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的术前筛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伴颅底凹陷症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镜下行三叉神经包膜松解及神经梳理治疗。结果术后3例病人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均出现病侧面部轻度麻木。病人住院8~12d,出院时面部麻木感均不同程度缓解。术后2~8个月电话回访时病人面部麻木感均消失。结论颅底凹陷症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伴桥小脑角区神经走行变异,由于三叉神经受压变薄,又无明显责任血管,且术中暴露欠理想,增大术中操作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1例,并对其病因学及治疗学进行探讨. 方法1例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调查其三代共有5例原发性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7侧(根)颅神经病变,其中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A,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疼痛好转,随访10年至患者去世未再发生严重发作.患者B,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14年未复发;5年前出现左三叉神经痛,2004年10月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44个月未复发.患者C,右舌咽神经痛10年,曾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丝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3次手术,前2次手术无效,第3次手术后有效,半年后出现右三叉神经痛,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治愈.患者D,左面肌痉挛7年,未手术.患者E,右三叉神经痛1年,未手术.结论 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罕见.原发性颅神经疾病出现家族性泛发病例可能与后颅窝容积小、后循环解剖变异、颅神经高易感性、血管迂曲硬化延长等异常发生率高有关,可用颅神经进或出脑干区血管压迫学说解释其病因.颅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对54例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例按选用术式不同分为3组:A组37例,行单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B组5例,术中未发现血管压迫,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R);C组12例,压迫血管不明确,均在MVD后加行PR.结果平均随访51个月.A组总有效率86.5%,复发率10.8%,无效率2.7%;4例复发病例中2例再次行PR治愈.B、C组总有效率100%,无复发.并发症:行PR者术后均有面部麻木,随访期间均见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发生听力障碍1例,复视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结论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人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术中探查的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病人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作者研究了36例经术前MRTA及术中探查除外神经血管接触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大部切断术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BTEP以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测定BTEP潜伏期及波幅参量的变化指导手术的进程.结果 36例病人患侧BT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提示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传导功能损害,术中待BTEP呈一直线后,不再继续切断神经根,术后疼痛均缓解,未遗三叉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可以指导选择性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并防止三叉神经眼支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结果与术前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比研究,探索术前确定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方法。方法利用MRI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梯度回聚回波序列对8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行颅脑扫描,观察三叉神经的走形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其中6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MRI显示患侧三叉神经与血管密切接触79例,手术治疗68例与MRI扫描62例阳性相符,2例为岩静脉压迫并蛛网膜粘连。结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微血管减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有益于三叉神经痛的术前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病人病因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48例50岁以下和56例50岁以上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随访1年至7年8个月.结果 50岁以下组中34例三叉神经松解术,1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全部有效,随访6例复发.50岁以上组其中5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2例行三叉神经松解术加感觉根切断术,全部有效,随访2例复发.结论 50岁以下中青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蛛网膜黏连增厚,行三叉神经松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50岁以上中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见明显责任血管压迫,行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原性高血压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8 例神经原性高血压伴有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病人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12 例左侧, 6 例右侧, 术中均发现异常血管襻压迫神经根及延髓, 用涤纶棉隔离压迫。结果: 在术后相应神经疼痛、抽搐症状缓解情况下, 经1~5 年随访, 16 例血压恢复正常, 8 例减少了降压药服用量, 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原性高血压病人,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对伴有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 或舌咽神经痛等患者, 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125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术前对12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所需要的器械、物品,术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及时回访病人.结果 125例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人中,121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改善不明显,后经射频治疗疼痛消失,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例复发性舌咽神经痛,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采用MVD治疗。术前应用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寻找和判别责任血管,以指导临床手术。结果术前3D-TOF-MRA检查30例中,28例证实有明显的责任血管,并在术中得到证实;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3D-TOF-MRA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其中1例术中发现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区腹侧受到基底动脉明显压迫,另外1例术中可见小脑上动脉有多支细小动脉攀附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给予MVD+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0例患者中,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缓解4例。结论 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责任血管的判定及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手术前后的护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减轻患者术前恐惧、紧张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方法对83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术前进行心理辅导,术后加强对病情现察及护理。结果 5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治愈45例,有效7例,无效1例,后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射频热凝术后治愈;27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2例治愈、5例有效;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全部治愈。术后17例因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遗留有面部麻木,11例出现轻度面瘫,脑脊液漏3例,口唇疱疹9例,1例出现术后岀血,颅内感染1例。无l例死亡。结论通过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患帮助患者克服焦虑与恐惧心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1.