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研究中评估了一个无症状、血流动力学明显主动脉瓣狭窄(AS)的大样本人群的长期预后。方法和结果:共纳入了622例无症状AS患者,这些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收缩期峰值速度≥4m/s,最初评估时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其中384例(62%)为男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5.4±4.0年。在1、2、5年未接受手术治疗而保持无心脏症状的概率分别为82%、67%和33%。主动脉瓣和左心室肥大提示症状进展。随访期间,352例(57%)患者接受主动脉瓣手术,265例(43%)患者死亡,其中117例(19%)为心源性死亡。1、2、5年避免手术或心源性死亡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PM)发生于植入瓣膜的有效瓣口面积(EOA)相对于体型太小时,因而导致跨瓣膜压力阶差异常增高。本研究目的在于检测PPM对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总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的中期影响。方法和结果:评价315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连续患者的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患者所伴随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由于可能会在AVR后得以改善,故常不必进行矫治。但支持该观点的证据并不多。作者确定了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对AVR时伴或不伴FM R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和结果:对1990年后行AVR的848例患者进行临床和超声心动图随访。采用bootstrap方法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死亡和包括心力衰竭(CHF)症状、CHF死亡及其后需行二尖瓣修复/置换术的联合终点的危险因素。共随访4591人年(平均5.4±3.4年,最长时间14.2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压力导丝应用于肾动脉内压力测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经压力导丝测定的压力阶差以及计算的生理学参数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共入选19例患者,其中男15(78.9%)例,年龄49~78岁,平均(62.0±8.5)。入选病例均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测定肾动脉主干直径狭窄(%)程度,对于直径狭窄≥30%的肾动脉主干病变,行压力导丝(Pressure Wire,Radi Medical Systems,瑞典)检查。结果:共25处病变接受压力导丝检查,无并发症。开口病变13处,其余12处为肾动脉主干病变,病变平均长度(12.8±6.1)mm。入选病变狭窄程度为33%~89%,平均(65.5±14.9)%。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直径狭窄程度与压力导丝测定的压力参数及其推算的生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好。收缩压阶差与平均动脉压阶差之间,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前、后的压力阶差之间,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压力阶差之间,都显示较好的相关性。根据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直径狭窄50%、60%和70%对应的收缩压阶差分别为14.09mmHg、26.00mmHg和46.40mmHg,平均压阶差分别为2.68mmHg、4.98mmHg和8.91mmHg,以及FFR分别为0.96、0.90和0.81。结论:压力导丝应用于肾动脉腔内压力测定,操作简便、安全无并发症、结果可靠。经压力导丝测定的跨病变压力阶差与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11月-2007年11月本院共收治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10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到主动脉压力阶差为46-122 mmHg,合并畸形4例,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和左冠状动脉扩张1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所有病例均行主动脉补片扩大术,其中单片法加宽8例,倒Y法2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 手术死亡1例,余9例术后左室到主动脉压力阶差0-12 mmHg,随访2月-2年,解除狭窄满意,1例出现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重点是彻底解除狭窄,加宽主动脉,重视合并畸形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第一批广西牛心包瓣膜临床应用13例,对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13例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早期死亡率7.69%,晚期死亡率为4.2%病人年,5年生存率83.33%,牛心包瓣自然衰退,再手术率为1.0%病人年。经血液动力学测定,移植后牛心包瓣的跨瓣压力阶差:二尖瓣为0.133~0.267kPa,主动脉瓣为0.133kPa。二尖瓣有效面积为3.76~4.84cm~2,主动脉瓣口有效面积为2.26cm~2。资料表明,广西牛心包瓣膜的耐久性和血液动力学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对主动脉瓣严重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valve replacement,AVR)后患者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后负荷减轻及心功能改善状况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行AVR患者23例,术前、术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TDI检查,AVR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为(212±115)d。结果:AVR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瓣膜阻力指数显著减低,LV大小、质量、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I检查示LV收缩、舒张功能改善。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E’速度从(8.11±2.45)cm/s增加至(9.73±2.99)cm/s,A’速度至(11.19±3.55)cm/s增加至(13.07±3.24)cm/s,S’速度从(8.07±1.77)cm/s增加至(10.09±2.85)cm/s。