ,年龄 35~ 70岁 ,手术时间 140~ 2 70min ,麻醉选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另外选择 70例ASAⅠ~Ⅱ级患者 ,手术种类、性别、年龄与观察组无差别 ,麻醉单用静脉复合全麻法作对照。1.2. 麻…  相似文献   

7.
上腹部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对比观察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麻醉科(325027)金胜威徐旭仲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全胃切除优于单纯全麻(1),我院于1995年上腹部选择性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00例,并与同期应用单纯全麻100例做比较...  相似文献   

8.
黄雁  褚?  江伟航  李锡初 《华夏医学》2001,14(6):876-878
近年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广泛应用于胸科特别是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这种复合麻醉方法相对于单纯硬膜外阻滞或全麻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抑制应激反应 ,使麻醉更平稳 ,但由于硬膜外麻醉对交感神经的阻滞 ,加剧了循环的变化 ,血流动力学仍波动较大 ,为此 ,我科试用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镇痛的麻醉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2月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6 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32~ 6 5岁 ,ASA ~ 级。手术种类 :胆总管切开取石、胃大切、脾切除术等。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开胸及上腹部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的方式用于开胸和上腹部各30例手术的麻醉,现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30例开胸手术病人,年龄45岁~65岁,ASA~级。3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年龄30岁~62岁,ASA~级。术前30分钟给予肌注苯巴比妥0.1g和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BP(包括SP和DP)、HR和SPaO2,于T6-7、T7-8或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剌,向头置管3cm,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同时静脉迅速滴注平衡盐液500ml,观察5分钟无异常后开始全麻诱导,静注芬太尼2-4ug/kg,异丙酚1.5~2mg/kg和琥珀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对患者的全身麻醉用药量、平均动脉压、心率、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幅度明显降低,且全身麻醉用药量少,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法安全有效,适合于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Qu DM  Jin YF  Ye TH  Cui YS  Li SQ  Zh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408-411
目的 了解胸科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GEA)与单纯全麻(GA)两组病人应激激素。细胞因子变化。并观察GEA对胸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肺叶或肺叶局部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EA和GA两组,于术前,切皮时,切皮后2,4,6h,术后第1,3日晨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 (1)两组病人IL-6,ACTH及皮质醇浓度于切皮后逐渐升高,切皮后4-6h达高峰,GEA组皮质醇浓度在切皮后2h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2)IL-6与皮质醇浓度呈正相关(r=0.231)。结论 (1)胸部手术引炎性因子改变。其他泌不受硬膜外阻滞影响。(2)胸部手术使应激激素升高。硬膜外阻滞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泌不受硬膜外阻滞影响。(2)胸部手术使应激激素升高,硬膜外阻滞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IL-6与皮质醇可能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应激反应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影  梁伟 《广西医学》2004,26(6):798-799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CO2 气腹对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方法  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 ,随机分成全麻组 (A组 ,10例 )和硬膜外 全麻组 (B组 ,8例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气腹前后血浆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结果 气腹时血浆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A组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B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15.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以及两种麻醉并行初期血压的改变。方法 选ASAⅠ-Ⅱ级开胸,上腹部手术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25例,为单纯全身麻醉;全硬组25例,先行硬膜外麻醉,然后再行全身麻醉。测定插管前后平均坟,心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 《四川医学》2009,30(9):1412-1413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机体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监测围麻醉期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Ⅱ组)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1)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平均动脉压,心率相对稳定,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显(P<0.01)。(2)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呼吸平稳,血氧变化不明显,术后病人能及早咳嗽、排痰和深呼吸。全麻组术后血氧低于实验组(P<0.05)。(3)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P<0.05)。(4)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5)。VAS评分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低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能较好地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并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抑制机体的应缴反应,提高术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全麻+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I组,n=35)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PCIA组(II组,n=30)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III组,n=35)。3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手术时长及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和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于术前1 d以及术后6 h,12 h,2 d和6 d对患者进行MMSE认知功能评价,比较3组POCD发生率。同时考察患者手术过程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糖、皮质醇及TNF-α含量变化,记录术中七氟醚(sevoflurane, SEVO)用量,随访患者术后6,12和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对患者术POCD的发生率进行比较,I组术后6 h发生率为45.71%,II组为34.28%,均高于III组(10.00%);I组12 h发生率为34.29%,II组为28.57%,均高于III组(3.33%);I组2 d发生率为28.57%,II组为17.14%,均高于III组(0);I组6 d发生率为17.14%,II组为2.85%,均高于III组(0)。血糖值、皮质醇以及TNF-α含量与POCD发生率各组趋势一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I组、III组术中MAP波动幅度显著小于I组,III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镇痛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状态,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实际价值,探讨其麻醉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案应用在临床中。方法选取42例妇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度外麻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动脉压及子宫松弛优良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8±11.2)次/分钟、(84.3±8.2)mmHg,对照组分别为(79.1±10.5)次/分钟、(90.7±11.9)mmHg(P<0.05);观察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90.5%,对照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66.7%(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好,患者苏醒时间短、用药少,且显著提升子宫松弛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乳癌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Ⅰ组, n=30)和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组(Ⅱ组,n=30),分别观察术中全麻用药量和监测术前,插管时,切皮,术中等30分钟以及术毕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Ⅱ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少于Ⅰ组(P<0.01。Ⅱ组插管时,切皮,术中及拔管时的MAP,H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Ⅰ组插管时,切皮,术中及拔管时的MAP,HR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或增快(插管时与术前比P<0.01,切皮,术中及拔管时与术前比P<0.05)。Ⅱ组与Ⅰ组相应参数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少全麻用药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消除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发生及维持术后良好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