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房颤的风险提供思路。方法选择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18例,分为房颤组(30例)和非房颤组(188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年龄(59.37±12岁比52±14.9岁,P=0.014)、左房内径(46.1±8.5mm比40.8±6.7mm,P0.01)、肺动脉内径(25.56±4.34mm比24.26±3.84mm,P=0.015)、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3.3%比14.8%,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7,P=0.027)、左房内径(OR=1.115,P=0.001)、合并束支传导阻滞(OR=2.9,P=0.026)是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左房内径、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AF)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HCM患者对AF的耐受性较差,发生AF的HCM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及早而准确识别发生AF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本文就HCM发生AF特有的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介入性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导管化学消融冠状动脉间隔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PTSMA)。结果:91例HCM患者中60例(66.6%)接受PTSMA治疗.56例效果明她。结论:PTMA治疗HCM方法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原发型心肌病,也是青年人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参数、多模态成像,能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估患者心脏受累程度,从而为HCM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提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对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PIMSRA治疗的HOCM患者85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年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获取Lown分级参数, 比较手术前后Lown分级的变化。根据Lown分级是否显著改善将患者分为改善组和未改善组, 比较两组间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Lown分级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 术后Lown分级有显著改善(P=0.001), 其中Lown Ⅰ级例数显著增加(P=0.001), Ⅲ级例数显著减少(P=0.005), Lown 0级、Ⅱ级以及Ⅳ级例数无显著变化(均P>0.05)。改善组伴有肥厚型心肌病(HCM)家族史的比例、基线Lown分级、最大左室壁厚度减薄率和左心室流出道激发压差降低率高于未改善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CM家族史(OR=3.95, 95%CI=1.34~11.64, P=0.013)、基线Lown分级(OR=2.01, ...  相似文献   

6.
王巧  李婷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0):1839-1841+184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来我院经心电图检查疑似HCM患者58例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根据其分型分为梗阻型组(n=32)与非梗阻型组(n=26),比较两组超声检查指标。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全部为HCM,其中梗阻性HCM 32例,非梗阻性HCM 26例,其中室间隔HCM 47例、弥漫性HCM 5例、心室中部HCM 2例及心尖HCM 4例;非对称性55例,对称性3例;同时显示左室后壁增厚20例;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26例;收缩期前向运动(SAM)阳性10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缩小者7例,扩张者2例,皆合并房颤;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梗阻组LVOT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疾病类型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卫伟  李亚男 《临床荟萃》2022,37(11):965-969
目的 评价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用于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查找LAVI用于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1 519例AF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AF射频消融后未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平均LAVI更高(SMD=2.51, 95%CI:1.61~3.41,P=0.001),同时AF射频消融后未复发患者与复发患者LAV/LAV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8,95%CI:2.68~3.10,P=0.001),提示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密切监测LAVI变化可有效评估其术后复发的可能性。结论 与AF射频消融术后未复发的患者相比,复发的患者平均LAVI更高,其可作为评估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结论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右房容积指数(RAVI)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腔内电复律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AF)及其远期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多步骤递进式消融(包括环肺静脉隔离+线性隔离+碎裂电位消融)后,AF仍未终止,术中再行心腔内电复律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66例。将术前7d内和术后12~48个月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尤其对RAVI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根据是否远期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3例)和未复发组(43例)。复发组的RAV、RAVI和AF病程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MI、LAV、LAV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腔内电复律可将持续性AF成功转为窦性心律。RAVI可反映持续性AF术后RA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局部病变心肌的收缩特性。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分析60例HCM患者及4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在心尖四腔切面6个心肌节段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结果HCM组肥厚心肌收缩期最大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心肌[(-4.8±4.4)%vs(-19.7±4.0)%,P<0.001],区分HCM肥厚心肌与正常心肌的最佳截断点为-11.3%。结论HCM患者肥厚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显著降低。心肌应变分析为识别肥厚型心肌病并定量评价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影响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晶波  林佑善 《临床荟萃》1999,14(19):907-908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显著肥厚(主要累及室间隔),致使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往往可发生猝死,而且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的原因不明的一种心肌病变。近年来,通过对一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追踪和随访,认为某些因素可能会对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产生影响。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对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其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尤为明显,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发生率较高。