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应急处置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该病例在非洲乘坐埃塞俄比亚至广州的ET606航班时发病,血液标本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P3实验室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未出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处置,为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对石狮市2012年发现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为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实验室确诊病例,该疫情处置取得成功。结论 重视病例的发现与疾病控制,严格做好病例发现报告、传染源隔离,政府部门重视协调、病媒应急监测、持续开展疫点病媒消杀灭等工作是控制疫情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大连口岸1名入境发热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确认,为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核酸检测方法对入境旅客血液样本进行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毒及疟原虫等虫媒传染病病原体进行筛查。结果经检测确认,该样本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序列与已知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同源性达99.61%。结论大连口岸存在基孔肯雅热输入风险,应加强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提出依据。方法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用Real-time 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做好疫情处置。结果根据患者病前12 d有疫区(斯里兰卡科伦坡)旅行史,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双峰热等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RT-PCR方法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确认该患者为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发生时为冬季,无蚊虫活动,经风险评估不具备传播的可能,未进行媒介调查和控制工作。结论该病例是河南省首例基孔肯亚热,今后需重视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广东口岸发现并有效控制输入性基孔肯亚热病例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新模式。〔方法〕2008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境口岸实施检疫查验制度改革的要求,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东口岸探索建立了“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新模式。〔结果〕2008年3月4日、10月3日、10月10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运用新模式,在国境口岸发现并成功处置3起5例中国内地输入性基孔肯亚热病例。〔结论〕3起基孔肯亚热病例的成功处置对在口岸阻断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有着现实的示范作用,填补了我国在基孔肯亚热的预防控制、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空白,充分体现了广东口岸卫生主管当局核心能力建设取得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从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籍游客中各查获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境内传播。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广东国境口岸入境发热患者的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口岸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全年广东国境口岸入境所有发热患者血液样本,以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病毒、埃博拉病毒、西尼罗病毒核酸;抗凝血涂片镜检,检测疟原虫。结果 2013年度共收集400份广东入境发热患者血液样本,其中的195份抗凝血样本中检出2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阳性病例,检测阳性率为10.8%;从205份血清中检测出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阳性率为6.8%)和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5%)。85.7%的登革热患者(12/14)均来自东南亚地区,85.7%的疟疾患者(18/21)均来自非洲地区,1例基孔肯雅热患者来自东南亚地区(菲律宾)。登革热病例中12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为20~50岁,均有发热症状;疟疾阳性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为28~50岁,均有发热症状。结论2013年广东口岸虫媒传染病患者体征各有特点,但均具有发热的共同体征;来自东南亚的旅客传播登革热的风险最大,来自非洲的旅客携带疟疾病原的风险最大;检验检疫部门应大力加强口岸传染病防控力度,严防虫媒传染病传入我国并引起国内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溯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完善罗湖区伊蚊传播传染病多部门协作防控模式,为深圳市罗湖区防控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对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认病例为罗湖区1例境外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结论深圳市罗湖区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及时诊断,科学治疗,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的疫点处置,未发生疫情传播风险,未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9.
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结合国境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从3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应包括构建框架体系的准则、框架体系内容、编制框架体系应把握的要点。[结论]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对于提高检验检疫机构预防和处置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卫生检疫行政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以应对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国际生物恐怖活动给我国带来的威胁。[方法]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4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的应急反应体系,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出我国国境口岸应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框架。[结果]提出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指挥协调系统、危机应对准备系统、预警与监测系统、应急响应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法律保障系统、危机处理效果评估系统、国内国际地区协调联络系统。[结论]国家应该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加强对国境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以确保国家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能同时检测6种口岸重要虫媒病毒的微孔膜芯片。方法针对包括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裂谷热病毒等6种虫媒病毒,选择合适的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的PCR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和检测探针,通过参数优化建立单管多重RT—PCR扩增体系;然后按每个阵列5X5的格式,并确保点样区域为96孔板的微孔大小,将探针喷点到处理后的尼龙膜上,通过条件优化建立稳定的PCR产物与固化探针的杂交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酯酶标记链亲和素和化学显色底物NBT/BCIP来检测特异性的PCR杂交产物。选取2012年1—6月份从口岸输入的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提取RNA后,直接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进行未知虫媒病毒的快速检测。结果用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7种毒株、1种黄热病毒疫苗株和1种裂谷热病毒核酸体外转录的RNA模板验证已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获得比较特异和稳定的实验结果。应用该研究建立的方法,从3份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中检出了1例登革1型病毒和2例登革2型病毒,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相符。结论该研究建立的6种虫媒病毒微孔膜芯片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为快速应对口岸输入性发热病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手段,也为进一步开发更多指标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境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析完善我国国境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体系,提供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法律依据,提高口岸卫生核心能力。〔方法〕分析我国目前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体制的现状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口岸核心能力的要求,提出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在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立法建议。〔结果〕有利于充分发挥卫生检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快速应对的作用,提高口岸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结论〕通过立法赋予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参与甚至主导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足够权责,更有利于发挥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在处置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提高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原则,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通过回顾SARS的疾病控制经验,提出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原则:平战结合,坚持专业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加强与地方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横向联系;并应重点建设以下方面: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现场评估与快速检测技术、建立自动化信息管理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结果应用研究方法可为口岸公卫生快速反应体系建设提供借鉴。结论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口岸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5.
莆田市2012年9月发现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对该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急性期血清送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登革热病毒抗体阳性,确定为在马来西亚感染的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发现病例后,通过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及防蚊灭蚊等综合防治措施,10天内未发生二代病例.作者认为:莆田市因登革热病例输入引起流行的可能性大,登革热应成为当地传染病的重点,检验检疫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疫情传入.  相似文献   

16.
南京口岸1987—1993年艾滋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南京卫生检疫局1987~1993连续7年对南京口岸重点人群进行艾滋病监测的情况.7年来南京局共监测各类标本43085份,在外籍留学生中检出HIV感染者2例,另外还检出4份进口人血丙种球旦白HIV抗体阳性.该局对检出的2侧HIV感染者及4份阳性进口人血丙种球旦白进行了游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并对艾滋病监测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偶发性,往往因缺少必要的技术、物质与实验室网络的准备与保障,易造成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慌乱,不能及时、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极大损害口岸卫生检疫工作者技术执法的形象,甚至危及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安定。因此,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在平时做好应有的准备并需要建立一套良好的保障体系予以维持。文章就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保障体系建设的5个方面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快速确认口岸首例邮轮大规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成功经验,完善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方法〕在上海口岸,对发生疫情的邮轮通过检疫查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疫情性质后,通过实验室有针对性的系统检测,对邮轮上发生的群体性急性胃肠炎进行快速诊断,从而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实验室多种方法检测,确认引发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为诺如病毒。〔结论〕对口岸首例邮轮大规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快速准确诊断将为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