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大肠息肉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息肉的类型不同,其临床意义亦不相同,病理形态上分为腺瘤与息肉两大类,各具特点。当今对大肠腺瘤与息肉的研究已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取得较大进  相似文献   

2.
自从Filipe提出大肠癌旁移行粘膜的粘液性质异于正常以后,人们对移行粘膜及炎性大肠疾病异型增生上皮的粘液改变,从临床和病理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为观察腺瘤与大肠癌的关系,我们选择85例(共91个)伴明确异型增生或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着重探讨腺瘤粘液含量、粘液性质改变与异型增生及癌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E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正常大肠粘膜、22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腺癌中AEG-1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和腺瘤中AEG-1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90.9%,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23.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大肠腺癌的中度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31.7%和60%,而大肠腺瘤分别为63.6%和27.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对大肠腺癌中AEG-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EG-1表达强度与肿瘤T、N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EG-1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中表达增强,在大肠腺瘤恶变、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大肠癌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大肠腺瘤内异型增生灶和癌灶,不仅有粘液含量和性质改变,而且有杯状细胞形态异常和潘氏细胞化生。本文着重讨论球状细胞形态异常和潘氏细胞化生与异型增生及癌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本科1964~1984年间有明确异型增生或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85例(共91个)。将原蜡块分别作连续切片3张,染HE、AB(pH2.5)/PAS和HID(pH1.0)/AB(pH2.5)以观察杯状细胞形态、粘液含量及性质、潘氏细胞化生和刷状缘分化等形态特征。另选潴留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各25例,炎性息肉12例作同样染色。以比较腺瘤和非腺瘤性息肉各种病变发生率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肠腺瘤癌变的病理形态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1957~1982年间外检标本中资料比较完整的146例大肠腺瘤癌变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并将其中随访5年以上的120例,与同期内随访5年以上的无腺瘤癌变的大肠癌403例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46例腺瘤癌变中,143例为大肠癌根治标本,3例为大肠腺瘤全切除标本。腺瘤癌变指在癌与粘膜交界处可见肯定的腺  相似文献   

6.
细胞外间质 (ECM)在创伤修复、肿瘤发生及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研究 型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 (F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粘膜的分布及其表达变化 ,从而揭示细胞外间质 型胶原和 FN与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粘膜各 10例。4%多聚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HE染色及免疫组化 SP法染色。结果 : 型胶原主要分布于上皮基膜 ,在正常粘膜及腺瘤中呈连续分布 ,在大肠癌中为间断分布。其表达在大肠腺瘤中较多 ,而在癌组织中较少甚至没有。FN在上述正常、…  相似文献   

7.
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朱有法朱景旭许敬尧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朱有法@朱景旭@许敬尧...  相似文献   

8.
大肠腺瘤腺癌亚型细胞来源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进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表明大肠腺瘤和腺癌的腺上皮细胞以正常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色度学特征(饱和度,亮度)分布为基准可划分为两大类:杯状细胞性腺上皮和柱状细胞性腺上皮。据此本文提出大肠肿性瘤可根据细胞来源分为:柱状细胞性腺瘤,杯状细胞性腺瘤和柱状杯状细胞混合性腺瘤。大肠腺癌可类似分为:柱状细胞性腺癌,杯状细胞性腺癌和柱状杯状细胞混合性腺癌。在此分类基础上可结合细胞形态一  相似文献   

