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株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鼻咽癌细胞株CNE-1(高分化)、CNE-2(低分化)和永生化非癌性人鼻咽黏膜上皮细胞株(NP69),采用MS-PCR和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细胞株中Syk基因的甲基化和Syk mRNA及Syk蛋白表达。结果:MS-PCR法检出CNE-1和CNE-2细胞Syk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36%±3.6%和62%±4.5%,而NP69未检测到甲基化;Q-RT-PCR法检出Syk mRNA在CNE-1和CNE-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NP69细胞,分别为42%±3.5%和28%±2%;WesternBlot法检出Syk蛋白在CNE-1和CNE-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NP69细胞,分别为36%±4.5%和16%±2.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分化程度较低的鼻咽癌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较高,则Syk基因mRNA与蛋白的表达较低。Syk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第12外显子(exon12)突变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关系。[方法]以砷中毒患者110例为病例组,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度组;按皮肤病理诊断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其中105例砷中毒患者和82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10例砷中毒患者和110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情况。[结果]①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76%、16.28%和3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亦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或P〈0.01);癌变组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2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随临床病情和皮肤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P〈0.05或P〈0.01)。②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是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早期分子特征,亦可能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DNA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基因)mRNA、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选取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其单个核细胞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的mRNA及蛋白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hMSH2和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均明显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hMSH2和hMLH1甲基化阳性率为66.1%(37/56)和55.4%(31/56),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的10.0%(3/30)和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hMSH2和hMLH1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性(rhMSH2=-0.624,P=0.000;rhMLH1=-0.589,P=0.002)。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hMSH2和hMLH1基因呈低表达,其启动子呈高甲基化水平,急性白血病患者hMSH2和hMLH1基因表达低下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散发性胆囊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胆囊癌患者47例,采用甲基化PCR和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胆囊癌组织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结果:hMLH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肝脏浸润组间、淋巴结转移组间、Nevin分期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hMLH1蛋白表达在hMLH1基因启动子组间、肝脏浸润组间、淋巴结转移组间、Nevin分期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散发性胆囊癌中启动子甲基化是hMLH1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hMLH1的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检测对评估胆囊癌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与多基因、多步骤的致癌因素相关的复杂过程,包括了原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DNA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癌基因的低甲基化与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结构的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指生物体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碱基上的过程。甲基化异常被认为是肿瘤的一个特征,是基因组中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的发生、浸润及转移相关。基因局部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本文就DNA甲基化及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的相关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与营养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营养素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过程受到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事件的调节。现就食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与营养素在消化道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市原发性胃癌患者102例为胃癌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非消化系统疾病、非肿瘤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胃癌组及对照组外周血DNA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8.24%(39/102),对照组为12.75%(13/102)。两组OR=4.2381(95%CI:2.0924-8.5840)。两组中年龄及性别亚组问的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肿瘤特异性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种肿瘤修复基因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与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其远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程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RT-PCR)检测4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切除标本中MGMT与Hmlh1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8例食管癌癌组织中,MGMT mRNA表达阳性42例,阳性率为87.5%;正常组织者中34例,阳性率为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P<0.05);hMLH1 mRNA表达阳性38例,阳性率为79.2%,正常组织中23例,阳性率为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6,P<0.05);MGMT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等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GMT与hMLH1表达呈正相关(k=0.560,P<0.05)。结论 MGMT与hM-LH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进展、转移等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1A1、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M1)的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关系.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新发食管癌患者89例(病例组)及同期非食管疾患患者98例(对照组),调查与食管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CYP1A1的MspI多态、Ile/Val多态和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联合作用分析。结果MspI多态的突变型杂合子m1/m2(基因型B)和突变型纯合子m1/m2(基因型C)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B值为1.93(95%CI=1.01—3.84),ORC值为3.62(95%CI=1.61~8.14),Ile/Val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pI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对食管癌发生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3.57(95%CI=1.36~9.41);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呈拮抗作用,联合作用指数(S)分别为0.26和0.48.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家族史呈协同作用,S为2.36。结论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易感性有关,它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及食管癌家族史对食管癌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具有MspI突变基因型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个体属食管癌高危险人群,在肿瘤防治方案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郝烁月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1)