有人作统计发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猝死者为5.4%,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其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合并高血压组 (n =4 2 )和未合并高血压组 (n =4 2 ) ,两组基础状态相似 ,随访比较其长期预后情况 ,包括生存率 ,死亡原因 ,死亡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的生存率、死亡原因、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相似 (P >0 .0 5 ) ,两组患者中死亡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房内径以及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严格降压治疗 ,合并高血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与未合并高血压者相似 ,ACEI对上述两组患者作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的遗传性疾病,中长期预后相对较好,大多数患者可长期存活,但仍有部分发生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及致死性脑卒中等严重不良事件,其中猝死是该病自然病程中最严重、最难预料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0.1%~1.0%之间[1].本研究观察随访5年以上H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及预后情况,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HC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Fabry病的左室应变特征及其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病理或基因证实的Fabry病患者病例10例(Fabry病组)和同时纳入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例HCM患者(HCM组)以及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Fabry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和HCM组的临床基线资料、MRI基本参数及左室应变特征。结果 Fabry病组[女6例、男4例,就诊年龄(50.6±9.7)岁]中9例患者有临床症状,其中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周围神经痛。同正常对照组比较,Fabry病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减低[(63.1±7.8)%vs.(64.4±4.3)%, P=0.641],而其三个方向的整体应变及其对应的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应变率均显著减低(P值均<0.001)。同HCM组比较,Fabry病组的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GRS)与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以心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患者常反复发作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晕厥等。生活质量差,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心脏猝死率极高。1995年Gigwart首先报道非手术心肌消融法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我院导管室2002~2004年采用经导管化学消融心肌术8例获得较好效果。现将介入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QTVI)、应变(ε)和应变率(SR)显像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与高血压病患者局域心肌舒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肥厚型心肌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患者不同心肌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应变率值以及收缩期最大应变值。结果:HCM组Vs、Ve、SRs、SRe及ε测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M组部分心肌节段SRs、SRa、ε测值与高血压LV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QTVI、ε和SR显像为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早期节段心肌功能异常及鉴别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提供了准确和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H()CM组)、15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患者(HNCM组)、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左心常规超声指标,记录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Tei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OCM组与HNCM组E峰减速时间增高,E/A比值降低,Tei值明显增大(P<0.05);HOCM组与HN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早期、敏感、综合评价HCM患者左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导管射频消融组,各29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治疗前,平均心率(MEHR)、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且导管射频消融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长RR间期(MRRI)短于治疗前,左房中侧径小于治疗前,且导管射频消融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导管射频消融组症状控制优良率为93.1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97%(P<0.05)。治疗12个月后,导管射频消融组房颤复发率为3.4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48%(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控制症状,降低房颤复发率,部分患者可避免起搏器植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右室功能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及室壁厚度的关系。方法纳入HCM单纯左室肥厚组(HCM组)23例、HCM合并右室肥厚组(HCM+RVH组)16例及健康受试者30例,分析比较三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应变参数,并分析右室纵向应变与左室纵向应变、室间隔及右室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HCM患者左室整体长轴应变(LV GLS)、右室整体长轴应变(RV GLS)及节段应变绝对值均明显减小,HCM+RVH组较为显著(P0.05);HCM患者右室收缩期应变率(GRSs)绝对值、舒张早期应变率(GRSe)较对照组减小(P0.005);HCM+RVH组舒张晚期应变率(GRSa)较对照组及HCM组减小(P0.05);RV GLS绝对值与LV GLS绝对值呈正相关、与室间隔厚度及右室壁厚度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0.551、-0.364,P0.05)。结论 HCM患者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且合并右室肥厚的患者右室功能减低更明显;HCM患者右室功能与左室功能呈正相关,与室间隔厚度、右室壁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肥厚性心肌病(HCM)合并高血压(HTN)患者与HCM未合并HTN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HTN将其分为HCM合并HTN组(n=57)和HCM未合并HTN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超声参数及用药情况。【结果】HCM合并HTN组患者的年龄及吸烟史、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房颤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HCM合并HTN组升主动脉内径、A峰流速明显大于HCM未合并H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合并HTN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硝酸酯类的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HCM未合并HTN组(P<0.05)。【结论】HCM和HTN两者疾病可同时共患,伴HTN的HCM患者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引导下经导管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F)与持续性A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64例AF患者,其中阵发性AF35例,持续AF29例,所有患者经房间隔穿刺在左心房对AF进行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行个体化射频消融,直至AF被终止且不被诱发。收集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放电次数、消融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82.8%(53/64)患者AF终止且不能诱发,其余被转为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平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均大大减少,阵发性AF放电次数(35.1±13.8)次,明显少于持续性(66.7±2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0~72个月,平均(52.1±15.8)个月,其中79.6%(51/64)无复发,10.9%(7/64)发作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9.3%(6/64)术后复发AF。结论在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系统的引导下经导管个体化消融阵发性AF与持续性AF是有效的,相对于针对所有肺静脉都进行隔离的常规消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更低,同时亚组分析显示消融治疗阵发性AF的手术时间、放电次数均显著低于持续性AF,经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AF的效益比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