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必净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选择4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血必净加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和常规治疗(常规组),对两组细胞因子水平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血必净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均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而显著降低ARDS的死亡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1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n=30)和常规组(n=31),常规组患者按受常规治疗,血必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输注,2次/d。观察应用血必净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含量的影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7、14天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1天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清细胞因子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天2组患者PaO2、PaO2/FiO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血必净后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及病死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能够有效阻抑炎症反应,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叶钧强  陈怿  邱俊铭  童华生 《广东医学》2012,33(23):3640-3642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肺挫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19)。对照组使用抗感染、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液体控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治疗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接受紧急手术治疗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每天监测生命体征和血常规、每2天复查胸部X线检查和痰细菌培养,根据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标准分析判断是否并发VAP,记录两组治疗第1、7天的氧合指数、VAP发生率、病死率、抗感染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快地改善,抗感染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而且抗感染药物联用的比例减少(P<0.05)。结论血必净可以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等方面改善严重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ARD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峰压(PAP)、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aO_2/FiO_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NF-α、CRP、IL-6、IL-8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6.28%较对照组34.88%显著较低(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ARDS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AP并发ARDS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CV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LV组),每组30例。CV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PLV组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通气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病人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CV组机械通气后24 h血清TNF-α水平较机械通气前明显升高(P〈0.05);PLV组机械通气后24 h血清TNF-α水平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LV 2组机械通气后24 h血清IL-6水平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治疗AP并发ARDS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较常规机械通气轻。  相似文献   

6.
罗辑 《当代医学》2021,27(15):153-154
目的 探究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内炎性分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血必净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血必净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存活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血必净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必净组的存活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必净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急性肺挫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ARDS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减少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刘龙  蔡国良 《西部医学》2011,23(10):1862-186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IL-6、IL-10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n=20)及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机械辅助通气、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5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1次/12h,连用7天。留取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中IL-6、IL-10的含量。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氧合指数,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并统计患者转归、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必净组IL-6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必净组IL-10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O2/FiO2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血必净组PO2/Fi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PI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必净组CPIS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七天内,血必净组有15例患者因肺部炎症得到控制脱离呼吸机,而对照组仅9例患者脱离呼吸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血必净组患者总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6.5±2.0天,对照组患者总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0±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减轻重症肺炎患者肺部炎症程度,通过调节血清中促炎因子及抑炎因子水平可能是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必净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血必净。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血必净治疗后第3d血清TNF-α、IL-1、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必净组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血必净组住ICU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血必净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较好,可用于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文勇 《河北医学》2010,16(7):813-8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对轻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7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患者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7d,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O.05),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O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ALI/ARDS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20例为血必净组,回顾性寻找与血必净组匹配的需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24例为对照组;比较血必净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氧合情况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留住ICU天数和28 d病死...  相似文献   

12.
米洁  周发春  刘丹 《重庆医学》2011,40(22):2211-2212,221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在治疗重症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重症胰腺炎所致ARDS患者随机分为有创通气组(A组,n=38)与序贯通气组(B组,n=40),对比分析两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 B组有创通气时间[(3.45±1.24)d]较A组[(4.27±2.53)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P发生率(5.00%)较A组(26.32%)明显降低,同时B组病死率(2.50%)较A组(10.5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治疗重症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姚平波  邓立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38-2339,2354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B组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损伤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且A组较B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鹏 《重庆医学》2008,37(16):1798-1799
目的 总结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37例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3例,死亡4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地应用机械通气是成功救治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10~2014-10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其进行机械通气前进行注射丙泊酚镇静诱导治疗,对照组则为咪达唑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镇静时间效果,用药时和停药后的呼吸、循环参数变化,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注射丙泊酚后,5min内可达到预期效果,起效较快。心压和心率稳定。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较之咪达唑仑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见效快、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例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n=14)为鼻导管吸氧6 L/min,PaO2≤60 mmHg(氧合指数≤133 mmHg)时行有创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Ⅱ组(n=25)为鼻导管吸氧6 L/min,PaO2≤90 mmHg(氧合指数≤200 mmHg)时行有创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全部病例在机械通气6h内机体氧合得到明显改善,Ⅰ组患者PaO2由机械通气前(55.32±4.16) mmHg提高到(72.32±10.86) mmHg,Ⅱ组患者PaO2由机械通气前(76.45±10.22)mm-Hg提高到(98.56±6.81) mmHg.Ⅰ组患者治疗期间12例进展为ARDS(重度),Ⅱ组患者治疗期间10例进展为ARDS(重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病死率为35.7% (6/14),Ⅱ组的病死率为12.0% (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组机械通气时间较Ⅰ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较早有创机械通气能够改善肺氧合功能,阻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轻中度)转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赵东明  唐江龙 《西部医学》2012,24(1):38-39,4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肺挫伤的特点,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肺挫伤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和综合治疗。结果 8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67例(81.7%),15例需应用机械通气,死亡9例,死亡率11%。结论高原地区肺挫伤患者承受原发性低氧、低气压和继发性肺创伤的双重打击,高原肺水肿(HAPE)和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可同时存在。低氧血症出现早,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