目的 探讨PTEN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表达与宫颈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CR-SSCP、甲基化特异性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PTEN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PTEN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相关性.结果 100例宫颈癌患者中PTEN启动子甲基化阳性例数为62例,PTEN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0%.PTEN基因表达阳性例数50例,阳性率为50.0%.PCR-SSCP分析发现1例患者出现新的突变,位于第9个外显子.PTEN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x2值分别为4.802、8.440、7.472、8.237,均P<0.05),与宫颈癌患者年龄以及组织分型均无显著相关性(x2值分别为0.075、0.180,均P>0.05).PTEN基因表达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x2值分别为2.597、7.250,均P<0.05),与宫颈癌患者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大小以及组织分型均无显著相关性(x2值分别为0.041、2.627、2.716、0.219,均P>0.05).宫颈癌组织中PTEN启动子甲基化及其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14).结论 PTEN启动子甲基化可以抑制PTEN基因的转录,降低其蛋白表达,PTEN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宫颈癌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胚胎期至成年期氯代二恶英(TCDD)暴露后小鼠子宫内膜组织、hMLH1的表达及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方法 选60只C57BL/6雌性小鼠以2:1与30只C3H雄性小鼠随机合笼交配,见到阴道栓为受孕当日,60只已孕母鼠于受孕第8天(胎儿期)以鼻饲法暴露TCDD,且被随机分为对照组(TCDD:0μg/kg)及实验组(TCDD:3μg /kg),实验组所产雌性子鼠于出生后21天(青春期)再次分别暴露TCDD,每组均选12只雌性子鼠(体重6.40±0.20g),依据暴露剂量分为A组:0μg/kg,B组:3μg/kg,C组:10μg /kg.实验各组于出生后49天(成年期)再次暴露TCDD(3μg/kg),出生后70天再次给予TCDD 3μg/kg同时行子宫内膜移植术构建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术后3、6、9周各组再次追加暴露TCDD(3μg/kg),术后12周脱臼处死雌性子鼠.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位内膜组织中hMLH1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各组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程度.结果 hMLH1在对照组中的表达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t=0.561,P>0.05),但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表达高于B组(t=3.056,P<0.05),B组表达高于C组(t=2.228,P<0.05).各组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比较:对照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339,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低于B组(χ2=4.444,P<0.05),而 B组低于C组(χ2=6.316,P<0.05).结论 自胚胎期至成年期持续暴露TCDD有可能使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发生超甲基化改变,导致hMLH1在组织中表达下降,从而影响成熟期子宫内膜的错配修复基因的功能,这些可能促进了成年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RIZ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卵巢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IZ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MSP检测RIZ1基因甲基化状况;RT-PCR、蛋白印迹分别检测RIZ1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实验检测5-杂氮-2'-脱氧胞苷处理卵巢癌细胞前后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系、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5.8%、40%、0%和0%。5-杂氮-2'-脱氧胞苷处理RIZ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系后,RIZ1基因重新获得表达;且去甲基化处理后,卵巢癌细胞生长均减慢。结论:抑癌基因RIZ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有关,DNA甲基化是其表达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诱导的肝毒性早期过程相关性。方法 在雌性SD大鼠受孕后2~21 d采用PFOS(0.1、0.6、2.0 mg/kg)灌胃染毒;在子鼠出生后21 d收集肝脏组织样本,用亚硫酸氢钠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BSP)结合质粒克隆后测序,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0%)比较,高剂量PFOS组子鼠肝脏NQO1基因甲基化状态有所上升,-573、-523、-507 3个位点分别升高了10%,而中低剂量组无变化(均为0%);CPT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出生前暴露于PFOS的子鼠肝脏中NQO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随机抽取108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CC1基因C8092A、C118T 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分析ERCC1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108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56例(51.9%),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52例(48.1%),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29.7和31.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基因C8092A位点上,等位基因CC患者19例(17.6%),CA患者44例(41.7%),AA患者45例(40.7%);ERCC1基因C118T位点上,等位基因CC患者65例(60.2%),CT患者30例(27.8%),TT患者13例(12.1%);C8092A位点等位基因CC和CA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5和32.0个月,均长于AA患者的24.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118T位点等位基因CC、CT和TT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5、30.0和2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鳞状上皮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关联,而ERCC1基因C8092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原代成骨细胞氟中毒模型,检测不同剂量氟化钠对人成骨细胞中CyclinD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角度探索氟中毒发生机制。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收集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贵阳医院骨科外伤手术健康人(车祸)髂骨或股骨松质骨。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原代成骨细胞,以碱性磷酸酶及钙化结节染色进行细胞鉴定;以0、125、250、500及1 000μmol/L氟化钠处理细胞72 h。以硫化测序PCR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CyclinD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检测CyclinD1基因转录mRNA相对表达量;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以0、125、250、500及1 000μmol/L氟化钠处理细胞72 h后,CyclinD1基因启动子区未检测到甲基化;CyclinD1基因mRNA转录相对表达量在0、125、250、500及1 000μmol/L Na F剂量组分别为0.414±0.093、0.742±0.089、0.796±0.122、1.114±0.260、1.140±0.171,NaF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F=18.89,P0.05)。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4±0.014、0.395±0.020、0.511±0.042、0.565±0.028、0.719±0.047,NaF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F=71.80,P0.05)。CyclinD1基因转录mRNA及其蛋白表达随氟化钠剂量的升高均相应上升(P0.05)。结论氟化钠上调人成骨细胞中CyclinD1基因转录与表达,是氟致人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发生改变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但未观察到CyclinD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参与其表达上调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