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has been postulated as a probable mechanism for a large number of cranial nerve syndrome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GN) as the prime example.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is often cited as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treatment of medically refractory TGN. Arguments against these assumptions are: MRA studies indicate that vascular contact with the trigeminal nerve is present in most healthy individuals. Treatment results of MVD in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with TGN are almost as good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as in idiopathic cases. MVD is reported to provide pain relief even in TGN patients without visible neurovascular contact . In other syndromes of cranial nerve'hyperactive dysfunction'– vertigo, tinnitus and neurogenic hypertension – the documentation is even weak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左侧延髓微血管减压术(MVD)对颅神经疾病、脑出血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26例左侧幕上脑内血肿、2例小脑血肿病人在血肿清除后,再行同侧枕下乙状窦后开颅,并对延髓进行MVD,其中15例病人是急诊手术;4例三叉神经痛、2例听神经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舌咽神经痛的高血压病人,在完成肿瘤切除、颅神经MVD手术后再行MVD.观察病人的血压以及降血压药物用量和种类的变化.结果 术中发现压迫延髓和迷走神经根入脑区(REZ)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20例,椎动脉主干11例,小脑前下动脉5例;其中接触型14例、压迫型10例、粘连型9例、贯穿型3例.24例高血压病得到治愈、好转10例、2例无效.结论 左侧延髓MVD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术中仔细探查远离REZ区的血管袢,并解除它们对迷走神经及延髓腹外侧的"琴弦式"牵拉刺激可以提高延髓MV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对桥小脑角区颅神经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桥小脑角区颅神经疾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92例(颅神经疾病位于左侧59例、右侧33例;三叉神经痛14例、面肌痉挛28例、舌咽神经痛50例),应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92例患者中,术后高血压缓解59例(左侧减压手术53例,右侧减压手术6例),其中脱离高血压用药34例,均为左侧减压手术患者;术后高血压无明显变化33例。总有效率为64.13%(59/92),其中左侧减压手术有效率为89.83%(53/59),右侧减压手术有效率为18.18%(6/33);左侧减压手术治愈率为57.63%(34/59)。左侧颅神经疾病患者术后血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右侧颅神经疾病患者术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左侧桥小脑角区颅神经疾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第Ⅷ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 对临床1例耳鸣,2例三叉神经痛伴同侧耳鸣,及3例面肌痉挛伴同侧耳鸣患者实施了乙状窦后入路第Ⅷ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6例患者均进行16-38个月的随访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例中治愈2例,显效3例,无效1例.进行平均随访23个月,有3例治愈,2例显效,1例无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异常血管袢压迫第Ⅷ腩神经是耳鸣的病因之一,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总结自1986至2005年12月以来局麻下共实施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465例,面肌痉挛428例,舌咽神经痛63例。患者平均年龄62.5岁,病史3至37年不等。介绍了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技巧及术中寻找责任血管及部分神经根切断的注意事项。结果 手术确定了1462例三叉神经痛、428例面肌痉挛和51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压迫责任血管,并以teflon垫棉置于其间;对1876例局部蛛网膜和颅神经间的粘连行神经松解手术;对45例行神经根部分切断。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总有效率100%。31例复发,其中23例行二次手术治疗后病愈。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桥脑旁三叉神经微血管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与桥脑旁微血管的临床解剖关系。方法:总结比较30例尸检与60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三叉神经与桥脑旁微血管的关系,共可分为五型:无接触、接触、压迫、粘连包绕和贯穿型。结果:尸检和手术中所见的微血管与三叉神经关系有明显区别。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病人组血管压迫神经者100%,尸检组仅45%。结论:血管压迫因素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 I have indicated in the foregoing discussion, there are several syndromes that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proof seem to be caused by unilateral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a cranial nerve at the brain stem. Jannetta has summarized this concept as follows: "As we age, our arteries elongate and our brains 'sag'. As a consequence of these processes, redundant arterial loops and bridging or intrinsic hindbrain veins may cause cross-compression of cranial nerve root entry zones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This pulsatile compression can be seen to produce hyperactive dysfunction of the cranial nerve. Symptoms of trigeminal or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somatic sensory), hemifacial spasm (somatic motor), tinnitus and vertigo (special sensory), and some case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re caused by these vessels compressing cranial nerves V, IX-X, VII, VIII, and left X and medulla oblongata. Using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the symptoms may be relieved by vascular decompression. .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锁孔下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颅神经疾患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颅神经疾患513例(三叉神经痛263例、面肌痉挛234例、舌咽神经痛患者16例)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愈率为94.67%,面肌痉挛手术治愈率为97.01%,舌咽神经痛治愈率为75.00%.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颅神经疾患的可靠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及对于解剖的熟悉程度是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多根颅神经疾患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目地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同一病人并存多根颅神经疾患病例的疗效。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同一病人并存多根颅神经疾患病例。包括同侧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12例,同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3例,同侧舌咽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2例,双侧三叉神经痛3例,双侧面肌痉挛2例,双侧舌咽神经痛1例。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7.83%(45/46),平均随访30.57个月,治愈率97.83%(45/46),仅1例次三叉神经痛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同一病人并存多根颅神经疾患病例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治疗方法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99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42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282例,面肌痉挛120例,舌咽神经痛18例结果:总有效406例,有效率96.7%,本组无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