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检出的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监测情况,为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2008-2011年入境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发热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判定染疫嫌疑的采集样本送检,对阳性病例资料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例均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9例入境时在发病,2例入境后医学观察期间发病;平均年龄40.2岁,以男性中青年为主;体温监测是主要检出手段;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防制基孔肯雅热的措施适当得力,能有效阻止基孔肯雅病毒通过口岸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从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籍游客中各查获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境内传播。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通过掌握同期蚊媒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遵义市新蒲新区2019年蚊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病例为1例从缅甸入境的输入性确诊病例,为贵州省遵义市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未造成本土继发流行。2019年蚊媒人诱停落法监测显示成蚊密度为0.19只/h(其中白纹伊蚊构成比为12.68%)。布雷图指数为0~34.55,10月废旧物品处布雷图指数最高,为34.55,5月建筑工地蚊幼路径指数最高,为2.35。结论遵义市新蒲新区存在蚊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因素,应加强监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可能出现的本土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应急处置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该病例在非洲乘坐埃塞俄比亚至广州的ET606航班时发病,血液标本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P3实验室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未出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出境旅行团基孔肯雅热(CHIKF)发病和感染情况,评估疫情输入后本地传播的风险.方法 对2019年9月18-21日往返于缅甸曼德勒、蒲甘两市旅行团20名成员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采集血清和尿液标本进行病毒核酸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对核心区进行蚊媒调查.间隔14d后再次采集成员血清标本...  相似文献   

6.
正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3年首次由Ross Gordona在坦桑尼亚地区分离获得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同时也从伊蚊中分离到该病毒[1,2]。该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2005—2007年在印度洋岛屿、印度和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认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Realtime RT-PCR)、逆转录PCR(RT—PCR)检测方法对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对RT-PG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通过实时荧光RT—PCR、RT—PCR 2种实验方法在该病例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出的521个碱基与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同源性高达99%。[结论]2病例为输入性基孔肯雅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天津市1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开展病毒基因分型,确定基孔肯雅病毒(CHIKV)与全球主要流行株的关系。方法 提取临床症状疑似为CHIKV感染患者血清中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HIKV核酸。两步RT-PCR法扩增编码CHIKV包膜糖蛋白E1的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开展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全球其他地区流行毒株一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天津市输入型CHIKV基因分型属于能够感染白纹伊蚊并在其体内繁殖的东/中/南非基因型印度洋亚型(ECSA-IOL)。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此次输入的CHIKV与2016-2017年在巴基斯坦、意大利、孟加拉国等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高度同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4%,并与这些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共同组成1个基因分型簇。结论 此次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感染的毒株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提示应加强对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工作,以防止该蚊媒传染病在我国发生本地聚集性传播。  相似文献   

9.
全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认全国首例输人性基孔肯雅病例.方法:利用实时荧光RT-PCR、RT-PCR检测方法,并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实时荧光RT-PCR、RT-PCR两种实验方法,在同一病例不同时间采集的多份标本中,都检测到基孑L肯雅病毒核酸;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出的521个碱基与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同源性高达99%.结论:该病例为全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溯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完善罗湖区伊蚊传播传染病多部门协作防控模式,为深圳市罗湖区防控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对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认病例为罗湖区1例境外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结论深圳市罗湖区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及时诊断,科学治疗,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的疫点处置,未发生疫情传播风险,未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11.
福建口岸首次截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福建口岸首次截获输入性登革病例,并进行分子追踪溯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和RT-PCR检测方法,并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从血清样本中检出登革病毒1型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株与来自太平洋群岛分离株在系统进化树上最为接近,序列同源性高。〔结论〕福建口岸首次截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病毒株来源于太平洋群岛地区。  相似文献   

12.
莆田市2008年4月发现一例登革热疑似病例。作者采集病例急性期血清进行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登革热确诊病例,该病例为在马来西亚感染后的输入性病例。经采取以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未发生二代病例。作者提出莆田市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流行的风险大,应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相似文献   

13.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以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轻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病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并波及我国南方,疫区在不断扩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在实验室内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多数病人能完全痊愈,但有些病人关节疼痛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深圳市宝安区疑似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以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联系进行分析,并对疫情的扩散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该起登革热疫情共有2名病例,发病原因均为参加同次旅行团在印尼旅游期间感染后回国的输入性病例。对其中1名患者家庭周围的91户居民调查后发现,存在播散登革热疫情的可能(灭蚊前后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8.68和6.98)。结论该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风险分析,评估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风险,为实施检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防城港口岸的自然地理条件、周边疫情、交通运输状况、口岸蚊媒监测情况、口岸地区人群发病及输入性病例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防城港口岸地理条件适宜登革热病原及媒介的生存及繁衍传代;周边国家疫情严竣,给与之有着经常性贸易往来的防城港口岸构成严重威胁;存在通过交通工具携带而输入登革热病人、潜伏期带毒者或带毒蚊媒的可能;近3年来防城港口岸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密度较低,伊蚊的传播引起登革热流行风险较低;防城港口岸所在地区未发现登革热病例,也无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结论〕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不容忽视,应加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6.
In 2012, chikungunya virus (CHIKV)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Bhutan. IgM ELISA results were positive for 36/210 patient samples; PCR was positive for 32/81. Phylogenetic analyses confirmed that Bhutan CHIKV belongs to the East/Central/South African genotype.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future outbreaks require a system of surveillance and improved laboratory capa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