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翠  鄢燕  邓桂元 《河南中医》2014,(5):931-93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香附粗盐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以中药针刺配合香附粗盐灸联合治疗;对照组以吲哚美辛口服治疗。结果: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香附粗盐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狗皮膏贴神阙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艾灸联合狗皮膏灸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肠溶片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3个月疗效依然存在.结论:艾灸联合狗皮膏灸贴神阙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痛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经贴贴敷神阙、关元、气海,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痛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1例痛经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温经汤(吴茱萸、当归20g,川芎、赤芍、丹皮、阿胶、麦冬10g,人参6g,桂枝12g,干姜10g,甘草6g)水煎服,100m L/次,2次/d。治疗组21例雷火灸,将雷火灸灸条点燃放入灸盒中,灸盒横置于脐下,以温热及皮肤局部潮红为度,1次/d(上午为佳),20min/次;温经汤治疗同对照组。月经周期前3天开始治疗,连续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痛经症状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3个月经周期),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组中,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在对照组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比较,两组均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少腹逐瘀汤联合艾灸或口服西药对痛经均有疗效;治疗组治疗后的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分,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使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或口服西药治疗均有疗效,但前者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艾灸联合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例75例,治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病例75例,治愈25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腰骶部推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骶部推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推拿治疗;对照组18例,予中药益母草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4例,无效5例。经卡方检验,χ^2 = 40.25,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腰骶部推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患者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泥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血浆中的PGE2和PGF2ɑ的影响。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药泥灸作用于小腹部和腰骶部;对照组32例,直接服用布洛芬胶囊。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前列腺素PGE2和PGF2ɑ的含量。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比较P0.05。两组的外周血血浆中的PGE2和PGF2ɑ均下降到正常范围,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药泥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同时能有效降低血浆中的PGE2和PGF2ɑ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中医推拿温经手法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试验组温经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腹痛、腰骶痛、四肢冷、工作情况这4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控制、显效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疗效显著,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新型腹部艾灸盒灸疗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中医院15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50例)、新型腹部艾灸盒治疗组(B组,56例)和传统艾灸盒治疗组(C组,52例)。A组采用布洛芬治疗;B采用新型艾灸盒施灸、C组采用本院自制艾灸盒灸疗,在经前1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痛经症状量表进行痛经症状评分,并比较各组疗效。结果治疗后,B组临床痊愈20例(35.71%), C组18例(34.62%),均显著高于A组(9例,18.00%),χ^2分别为4.17、3.62,P<0.05;B组总有效率为92.85%(52/56),C组为90.38%(47/52),均高于A组的70.00%(35/50),χ^2分别为9.38、6.72,P<0.01。在治疗安全性方面:B组1级安全54例(96.43%),高于A组(41例,82.00%),χ^2=5.91,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新型腹部艾灸盒灸疗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同时安全性优于传统艾箱灸及布洛芬。  相似文献   

13.
王魁  刘敏娟  郑苏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60-663
[目的]观察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配合牵引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8.3%,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患者中疗程与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1个疗程和2个疗程内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能明显的缩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毒化癥汤对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给予解毒化癥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CA125)、痛经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亦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0.8%,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化癥汤对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降低血清CA125、减小子宫体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督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就诊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内舒拿)喷鼻,及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督灸治疗,每周1次,共4次,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疗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视觉模拟量化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症状评分进行检查与记录,观察结束后对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及全身症状(畏寒、便溏)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督灸能明显减轻AR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畏寒、便溏等伴随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联合督脉铺灸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铺灸组和玉屏风组,每组50例,铺灸组患者给予西替利嗪+督脉铺灸治疗,玉屏风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c GMP,c AMP水平,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c GMP,c AMP水平和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消失时间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等情况。结果:铺灸组和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IL-6,c GMP,c AM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IL-6,c GMP水平明显低于铺灸组,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c AMP水平明显高于铺灸组(P0.05);玉屏风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消失时间明显低于铺灸组,玉屏风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铺灸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1年期间,玉屏风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铺灸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督脉铺灸治疗可有效提高AR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可能与其更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平衡有关,且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对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0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相关规范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两组疗程均为10 d,评价时点为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以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评分(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SAS-H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少腹逐瘀汤全方及其中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组分为研究对象,考察少腹逐瘀汤组方配伍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活血作用。[方法]制备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少腹逐瘀汤全方组(全方组)、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组(活血组)、少腹逐瘀汤温经止痛组(温经组),连续给药7 d,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血流量、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评价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活血组、温经组大鼠子宫血流量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PT、TT、APTT均延长,FIB降低,TXA2降低,PGI2升高。[结论]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活血组分和温经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静  高晟  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2015,32(8):473-476
[目的]观察补肾抗衰片对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所有患者采用饮食控制及运动常规治疗,对照组继续给予二甲双胍每次500 mg,3次/日,拜糖平每次50 m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抗衰片口服,6片/次,3次/d,观察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变化,高脂血症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BG、TC、TG、LDL-C及中医证候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HDL-C均有升高的趋势,但与治疗前及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抗衰片治疗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能明显降低FBG、TC、TG、LDL-C及改善中医证候,对高脂血症及中医证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