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是一种免疫反应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症 ,消化道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本文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大型血小板比率四项参数 ,探讨其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入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8例 ,符合第6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根据是否有消化道表现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无消化道表现为对照组 ,有消化道表现为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资…  相似文献   

2.
苍旻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262-263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LP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三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比较发现,观察组大血小板比例和血小板体积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功能变化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关,检测PLT、LPCR、MPV能够为疾病治疗及血小板功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邓莉  杨方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75-1576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HS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进一步提高对HSP的临床特征的认识,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收治的85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124例HS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急性期PLT、MPV、PCT、PDW、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并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组与非HSPN组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持续高水平的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与HSP的肾脏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燕 《当代护士》2007,(1):47-48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1].春秋季节发病较多,由于本病首发症状不一,且易复发,因此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200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了37例HSP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14 0 )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 EL ISA法测定 2 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 2 1例正常对照的血浆血小板 GMP-14 0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GM)水平。结果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 GMP-14 0和 PAGM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经治疗有效者的 GMP-14 0和 PAGM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 5 )。结论血浆血小板 GMP-14 0和 PAGM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二者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对HSP的认识,本次研究对收治的53例HSP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它属于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已为多数学者公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发病诱因与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近期国外有文献报道[1],幽门螺杆菌(HP)不但可以引起消化道症状,而且也可以引起胃外症状,如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膜性肾病、免疫性多神经病、过敏性紫癜及Sjogren's syndrome等.为进一步探讨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之间的关系,作者对34例HSP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HP IgG)进行检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及同期健康儿童各 2 5名进行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和血小板压积 (PCT)测定。结果 :ITP患儿急性期MPV、PDW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PLT、PC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 ,恢复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ITP病情严重程度和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2、TLR4的表达及其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初发HSP患儿23例作为HSP组,另同时选取于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  相似文献   

11.
周玲 《临床荟萃》2003,18(14):F002-F002
过敏性紫癜 (HSP)为小儿常见病 ,占小儿风湿性疾病首位[1] 。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紫癜性肾炎 ,也是影响HSP预后的决定因素。以往根据尿常规和血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SCr)改变判断HSP肾损害 ,其发生率 30 %~ 90 % ,差异较大。我们总结了我科收治的 76例HSP患儿 ,尿α1、β2 微球蛋白 (α1、β2 MG )和免疫球蛋白G (IgG)、白蛋白 (Alb)的含量 ,探讨其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住院的HSP患儿 76例 ,均符合诊断标准[2 ] 。HSP组患儿 38例 ,尿常规、BUN…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HSP)是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是血管炎中的最常见型,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等,以皮肤紫癜最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确诊的患儿65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的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HSP)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疼痛、腹痛及肾脏的症状[1].为探讨炎症因子对发病机制及免疫指标的关系,作者检测了过敏性紫癜儿童患者血清水平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安康市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血小板参数、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疹、腹痛、关节痛、肾损伤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LT、MPV、PDW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  相似文献   

16.
PDW对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初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56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随访6个月,区分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W(cITP),并就其第一次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ITP初次治疗后PLT、PCT上升,MPV下降,PDW治疗早期上升,后下降;cITP初次治疗后部分患儿PLT、PCT上升,MPV、PDW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DW在aITP组中的变化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ITP组中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d和5~7d两个时间点上,PDW在aITP和cITP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急慢性ITP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24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申志强 《新医学》2004,35(10):622-622,632
1引言 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胃肠道出血为特征,一般HSP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在典型皮肤紫癜出现之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HSP患者较少,本文总结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HSP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及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外周血B细胞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B细胞水平,初步探讨B细胞在HSP及HSPN中的变化趋势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2月确诊的HSP患儿163例,分为HSP不伴肾炎组(HSP-wN组,130例)及HSPN组(33例),分析外周血B细胞水平。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的18例HSP患儿(FC-HSP组),其中含HSPN的患儿8例(FC-HSPN组),同时纳入体检正常的23例儿童为正常对照组(NC组),再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B细胞、IgA+B细胞及肠源性IgA+B细胞水平,分析FC-HSP组与FC-HSPN组患儿各细胞水平的特征差异。结果:HSPN组B细胞水平低于HSP-wN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抗核抗体检测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在阜南县人民医院儿内科接受治疗的92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于同期,选取健康儿童4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水平(C3、C4)及抗核抗体的差异,评估IgA、IgA/C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并发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113例初诊为HSP且未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作为HSP组,并根据是否合并肾损害将其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26例)和非紫癜性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