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1989,14(1):35-36
实验用大白鼠,体重200~350g,雌雄不拘,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NRM的单位放电。以串脉冲刺激鼠尾尖1/3处为伤害性刺激观察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及伤害性刺激后的反应。SM区损毁采用机械切除损毁法,电针双侧“足三里”,连续刺激5分钟。实验分三组进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电针“足三里”对大白鼠胃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足三里能调整胃酸分泌、增加正常人胃酸排出量。实验进一步探讨其机理在于:去除迷走神经支配并不影响针刺对胃酸分泌的调整作用,电针可能引走大鼠内啡肽含量增多而使胃酸排出量增加;鉴于吗啡受体阻滞剂纳洛酮不能全部阻断针刺升高胃酸分泌量的效应,电针过程中影响胃酸分泌量的因素除内啡肽外可能还有其他脑肠肽。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电针大鼠“足三里”可激活中缝大核(NRM)神经元,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这种效应可被纳洛酮所翻转。NRM是下行抑制系统的主要起源部位又可看做脑内镇痛系统的最后驿站。它的活动的受脑内高位镇痛中枢的调控,在整体内发挥镇痛作用。我们以往研究了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尾核对NRM的调控作用,看到损毁PAG和尾核头部后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均明显减弱。代核为位于脑中线附近的结构,有吗啡受体及脑啡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伏核微量注射吗啡可引起镇痛作  相似文献   

4.
损毁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电刺激大白鼠、兔、猫、猴和人体的中脑中央灰质或向中央灰质注射微量吗啡、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可以抑制由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周围神经、皮肤、内脏或牙髓所引起的疼痛,而且这种抗痛作用能为纳洛酮部分或完全逆转。此外,中央灰质也是鸦片受体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产生得比较多的一个部位。由此可见,中央灰质是脑内一个重要的痛觉调制结构。然而,  相似文献   

5.
12只家兔,在氯醛糖、尿酯麻醉下进行手术,然后以三碘季铵酚制动,行人工呼吸。用引起Aδ纤维兴奋的电流刺激坐骨神经,并在其向中端引导神经动作电位进行监视;或者以针刺入“足三里”穴,以刚能引起下肢轻微抖动的方波进行刺激。在下丘脑前部——视前区插入同心圆电极,作双极或单极引导。经放大后输入自制的迭加仪进行迭加,在示波器上进行显示,并拍照。不论单极或双极引导,不论“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或坐骨神经电刺激,均能在视上  相似文献   

6.
Mayer在人体用纳洛酮阻断了针刺合谷对电刺激牙髓的镇痛作用。我们在手针家兔“足三里”钾离子透入法测痛的模型上虽然看到了纳洛酮有部份拮抗针效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观察纳洛酮对动物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我们又以电刺激尾巴测痛法观察了纳洛酮对大白鼠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红核的镇痛作用和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红核的主要机能是调节躯体运动和肌紧张,但近来有工作指出它与感觉调制有关。本工作的目的是探讨红核的镇癌作用及其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在痛觉生理研究中,丘脑作为皮层下躯体感觉的高级整合中枢,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其中髓板内核群、内侧核群及后核群与痛觉机制的密切关系也愈来愈清楚了。针刺镇痛的实验研究中,丘脑水平的工作基本都集中在髓板内核群中的束旁核(Pf),还有一部分中央外侧核(CL)的工作。有人认为,在丘脑接受痛觉信息的核团主要是Pf和CL,这些核团的单位痛放电可因针刺而抑制。但邻近的中央中核(CM)不接受痛觉信息,是接受针刺信息,对痛觉进行调节的机构。随着实验的深入,Pf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报导,证明大脑边缘系统在针刺镇痛中有作用,我们以前的工作观察到外源性垂体后叶素在针刺镇痛中有作用,还观察到电针穴位能使刺激坐骨神经引发的下丘脑视上核诱发电位抑制或消失。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用刺激和损毁的方法观察下丘脑视上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与结果:一、在23只家兔,用埋藏电极(尖端暴露的绝缘不锈钢同心电极用定向仪插入视上核)电刺激下丘脑双侧视上核5分钟(用626-1型针麻仪,疏波4次/秒,强度0.2),  相似文献   

