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0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院采用前房穿刺注液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原发性青光眼52例74眼,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2例74只眼,男21例,女31例,右眼16例,左眼14例,双眼22例,年龄36~72岁,平均58.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28眼,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5例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人23眼,开角型青光眼13人18眼。术前眼压2.24-g.46kPa(1kPa=7.5mmHg。随访2月~26月,平均16.8月。手术方法:以穹窿部为底结膜瓣,4×6mml/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内0.5mm,自制前房穿刺刀于10点钟角膜缘内0.smm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房穿刺术在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效果。方法35例(38眼)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21例(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膨胀期4眼。所有患眼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不能有效降低眼压,采用手术显微镜下改良式前房穿刺术放液。结果所有患者放液后眼压迅速降低,眼痛、头痛缓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平均为(17.30±5.40)mmHg(1mmHg=0.133kPa)。结论改良式前房穿刺术放液是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损伤小、反应轻、简便高效,可以避免长期大量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红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27-2227
0引言小梁切除术是使房水经滤过道聚集于结膜下形成滤过泡,而后经结膜淋巴管吸收。因此结膜瓣渗漏可引起低眼压、浅前房、黄斑水肿、滤过泡感染和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我科2000-03/2007-03改进结膜瓣缝合预防小梁切除术后结膜瓣渗漏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于2000-03/2007-03共收治青光眼128例144眼。其中男50例58眼,女78例86眼。年龄37~80(平均62.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2例8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16例20眼。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两组:A,B组。术前眼压均降至21mmHg(1mmHg=0.133kPa)以下。所  相似文献   

4.
速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136眼,其中前房延缓形成34眼,其中8眼经50%葡萄糖40ml加速尿40mg静脉推注后,前房才得以形成,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8例(8眼)中男5例,女3例。右4眼,左4眼。年龄最小46岁,最大70岁,平均58岁。急性闭角型4眼,慢性闭角型2眼,开角型2眼。青光眼术式:小梁切除术5眼,巩膜咬切术2眼,巩膜层间灼滤术1眼。方法与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3-5天的局部及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前眼压维持在2.slkPa~3.25kPa之间。术后每天进行常规裂隙灯及直接检眼镜检查。术后第三天形成前房与形成后数…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临床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是术后持续性浅前房,处理上有时较为棘手,我院自1996年1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126例129眼,其中24例24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现将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24例中,男9例,女15例;右眼13眼,左眼11眼;年龄32-81岁,平均59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开角型青光眼7例。2.手术方法沿角膜11~1点处剪开球结膜,烧灼止血,做以角膜缘为基底3×4mm,1/2厚巩膜瓣,分离至灰白线内1mm,做1×2mm小梁切除后,切除虹膜根部1×2mm,缝合巩膜及结膜瓣。3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滤过…  相似文献   

6.
密缝巩膜瓣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密缝巩膜瓣对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58例69眼中闭角型青光眼57眼,开角型青光眼12眼。随机分为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4眼)和密缝巩膜瓣组(35眼)。后者系在常规小梁切除术中,严密缝合巩膜瓣4针,手术结束后恢复前房,术后根据滤过泡情况进行眼球按摩及结膜下注射5-FU。结果:术后浅前房:常规组12眼,发生率35.29%;密缝组3眼,发生率8.57%。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7.24,P<0.01)。术后眼压:随访6-12月,常规组眼压控制者31眼,占91.18%;密缝组眼压控制者33眼,占94.2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5,P>0.05)。结论:密缝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既可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又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及前房消失是抗青光眼术后较为常见的严重合井症之一,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视功能,是临床医师颇感棘手的井发症。我们将自1991年1月以来术后各种原因引起前房延缓形成病例的治疗、处理及预后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自1991年1月至1992年IO月治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15例18眼。女10例12眼,男5例6眼;年龄45岁以上14例17眼,45岁以下1例1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开角型青光眼1例;双眼浅前房3例,均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浅前房发生原因分类:伤口愈合不良4例4眼,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22眼)。男12例(14眼),女8例(8眼)。年龄64~85岁,平均(76.80±3.1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均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患眼术前眼压范围7.8~30.013]mHg,平均(18.91±5.48)mmHg,术后平均(11.81±2.90)mmHg,t值4.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性降低。术前BCVA≤0.1者7眼,占31.80%,术后BCVA≤0.5者12眼,占54.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18眼,术后22眼周边前房深度≥1CT,虹膜平坦,周边膨隆消失。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2眼出现前房渗出.虹膜部分后粘连,1眼发生后囊破裂,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自1980年2月至1992年6月开展巩膜层间灼滤术治疗各类青光眼57例72眼,远期观察疗效满意,眼压稳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7例72眼中,男26例,女31例.其中双眼15例30眼,右眼23例23眼,左眼19例19眼.年龄45~74岁,平均59.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4眼,开角型青光眼15例30眼,绝对期青光眼4例4眼,继发性青光眼1例1眼.眼压最高7.88kPa(1kPa=7.5mmHg),最低3.38kPa.手术方法:术前均缩瞳、降眼压及综合等治疗.术前夜睡时服苯巴比妥0.09,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0.2,个别眼压极高者术前静滴20%甘露醇250ml.术前常规消毒、麻醉、开睑、上直肌固定缝线.于角膜缘上6mm处切开球结膜6~8mm,做以角膜缘为基底之结膜辨,于11~1点钟处做“Ц”深达巩膜板层2/5~1/2厚度的巩膜瓣,约6×8mm.用刀尖  相似文献   

