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情致病及中医情志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七情能致病又能治病,即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而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其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可使病人情志舒畅,精神康复,加速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2.
论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私利他的正道德价值最高,是伦理行为的最高境界应该如何,是道德的最高原则,是善的最高原则,是至善;单纯利己的道德价值最低,是伦理行为最低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低原则,是善的最低原则,是最低的善;为己利他是利他与利己的混合境界,其道德价值介于无私利他与单纯利己之间,是伦理行为基本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基本原则,是善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善。利他主义否定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合理利己主义否定无私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为己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个人主义否定无私利他或为己利他,而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所以,利他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不过是分别夸大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三大善原则而堕入谬误的片面化真理而已。  相似文献   

3.
“肾无实证”是宋代医家钱乙提出的,因而近代不少医家受这种学术思想影响,认为肾只有虚证而无实证,这种观点,似乎成为不可置疑之定论。笔者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实证和虚证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虚则无以论实,无实又何以谈虚。肾藏真阴真阳,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蛰藏充盛,而不宜泄露亏耗,故病理表现以虚证多,实证少,并不是肾无实证,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认为中医基础学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会问,而善问、会问的关键在于辩证施问。辩证施问包括故与新相辅,直与曲相成,正与误相生,简与繁互存,深与浅互转,主与客互逆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长生不老、不病、不死是不可能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则齿发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相似文献   

6.
制。(《坚,清浊一、填空与辨误(2。分)(一)、填空(10分、每小题各1分)1、“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3、“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 4、调虚实,篇》) 5、而竭之,皆有大数。“经脉者,不可不通。珍(《灵枢·经水篇》所以决死生,处百病,”(《灵枢·经脉“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形者,淡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漂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素问·阴阳应象…  相似文献   

7.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下篇。主治温病后期 ,正气虚 (阴气虚 )邪气亦衰 ,余热深伏阴分之证。所谓余邪伏火 ,实为温病气营血分阶段所遗留的残余实火。阴分伏热 ,或可发为血热妄行 ,或可转为阴枯血燥血瘀不行。因而此时虽阴分大伤 ,但不可纯甘养阴 ,恐致滋腻恋邪 ,更不可任用苦寒直折 ,恐化燥更伤阴气 ,故本方采用透热养阴之法。君用鳖甲、青蒿直潜阴分透热养阴 ;臣用生地、知母滋阴降火 ,助君药之功 ;唯佐用丹皮泻阴分伏火 ,而不用地骨皮取而代之 ,寓意深奥。丹皮直入心肝肾经阴血分 ,辛散苦泻而微寒 ,最善清透阴分之伏火 ,且凉血止血更…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英雄豪士多善饮酒。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政治上屡经坎坷,却能始终不改其乐,除了修养与文学造诣以外,据说也得益于“薄薄酒”。苏东坡的薄薄酒就是“微醺”,即有一定的酒意,但绝不是烂醉如泥。故有陶然之乐,而无昏狂之弊。这样饮酒可以收到“行气血,舒经脉”的效果。 苏东坡饮酒很少大醉,却常  相似文献   