10.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那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阻断外周神经中C纤维传人的效应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自提出经络现象与肥大细胞有关以来,不少学者观察到,电针刺激能引起穴位局部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脱粒反应。而肥大细胞在机体内分布极广,数量极多,并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据报导,针刺“足三里”,循足阳明胃经能引起胃肠道蠕动的变化。设想电针刺激“足三里”对分布于胃肠系统腹膜腔的肥大细胞产生形态结构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体重200~300克的雄性大白鼠。实验分三组:甲组:电针刺激后肢“足  相似文献   

12.
刘乡  黄平波 《针刺研究》1997,22(4):295-295
采用选择性阻断无髓C纤维的神经毒辣椒素(Cap)施于支配“足三里”的大鼠腓总神经干上,观察到1%Cap可使C复合动作电位明显减小,于给药后0、5、15、30和45分钟时分别为给药前C波波幅的68.3%。59.3%、56.9%。56.80和55.4%,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n=9)。但C波并未完全消失。1.5%Cap对C纤维的阻断效应于5分时较强为46.3%,15和30分时分别为54.5%和53%,与1%Cap的接近。延长1.5%Cap作用时间到24小时后,6例实验中4例C波减小,2例完全消失。在Cap处理前,电针“足三里”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于针后0、15、20和30分对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n=7)。但在1.5%Cap作用腓总神经30分C波被部分阻断的情况下,电针“足三里”虽仍能使痛反应减小,但镇痛效应已大大削弱,无统计学意义。在一例腓总神经的C波几乎完全消失的情况下,电针该侧“足三里”对痛反应已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电针对侧“足三里”仍有明显的镇痛效应。结果表明传入C纤维在穴位针刺引起镇痛效应中起重要作用,绝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范围损毁感觉运动皮层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1990,15(1):55-60
  相似文献   

14.
迄今,关于大白鼠针刺镇痛效应的慢性实验,都是在动物运动受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从方法学考虑,显然存在以下一些局限性:①由于动物被限制在一个狭窄容器内,其痛行为不可能充分表现出来;②限制运动本身就可能使动物产生情绪反应,特别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通过观察比较电针“人中”和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蓝斑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表明电针“人中”或电针“足三里”升高血压的中枢机制与蓝斑核的参与有关,且电针“人中”比电针“足三里“对蓝斑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更明显。同时说明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王志英  葛子 《中国针灸》1996,16(8):32-33
实验用50只大白鼠分为单侧电针与对照两组,单侧电针右侧"手三里"与"环跳"穴,观察两组下丘脑视上核(SON)葡萄糖-6-磷酸酶(G6P)、酸性磷酸酶(ACP)组化反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SON消光值,其结果表明:单侧电针组针侧与对侧SON内G6P、ACP反应强度无差异(P>0.05),而此两侧SON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与光镜下观察相符。从而提示针刺的作用与中医的朴素唯物的"整体论"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扣带回的兴奋活动能够影响针刺镇痛效果,在报导这一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们曾经指出,作为边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活动和作用有待今后作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有关扣带回组织学方面研究所获得新的知识,更使我们觉得有必要继续过去的工作,对它作进一步的验证。这部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分区损毁扣带回的方法来研究扣带回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以 5 0℃热水刺激引起的大鼠甩尾反应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腹腔注射 (i p )不同剂量褪黑素 (MEL) 3 0、60、1 2 0mg/kg的镇痛效应 ,及MEL 60mg/kg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i p MEL 3 0mg/kg对大鼠甩尾潜伏期无影响 ;i p MEL 60、1 2 0mg/kg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甩尾潜伏期 ,作用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强 ;i p MEL 60mg/kg 3 0分钟后给予电针刺激 3 0分钟 ,大鼠甩尾潜伏期显著长于单纯给药组和单纯电针组 ,提示褪黑素具有镇痛作用 ,并能加强电针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电针“内关”和“足三里”对家兔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针刺治疗冠心病和急性中风病人,“内关”和“足三里”为常用穴位,经针刺治疗后心功能与微循环均得到改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明显降低。针刺“足三里”穴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使胆固醇、甘油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