行单纯AVR术患者亚组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S’速度及E’速度均明显增高,而行AVR合并CABG术患者亚组仅S’速度从(7.23±1.51)cm/s明显升高至(8.88±1.77)cm/s(P=0.028),其E’速度[(7.69±2.47)cm/s至(8.58±3.12)cm/s]、A’速度[(9.54±2.49)cm/s至(11.76±3.12)cm/s]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I检查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行AVR术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改善的评估有较高的敏感性,相对于单纯AVR术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CABG术的患者,TDI舒张功能指标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文献[1]报道约67%的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伴有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一些功能性MR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后,MR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作者回顾河南省胸科医院2007年至2011年手术治疗的AS伴中度MR的患者AVR术后MR程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预后因子对MR程度变化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AS患者均接受AVR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2~82(67.0±7.0)岁。主动脉瓣先天畸形17例;主动脉瓣退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BAV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行升主动脉瓣替换加主动脉替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的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升主动脉内径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部分患者行CT检查,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死亡3例(5%),出院的57名患者随访到53例,随访率92.9%。随访时间平均(20.3±18.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为28~47 mm,平均(38.2±4.1) mm,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内径为26~35 mm,平均(31±2) mm;EF为0.49~0.71,平均0.6±0.2,无出院后死亡病例。结论  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如其主动脉窦管部内径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考虑行AVR加升主动脉替换术,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降低,术后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疗效与Bentall术相近。  相似文献   

10.
1985年7月至1989年10月,作者为6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理分型,3例为隔膜型狭窄,3例为隧道型狭窄。其中合并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1例及部分性房室管畸形1例。3例隔膜型狭窄的病人施行纤维膜切除,术后病人无压力阶差;另3例隧道型狭窄者施行肌部分切除术,手术死亡2例,存活的1例病人的压力阶差随术后时间的推延而增加。术后随访1~5年。  相似文献   

11.
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评价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AS)球囊瓣膜成形术 (PBAV)的效果。方法 于 1986年 12月 - 1999年 8月应用PBAV术治疗了 2 7例AS病人 ,年龄 2 .5- 12岁 (平均 6 .0 9± 2 .2 6岁 )。PBAV术球 瓣比值 :发育良好型者 (19例 )为 0 .95± 0 .0 8;发育不良型 (8例 )则为 1.0 0± 0 .11。术前后测定左室和升主动脉压力及跨主动脉瓣压力阶差 (ΔP)。出院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访以监测跨主动脉瓣ΔP。结果 发育良好型者 15例 (占 78.9% )即刻效果良好 ,随访中有 4例 (2 6 .7% )ΔP回复至 50mmHg以上 ;发育不良型 4例 (占 50 % )效果良好 ,其中随访中有 3例回升 (占 75.0 % )。 2 7例PBAV后无一例有轻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PBAV术是一种对AS有效、安全的替代外科瓣膜切开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而且发育良好型AS较发育不良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NT-pro-BNP水平,随访后按有无临床事件进行分组,在心功能、室壁厚度、流出道压力阶差等不同水平之间比较.结果:出院后发生临床事件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NT-pro-BNP等均显著高于无临床事件组(P<0.05),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同NT-pro-BNP呈显著等级相关(P<0.05),并且NT-pro-BNP水平同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NT-pro-BNP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前瞻性随机研究旨在调查主动脉狭窄(AS)患者中,主动脉瓣设计和患者一人工瓣膜不匹配(PPM)对机械或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背景:CFR可能是AS患者AVR后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参数。CFR减少可以导致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增加。方法:48例行AVR的患者在术前、术后5d和随访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并在随访6个月时测定CFR。拟行机械瓣AVR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侧倾碟瓣(n=12)或双叶瓣组(n=12)。  相似文献   

14.