9.
大肠腺瘤与腺癌P21,P53,P185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免疫组化及PCR-RFLP法检测30例大肠腺瘤、74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P21、P53、P185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大肠腺瘤P21、P53蛋白阳性率(53.3%,27.6%)高于癌旁粘膜(P<0.01),二者过度表达与腺瘤恶性倾向有关。大肠腺癌P21、P53及P185蛋白阳性率(72.9%,37.8%,47.2%)皆高于腺瘤I级不典型增生(P<0.01,P<0.05及P<0.05)。9例腺瘤,40例腺癌存在两种以上蛋白表达,共同表达与腺瘤恶性倾向及腺癌预后有关。大肠腺瘤及腺癌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6.7%及41.9%,ras基因突变与腺瘤恶性倾向有关。大肠腺瘤及腺癌p53基因248位点突变率分别为3.3%及14.9%。6例腺癌存在两种基因突变,两种基因协同突变与大肠癌预后有关。提示ras、p53及c-erbB-2基因改变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用单克隆抗体MC5对经福尔马林固定的113例大肠腺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PAP法检测。结果显示MC5相应抗原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伴有癌变的腺瘤83.87%、伴有异形增生的腺瘤54.76%、腺瘤45%,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29例大肠腺瘤及115例大肠癌组织中LC3、Beclin-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且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5)。Beclin-1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但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p53及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1),且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Beclin-1蛋白与p53蛋白相关系数为0.224 3,成正相关表达(P<0.05)。结论在大肠癌中,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凋亡能力的下调并存;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和判断大肠癌的进展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18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临床激素过多症状与腺瘤组织激素检测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病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分类。方法:对180例垂体腺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并对其中110例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肿瘤的GH、PRL、ACTH、TSH、FSH、LH。结果:临床激素过多症状与激素检测相一致者占40%,且女性较男性相致者多,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组化分型以PRL和GH腺瘤多见,多激素腺瘤以GH PRL腺瘤多见。结论: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与形态功能相结合的分类方法简便易行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指标,方法:用血型抗朱A,B,H,凝集素PNA,单克隆抗体Tn1,PCNA,p53等多种标记物,对34例根据形态确诊的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标本进行标记,观察同一瘤体中瘤区与癌变区的差异,结果:A,B血型抗原在瘤区和癌变区的表达无差异,H抗原仅表达8例癌变区,瘤区和癌变区的Tn1及PNA标记在强度及细胞定位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癌变区PCNA标记的数量及强度均明显过瘤区,p53  相似文献   

14.
大肠腺瘤是最常见的人体结肠的息肉样病变,许多证据说明大肠腺瘤是腺癌的先兆,因此,分析大肠腺瘤的染色体可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疾病间的关系。作者在芝加哥大学医院直接制备38例人良性大肠腺瘤的染色体,用荧光显带技术进行研究。材料来自结肠镜检所取的标本和/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MKN 46-9的单克隆抗体MG7对112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进行名疫组化观察、阳性106例(94.64%),强阳性占阳性病例的96.23%;96例癌旁粘膜中弱阳性26例(27.08%);14例断端正常粘膜仅1例呈弱阳性。46例大肠腺瘤中管状腺瘤43例,14例阳性(32.56%),3例绒毛状腺瘤均阳性。结果表明,MG7的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含量较丰富,并具有相对特异性,同时在癌旁粘膜及大肠腺瘤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与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5例大肠腺瘤组织、47例大肠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tathmin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8%、74.47%;正常大肠黏膜组分别与大肠腺瘤组及大肠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②p27kap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0%、31.91%.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27ki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5 3,P<0.01).结论:stathm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stathmin及p27kip1蛋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stathmin蛋白可作为一种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肠腺瘤及癌中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和bax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Feulgen染色,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S-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腺瘤、癌及癌旁非腺瘤性不典型增生中细胞凋亡率和bcl-2、bax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大肠腺瘤的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本文对54例大肠腺瘤浅表部活检,并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腺瘤浅表部活检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原位癌变和浸润性癌与腺瘤完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前者发现癌变4例(占7.4%),后者为8例(占14.8%),后者增加一倍。文献报道通常腺  相似文献   

19.
垂体腺瘤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补充垂体功能不足及为腺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术中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并通过染色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评价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组织的功能状态,寻找其功能最佳间期的规律。结果 没有NGF和HRP介入的情况下,垂体腺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状态在培养的第6天为最佳。结论 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细胞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为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补充垂体功能不足及为腺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方法利用术中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并通过染色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评价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组织的功能状态,寻找其功能最佳间期的规律. 结果没有NGF和HRP介入的情况下,垂体腺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状态在培养的第6天为最佳. 结论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细胞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为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