9.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果熟期采挖,除去泥沙,全草入药,阴干、生用细辛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等功效。《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古今医家用细辛为小剂量,故有“细辛不过钱”之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细辛的用量为1-3g。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对细辛的用量略有心得:1中风后之半身不遂患者李某,男…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A 该药与香豆素或茚二酮衍生物同服,可导致凝血酶原降低,故不可同服;氢氧化铝、矿物质、硫糖铝、考来烯胺均能干扰维生素A的吸收,故不可同服;抗酸药如碳酸氢钠、三硅酸镁、碳酸镁、铝碳酸镁等均影响维生素A吸收,故不可同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风邪对肾病的起病有重要作用,从风论治肾病在临床上起到不错的效果,而风邪上受,首先犯肺,且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主宣发肃降,故从肺论治肾病较单纯从风论治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蝉蜕入肺、肝经,为辛凉解表药,善散风热,宣肺利水;可祛风利湿、利尿消肿。现代西医药理研究发现蝉蜕对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炎症都有一定的疗效;肾脏疾病多缠绵难愈,而蝉蜕作为虫类药物较草药更善祛陈疴痼疾.故可作为临床治疗肾病的常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瘀血阻滞脑脉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基本病机,故治疗宜活血化瘀。而红花是活血化瘀药物,“乃行血之要药”,且“善通利经脉”。为此,我们用红花注射液治疗30例老年脑梗塞病人,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下法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多为驱邪而设,力专药猛.该法在攻邪的同时易使病邪传里并损伤正气,故病在表不可下,阳明病腑实未成者不可下,脾胃虚寒者不可下,阴血亏虚者不可下,阳气虚衰者不可下,下后慎用攻下.  相似文献   

14.
善得定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具有选择性地减少门静脉和肝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的作用。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的优点,无明显副作用。我科自2002年至今以善得定为主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4例,疗效显著,现将我们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五版《金匮》教材中对肾着、谷疸、淋家禁汗三条原文之释义提出质疑并展开讨论,谨此与该教材的编者商榷。认为肾着病用甘姜苓术汤之目的在于散寒除湿以通痹;谷疸湿热证病人不可能出现既因胃热而“消谷善饥”,又因脾湿而“食即为满”的症状,而“食即为满”才是其食欲改变之着眼点;认为“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是张仲景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淋家兼表的治则和治禁,“不可发汗”是指不可辛温峻汗,而非绝对不能使用汗法,该条并不是针对单纯患“淋病”者而言。  相似文献   

16.
职务权力即职权,来源于等级制的组织,是外部如上级、组织、法律等赋予个人的。其特点是,同职务具有不可分性,有职就有权,无职则无权,并且,职权同职务的关系成正比,职务越高,享有的权力也就越大。职务权力包括奖惩权、奖赏权等,它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善宁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善宁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15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试用善宁治疗,观察腹水的消退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15例中有12例在用善宁7d左右腹水消退,2例在应用48h后无明显疗效而停药,1例用药10d腹水略减少但尿量无明显增加而停药。用药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平均随访中位数120d(40~240d),多数病例(10/12)的腹水无复发,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善宁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值得在大样本病例人群中做进一步的评价和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源于《伤寒论》太阳篇第一○七条,原文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盖伤寒八、九日、当阳明、少阳主气之期,仲景本有:“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之训,而反下之伤其阳明之气而为胸满,即胸胁苦满之略;逆其少阳之气而为烦惊,是为下后气虚,心神不守,所以然者,以少阳三焦内合心主包络故也;小便不利为少阳三焦决凟之官失其职也;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阳明胃气不和,伤津胃实,故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少阳循身之侧,枢机不利故也。此言少阳之气因误下,以致二阳同病,特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虚数 古籍中之数字有实数亦有虚数,前人解经籍往往明于实数而昧于虚数。刘师培著《古书疑义举例补》有:“虚数不可实指之例”。虚数之说,实始于清代江中,汪氏谓:“一奇二偶,一二不可以为数,二乘一则为三,故三者数之成也。积而至十则复归为一,十不可为数,故九者数之终也。于是先王之制礼也。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以三为之节,  相似文献   

20.
“肾无实不可泻”,这是古代医家基于《内经》有关肾之论述,并结合临床实践而提出的见解,这一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经验。直至目前,其仍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一、肾无实不可泻的渊源《内经》中并未提到肾无实不可泻。宋代钱乙首先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肾主虚,无实也”,此后,则逐渐出现肾无实不可泻的论述。诸如:王好古说:“肾本无实,不可泻,钱氏只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方隅在《医林绳墨》中也说:“肾者作强之官,有补无泻”李中梓《医宗必读》也有“北方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