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涂芳 《眼科新进展》2007,27(6):456-457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印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采用裂孔定位后经巩膜CO2冷凝、视网膜下放液、硅胶外加压或环扎、玻璃体注气等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a,视网膜复位55例.53例患者视力提高,未愈者原因包括玻璃体增殖膜形成、无晶状体眼、巨大裂孔等。结论巩膜冷凝和硅胶外加压或环扎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应掌握手术适应征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儿童视网膜脱离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与总结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与特征。方法 对近四年间收住的33例(36只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病例做一回顾分析。结果 36只眼中有眼外伤者16只眼,占44.5%,以锯齿缘裂孔、马蹄孔、黄斑孔为主,PVR较严重;无眼外伤史的视网膜脱离20只眼,以圆形孔、马蹄孔为主,裂孔以颞下象限分布居多,伴有视网膜格子状变性。术前视力光感~0.2(≤0.04者占78%)。手术以巩膜外冷凝、外加压和/或巩膜外环扎术者19只眼,占52.8%;玻璃体切除、膜剥离、眼内激光17只眼,占47.2%,其中联合眼内硅油填充者9只眼。1只眼因严重PVR,术中无法复位遂放弃手术,余35只眼术后早期视网膜解剖复位良好。2只眼眼内硅油填充者术后下方视网膜浅脱,再次手术后1只眼视网膜复位,只有1只眼冷凝外加压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4只眼取硅油后病例保持视网膜平伏。本组病例手术成功率91.7%,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者占72%)。结论 加强宣教和正确处理眼外伤可减少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手术治疗可使多数病例复明。  相似文献   

3.
在我省县市级医院由于受医疗仪器及技术条件所限很少开展视网膜脱离手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努力创造条件于1996年6月开展了这一手术,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观察对象: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原发性网脱12例,均为单眼发病,男7例,女5例,右眼8例,左眼4例。年龄20至61岁,平均45岁。12眼均为近视。2术前视力:眼前数指~0.01者5眼,0.02-0.05者5眼,0.06-0.1者2眼,均不能矫正。3.眼底情况:(1)网脱范围,脱离1个象限2眼,2个象限波及黄斑部4眼,三个象限波及黄斑部5眼,全脱离1眼;(2)裂孔的数…  相似文献   

4.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只眼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施行环扎、硅海绵与硅胶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轻度冷凝术后辅以氪激光光凝,出院观察6个月,随访其视力、视网膜复位、PVR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对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疗效、视力有明显提高。未发生1例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玻体璃切割2只眼除外),及前部缺血、眼外肌麻痹、硅胶海绵外露。结论 巩膜环扎、硅海绵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眼内气体填充、轻度视网膜冷凝,缓解玻璃体牵拉、封闭裂孔,减轻或扭转眼PVR进程,减少了术后复发,避免了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发生一些并发症,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方法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36只眼,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电凝排出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检查裂孔是否封闭。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35眼,再次外路手术复位1眼。视力提高32眼,不变2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33眼。除电凝外排液穿透视网膜和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外,其它病例排液顺利。所有病例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并且轻度屈光间质混浊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显微镜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清晰、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外加压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裂孔源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26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手术显微镜下行巩膜外放液及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9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5眼,1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21眼,不变4眼,下降1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人合适病例31人(31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经原裂孔视网膜下液内引流,复位后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封孔,酌情予C3F8眼内充填的手术方案。结果:1.术中内探查出并治疗术前调诊裂孔15个。2.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达96.8%(30只眼),1例为术前合并脉络膜脱离者,术后葡萄膜炎影响复位,2周后再行眼内补充注气及环扎术。最终解剖成功率达100%。3.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明显提高,其中0.3以上达14例(45.2%),最佳视力达1.0。4.术后早期晶体后囊混浊16例(51.6%),均于1月内消退。3—6个月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裂孔大小、形态、数量、分布、位置稍特殊或屈光介质混浊影响眼底检查等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手术,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及结果。方法:对25例25只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眼。先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然后,在手术显微镜监控下经巩膜电凝排出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检查裂孔位置是否正确,眼内注入过滤空气或C3F8气体,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4只眼,再次外路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只眼,视力提高21只眼,不变1只眼,下降2只眼,最好矫正视力在0.3以上14只眼,除 视网膜下液引起视网膜下出血2例和穿透视网膜1例外,其它病例排液顺利,所有病例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冷凝反应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浑浊并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直视、可靠和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42例(14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巩膜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42眼全部一次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下液1d吸收者98眼,2~3d吸收者4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3~6月,复发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具有方便、准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86只眼,分析其共同的临床特点,并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手动~数指31只眼,0.01—0.1者32只眼,0.1以上者23只眼。