1985年7月至1989年10月,作为6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理分型,3例为隔膜型狭窄,3例为隧道型狭窄。其中合并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1例及部分性房室管畸形1例。3例隔膜型狭窄的病人施行纤维膜切除,术后病人无压力阶差;另3例隧道型狭窄施行肌部分切除术,手术死亡2例,存活的1例病人的压力阶差随术后时间的推延而增加。术后随访1~5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的效果,探讨先心病术后残余病变应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采取介入治疗的复杂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体肺较大侧支血管栓塞术((MAPCAS)治疗的患者共29例,应用封堵术治疗的患者共26例,应用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共20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应用MAPCAS栓塞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中,共有40支侧支血管发生栓塞,在治疗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其中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27例患者康复出院;采取封堵术治疗的2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封堵,术后未见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仅发生2例心室水平少量残余分流。采取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0例患者,狭窄处压力阶差显著降低,介入前狭窄处压力阶为(60.2±14.9)mmHg,介入治疗后狭窄处压力阶差显著降低,为(17.3±11.4)mmHg,介入治疗前后狭窄处压力阶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入支架患者在治疗后血流通畅,未形成血栓,螺旋CT检查提示主动脉缩窄扩张处未形成夹层。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复杂先心病手术后心血管残余病变,但在治疗中应严格把握治疗指征,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背景:超过90%的原发性颅内高压(IIH)患者出现双侧横窦(TS)狭窄。目的:评估IIH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CSF压力正常后TS狭窄是否得以改善。方法:对14例双侧TS狭窄的IIH连续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的脑磁共振静脉成像(M RV)进行研究,对患者随访6年以上。在随访期间,对患者重复进行腰椎穿刺(LPs)和脑M RV检查,且每次M RV检查都先于LP。结果: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都持续存在TS狭窄,14例IIH患者中的9例(64%)在药物治疗期间CSF压力恢复正常。结论:M RV显示TS狭窄在IIH患者CSF压力正常后持续存在,表明TS管径和CSF压力之间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7.
潘欣  崔克俭  姬兰云  倪幼方 《海南医学》2002,13(11):104-105
目的 报道 1例主动脉瓣合并瓣下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并作简要讨论。方法 男性患儿 ,11岁 ,发作晕厥 2次 ,心功能 (NYHA) 2级。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增厚伴开放受限 ,瓣下距瓣环 4mm处见一隔膜样结构 ,主动脉瓣环处内径 19mm。造影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和瓣下狭窄 (隔膜型 )。心导管检查测得狭窄的压力阶差为 70mmHg。经右股动脉穿刺送入 18mm× 40mm球囊进行扩张。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主动脉瓣和瓣下狭窄基本消失 ,其压力阶差降至 2 4mmHg。超声心动图复查示主动脉瓣下隔膜由原固定不动变为随左室舒缩而摆动。结论 作为一种少创有效的介入技术经皮导管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合并瓣下狭窄 1例获得良好效果 ,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防观察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先前研究提示,利用相位对比MR成像(PC-MRI)无创性定量检测血管跨狭窄压力阶差(ΔP)是可行的。该研究旨在评估MRI测得ΔP作为评价儿科患者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3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治疗,分析手术即刻和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自膨式瓣膜。35例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均明显下降,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验证无主动脉瓣狭窄,其中1例患者有瓣周瘘,即刻给予瓣中瓣治疗,术中球囊预扩张时采用双侧颈动脉按压保护,未出现脑梗死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1年后随访的主动脉瓣狭窄明显改善,平均跨瓣压差下降,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下降,纽约心功能分级减少,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试验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TAVR治疗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有主胰管狭窄的慢性疼痛性胰腺炎患者在内镜下放置支架6个月后的预后。背景:胰腺支架放置可能改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但在支架放置6个月后的远期结果尚不明确。研究方法:作者确认了在同一所医院因有主胰管狭窄而接受了支架放置术的所有慢性胰腺炎患者。支架放置后6个月。对患者的体重变化、就诊次数和麻醉剂的使用进行分析。结果:15例受试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在支架放置后87%患者疼痛改善,11例(73%)完成了6个月的支架治疗。每例患者的就诊次数从放置支架前的3.6次/年降低至去除支架后的0.1次/年(P<0.01)。口服麻醉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