10.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62例(112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不同类型分为3组,分别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h、1周、3月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加深。暗室试验阳性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3.71±2.29)mmHg。且房角未出现关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4.69±2.43)mmHg,11.9%的眼出现了15。以内的房角关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23.18±5.66)mmHg,房角关闭增加15。以内5只眼,增加300。600的3眼,共占50.00%。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应通过术前病例的合理选择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有效控制术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0例(64眼);男38例(40眼),女22例(24眼);急性闭角型36例,慢性闭角型24例.年龄60~80岁,平均73岁.全体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进行了6~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18.38±4.38) mm Hg,术后(10.73±3.10) mm 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t值为4.6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BCVA≤0.05者15眼,占23.44%,术后BCVA≥0.3者51眼,占79.69%.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 CT者46眼,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 CT者36眼;术后前房角可见不同程度开放.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2.
王永毅  白大勇  柴君 《眼科研究》2002,20(5):396-396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年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36例 49眼及其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15 9例( 2 0 2眼 )。术后发生浅前房 36例 ( 4 9眼 ) ,男 15例 ( 19眼 ) ,女 2 1例 ( 30眼 )。年龄 38~ 76岁 ,平均 6 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6例 ( 39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 ( 6眼 ) ,开角型青光眼 4例 ( 4眼 )。术后经裂隙灯检查按Speath分级标准确定浅前房度数并作相应处理。2 结果2 .1 浅前房 36例 49眼 ( 2 4 3%)。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行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例110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探讨。结果 94例110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1眼,发生率为19.09%,眼压8mmHg至测不出,时间术后1-5天。其中滤过过畅9眼,42.86%,结膜瓣渗漏6眼,28.57%,脉络膜脱离6眼,28.57%。通过保守治疗19眼,手术治疗2眼。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常见原因滤过过畅,脉络膜脱离和结膜瓣渗漏。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逐渐被小梁咬切术所代替。作者自1994年6月至1995年6月间对小梁咬切术加以改进,治疗16例18眼青光眼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例18眼青光眼病例中男5例6眼,女11例12眼;年龄50-6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1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8眼。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作以穹窿部为基底“L”形结膜瓣,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5x5mm三角形巩膜瓣,厚度为1/3-1/4巩膜厚,巩膜瓣向角膜分离,大约进入角膜透明区0.5mm,取中间1/3厚度5x5mm三角形巩膜瓣分离到角膜缘正中线切除之,在角膜线正中切透前房,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放液在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的高眼压持续状态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50例5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26 G B-D注射针头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放液,观察眼压控制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均>50 mm Hg.所有患者经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症状迅速缓解,眼压平均为22 mm Hg.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1只眼穿刺后约2~3 h眼压再次升高,遂再次放液.术后20只眼有轻微前房炎性渗出,5只眼有轻度前房出血,4只眼角膜水肿较术前加重,5只眼检查发现轻度视网膜出血.眼压控制后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前房穿刺放液损伤小,反应轻,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高眼压持续状态的重要辅助措施,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毫针前房穿刺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毫针前房穿刺放液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对27例2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术前眼压均在60mmHg以上.1kPa=7.5mmHg)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毫针进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结果所有患者经毫针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5眼达0.1以上,15眼为0.02~0.08,7眼为眼前数指。术后眼压平均为23mmHg。5例患者发生视盘周围视网膜小片状出血,可能与眼压快速下降有关。1例穿刺后约5—8h眼压再次升高,遂再次放液。结论毫针穿刺放液较传统的注射针头穿刺放液损伤小、反应轻,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辅助措施,可以缩短降眼压的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避免了长时间大量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巩膜瓣下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98例(10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5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65例(80眼)巩膜瓣下“巩膜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术后进行了2月~1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11.15mmHg左右。2月复查眼压均在13.43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4~16mmHg。结论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对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对例35眼进行治疗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院于1993年1月~1996年1月住院行青光眼滤过手术185例200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30例35眼,其中男8例10眼,女22例25眼,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岁。此组病例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手术方法: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巩膜瓣,呈长方形,厚度约占巩膜厚度l/3,于角膜灰线内0.smm切开,咬切后唇巩膜成1.SXI.snd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嵌顿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进行随访.发现其效果优于一般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自1989年至1994年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87眼.其中男20例35眼,女41例52眼.年龄45~82岁,平均66岁.病程4周~10年.术前眼压4.92±1.63kPa(1kPa=7.5mmHg).为了进行比较,我们随访了同一时期一般小梁切除术的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102例129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54眼,女53例75眼.年龄42~79岁,平均为65岁.病程2周~10年.术前眼压4.43±1.24kPa.2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手术方法: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先在术眼颞上方做一10×10mm结膜瓣,然后近角膜缘  相似文献   

20.
侯旭  胡丹  崔志利  周健  蔡莉  王雨生 《眼科》2015,(1):31-3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难于控制的条件下微创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2013年西京医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15例15眼。方法术前局部滴糖皮质激素眼液,给予甘露醇、醋甲唑胺和前房穿刺等措施降眼压。采取角膜缘后2.5 mm以穹窿为基底的小结膜瓣(5 mm)和小巩膜瓣(3 mm)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主要指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炎症反应、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3.13±8.82)mm Hg;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3.41±3.42)、(14.65±4.21)、(15.35±5.48)mm Hg。术后2周前房闪辉和炎性渗出吸收。术后2周前房深度(2.72±0.38)mm。所有患眼术后6个月滤过泡为扁平弥散型或微小囊泡型。术后6个月视力为(0.92±0.48)。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小梁切除术可减少组织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应用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失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