术后眼压9-23mmHg,平均眼压(13.2±0.5)mmHg(1mmHg=0.133kP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2例(12只眼)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或硅油注入术.结果 随访6~36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周边裂孔封闭,黄斑裂孔闭合,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盲目率有显著性下降(X2=10.971,P=0.001).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注入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刘明玉  庄鹏 《眼科》1998,7(1):29-31
目的: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两年中连续6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接受手术,手术方法为,裂孔定位后经巩膜CO2冷凝,放视网膜下液,硅胶外加压或环扎,或加玻璃体注气。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视网膜复位率92.4%,86.4%的患者视力提高,未成功者包括玻璃体增殖形成,无晶体眼、巨大裂孔等。结论:恐膜冷凝和硅胶外加压或环扎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6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及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足否正确。结果23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眼复发。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检查明确,且位于赤道或赤道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具有阳性家族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明显.其中1个裂孔者4只眼,2个裂孔者2只眼.1例硅胶海绵纵行垫压,5例硅胶轮胎环行垫压并联合环扎.所有患者术后均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视力改善,经激光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稳定.结论 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部分病例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术后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在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35例(3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外路手术,术中均采用巩膜扣带、外放液、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结果 33例眼硅胶垫压准确,视网膜复位良好,无异常炎症反应。34例肉眼下无黄斑部视网膜下积液,黄斑部OCT随访3~6个月。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再手术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25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行巩膜外垫压、环扎术、玻璃体手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中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数目,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25眼中,新裂孔形成7眼(28.0%),原裂孔封闭不良8眼(32.0%),新裂孔形成和原裂孔封闭不良并存10眼(40.0%);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16眼(64.0%)。再次手术:行巩膜扣带术7眼(28.0%),行玻璃体切割术11眼(44·0%),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7眼(28.0%);眼内填充硅油9眼,填充体积分数14%C3F8气体10眼。随访期末,24眼(96.0%)视网膜复位,1眼(4.0%)视网膜复位后再脱离;21眼(84.0%)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裂孔封闭不良、产生新裂孔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必要性。 方法:对28例28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并分析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关系。 结果: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玻璃体积血28例中,7例术前B超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而在术中发现3例裂孔,4例伴裂孔周围浅脱;28例患者术后视力(包括术后随访最佳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指/眼前以上者27例(96%),≥0.05者20例(71%),≥0.3者5例(18%),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尽早发现视网膜裂孔及浅脱离,阻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手术显微镜下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术显微镜下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38只眼)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所有手术步骤,包括裂孔定位与冷凝皆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不放视网膜下液而通过前房穿刺软化眼球.根据裂孔的位置,采用经修剪过的硅胶海绵块进行节段性外加压.无一例采用环扎.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及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35只眼(92.1%),手术中没有发生巩膜穿通及眼内出血等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轻微,无一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加重.末次随访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21只眼,0.1~0.3者11只眼,小于0.1者6只眼;最终视力提高29只眼,不变7只眼,下降2只眼.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操作精细、简单方便,直视下视野清晰、裂孔冷凝、定位可靠且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以最小量手术为原则确保了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 对15例15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是否正确。结果 15例15眼视网膜全部复位,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视网膜冷凝反应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浑浊,并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方便、准确、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