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骶前发育性囊肿患者19例,均实施经骶尾部入路治疗,囊肿体积测量2cm×2cm~16cm×18cm,平均直径为(8.28±3.18)cm,其中11例实施改良Kraske术式,8例实施Mason术式,治疗后随访两年,观察复发情况,并统计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显示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畸胎瘤11例,表皮样囊肿5例,皮样囊肿3例;改良Kraske术式手术时间121~163min,平均(136.93±24.29)min,术中出血量159~224mL,平均(186.29±35.12)mL,术后静脉出血1例(9.09%),切口感染1例(9.09%),并发症发生率18.18%;Mason术式手术时间92~125 min,平均(106.54±21.76)min,术中出血量135~171mL,平均(126.25±12.83)mL,术后切口感染1例(9.09%);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2.94±2.10)个月;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5.26%,再次实施骶尾部入路手术治疗成功。结论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彻底、复发率低,同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可优先选择此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男,17岁。运动后血尿3周,B超发现膀胱后方囊性包块收入院。全程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病及排尿困难。无腹痛,腹胀。大便正常。查体:直肠左侧壁可触及一囊性包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无触痛。  相似文献   

3.
骶前表皮样囊肿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前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疾病,由于它所处的解剖位置使其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自1996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们诊治14例,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骶部硬膜外囊肿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治要点。方法 1994-1999年7例患者,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行囊肿全部或部分切除+囊颈结扎术,显微外科操作3例,回顾文献探讨病因、发病学。结果 5例经CT或/和MRI得到术前诊断,MRI诊断率100%。7例术后均取得优良效果,随访例无复发,时间4个月-5年。结论 MRI是诊断骶部硬膜外囊肿的可靠方法,囊肿切除+囊颈结扎是有效的手术方法,粘连重者应行显微外科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手术治疗骶管囊肿12例.结果 术前骶管囊肿所引起的骶神经压迫症状消失.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 手术治疗骶管囊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MRI检查是诊断骶管囊肿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经骶尾旁入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4年之间诊治的23例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尾或会阴部疼痛伴肛门坠胀,直肠腔内B超和MRI检查准确率100%。手术采用经骶尾旁入路,21例囊肿完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无直肠损伤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骶前囊肿常无典型临床表现,直肠腔内B超可作为初步诊断的首选检查。经骶尾旁入路可以治疗大多数骶前囊肿,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明显降低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骶前囊肿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9月期间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12例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肛门指检、腔内B超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MRI检查与肛门指检及腔内B超检查的结果。结果术前MRI检查结果中1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2例与病理结果基本相符;而肛门指检及腔内B超检查结果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者为6例。结论 MRI检查能多方位显示骶前囊肿本身特点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骶前囊肿是发生于骶骨和直肠之间的肿瘤,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占骶前病变的74%,成年时才出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由于囊肿位于盆腔筋膜壁层深面,骶尾骨前方.出现症状较晚.确诊时囊肿体积常较大。此外,骶前间隙狭小.囊肿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结构较复杂,不少患者为术后复发或误诊为肛瘘行多次手术.局部常有明显粘连.正常解剖位置已被破坏.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2003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对收治的35例骶前囊肿患者,全部经骶尾骨旁人路切除囊肿获得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22例,经下腹部正中入路22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6例。肿瘤被完整切除33例,行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并发症有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形成等。结论骶前肿瘤如无禁忌证均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多学科协作以及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女性尿道旁腺囊肿及尿道憩室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旁腺囊肿及尿道憩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45例女性尿道旁腺囊肿及尿道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经阴道前壁或经囊肿表面完整切除囊肿和憩室.结果:手术经过均顺利完成,随访期间全部患者的尿道旁腺囊肿和憩室无复发.结论:体检结合简单的实验室,影像学和尿道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该项疾病.尽早手术完整切除十分必要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曹猛  牛露伟  宋军  徐为 《腹部外科》2016,(4):289-2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年龄23~68岁,平均36.9岁。病程10 d至7年。所有病人术前均经过直肠指检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定位,其中经骶尾部入路25例,经腹入路24例,经腹经骶尾部联合入路7例。其中6例为腹腔镜下经腹切除。结果本组病人良性34例,恶性22例;肿瘤完整切除39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术后发生骶前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直肠瘘1例。获得随访的病人中,肿瘤切除者,复发4例,死亡1例。肿瘤未切除者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直肠指检以及B超、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其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是骶前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对并发症的充分认识和准备是原发性骶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寄生虫性肝脏囊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对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仍显不足.单纯多发肝囊肿与多囊肝病的鉴别诊断需结合家族遗传史、囊肿数目、是否合并多囊肾、有无分隔及B超检查特点;单纯单发肝囊肿与肝内胆管囊腺瘤的鉴别需结合影像学特点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治疗上,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囊性疾病的治疗,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具体选择仍需依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个体化、多样性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骶前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直肠指诊、B超、CT和/或MRI做出诊断,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患者21~63岁,平均(40.8±13.5)岁;肿瘤直径平均(6.7±2.1)cm。结果: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200~1 100 ml,平均(350.2±118.3)ml;6例患者术后24~72 h肠道功能恢复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平均(11.2±7.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排尿及性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皮样囊肿2例,良性畸胎瘤1例,间质瘤1例(高风险),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结论:腹腔镜下切除骶前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与既往文献报道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技术条件成熟的医院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resacral venous hemorrhage is an uncommon but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of rectal surgery.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presacral venous hemorrhage with conventional hemostatic measures and several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hemostasis have been proposed. We described our experience of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 hemostatic matrix and an absorbable hemostat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hemostasi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7 to March 2009, 83 patients underwent rectal surgery for cancer, ulcerative colitis, or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Three patients (3.6%) had severe presacral hemorrhage, which was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a hemostatic matrix (FloSeal; Baxter, USA) and an absorbable hemostat (Surgicel Fibrillar; Ethicon, USA).

Results

Intra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was required in 1 patient.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minimal and drain was removed on day 4 in all 3 patients.

Conclusions

The use of synthetic hemostatic agents is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way to arrest presacral bleeding where conventional methods fail.  相似文献   

16.
Hydatid cyst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rare and comprise only 2% to 3% of all hydatid cysts reported. Orbital localization is very uncommon and has been reported less than 1 % of all hydatid diseases. The primary treatment of hydatid disease is surgical.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is secondary hydatidosis due to spillage of the cyst content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orbital localization, total extirpation of the cysts without rupture is almost impossible. Preventing spontaneous rupture of the cysts during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ntihelmintic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se cases.This study includes four case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orbital hydatid cysts.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postoperative medical therap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7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3年至2007年7月收治的27例急性MVT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病程1~14 d,平均6.1 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下肢静脉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等病史或合并其他高凝状态者18例(66.7%).本组超声、CT、血管造影及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MVT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6%(12/17)、75.0%(6/8)、100%(6/6)、100%(6/6).16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者均已继发肠管坏死.11例行溶栓、抗凝治疗,4例有效(36.4%).22例接受手术治疗,均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取出术.3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心肌梗死,3例继发短肠综合征.4例手术后一周内急性MVT复发.8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其中7例为手术后死亡.19例存活的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15例得到随访,其中7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结论 对于急性MVT,血D-Dimer水平的检测以及针对肠系膜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是尽早确诊的关键.对无活动性出血和腹膜炎的病例,首选考虑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已继发肠管坏死者应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19.
胆道出血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胆道出血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介入治疗者死亡1例;其余14例均治愈并获随访6月~4年,未发生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结论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胆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