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01澄清剂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1澄清剂应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经系列研究,选出最佳工艺为:提取液调温至40℃、pH位调至6.5-7.0、加5%101澄清剂达提取液的10%、恒温30min、静置12h后过滤,溶液澄明度较好,且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另从制备工艺、成分分析、效益经济分析三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即101澄清工艺与水提醇沉工艺。结论:101澄清剂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水提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2.
101澄清剂用于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01澄清剂代替醇沉法制备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经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101澄清剂浓度和沉淀温度;与醇沉法相比,101澄清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多糖,氨基酸等有效成份,并能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制备质量更优的口服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101澄清剂与沉淀法制备芪黄口服液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确定较好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薄层鉴别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比较101澄清剂与醇沉法两种工艺的差异.结果:101澄清剂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101澄清剂既能更有效地保留多糖等有效成份,又能保证制剂稳定,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甲壳质在中药口服液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壳质吸收附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以总可溶性固体物重复、总多糖含量、澄清效果为指标,比较甲壳民乙醇作澄清剂的效果,结果表明甲壳质与乙醇作澄清剂制备的口服液澄清效果相同,总可溶性固体物,总多糖含量相差显著,甲壳质可替代代替乙醇作澄清剂制备中药口服液。  相似文献   

5.
101澄清剂在双黄连口服液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101澄清剂代替乙醇应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澄清。方法:对比采用不同比例101澄清剂处理该制剂后的沉降时间;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新工艺与原水提醇法制备的样品中黄芩苷。结果:新工艺既能更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稳定,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新工艺代替原水提醇沉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Ⅵ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中草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Ⅵ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八珍口服液制备中的应用,并从指标成分、工艺、稳定性和药理学等方面与水醇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TC1+1天然澄清剂作为一种新型精制中草药液的澄清剂,可较好的保留中草药有效指标成份。在中草药制剂制备中可代替水醇法。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用作澄清剂制备芪黄口服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  罗毅  彭燕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6):478-479
目的 用壳聚糖作澄清剂制备芪黄口服液。方法 用正交试验,优选壳聚糖用量和沉淀温度。以薄层鉴别,以醇沉法进行比较,结果和结论 壳聚糖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多糖等有效成分,成本低,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8.
吸附澄清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向明  王桂英 《天津药学》2005,17(2):67-69,73
本文对我国近几年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几种吸附澄清剂——101果汁澄清剂、甲壳素类吸附澄清剂、ZTC1 1天然澄清剂等,从其概念、吸附原理、应用及与传统醇沉淀法的比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从中总结了传统法与运用吸附澄清技术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陆萍  倪东杰  郭良君 《中国药师》2012,(11):1580-1582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健骨口服液的澄清作用,以替代原工艺的水提醇沉除杂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原工艺和新工艺所制备的健骨口服液的外观性状及其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比较壳聚糖澄清剂与醇沉法两种工艺的差异。结果:壳聚糖澄清剂样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明显提高。结论:新工艺既能更好地保留本制剂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并缩短生产周期,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101澄清剂于复方板蓝根口服液进行澄清,可以将药液中的混悬杂质基本沉淀除去,使口服液内在质量及外观澄明度均达到质量要求。并通过对沉淀后药液主要有效成分的TLC检识和含量测定,证明101澄清剂不吸附该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蓝芩口服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蓝芩口服液制备的可行性.方法:考察壳聚糖絮凝法的沉淀效果、过滤难易及对栀子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且对栀子苷的含量影响较小,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蓝芩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与乙醇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乳康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常规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被检乳康口服液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加菌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可检出。结论经验证可以采用常规法进行乳康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对大黄有效成分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分子吸附剂壳聚糖对大黄醇提液澄清吸附作用。方法以高分子壳聚糖为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吸附澄清,通过UV法和HPLC法测定,以获得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结果在温度为70℃,pH11~12,吸附剂用量小于1.5‰,吸附时间为1.5h时,澄明度最好,但对大黄素、大黄酚等有效成分的吸附率较高,含量会降低16%~40%。结论壳聚糖作为澄清剂对大黄素等有效成分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故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壳聚糖作为大黄或含大黄、虎杖、决明子、番泻叶、茜草等制剂的澄清剂,以保证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宁  ;孙岱  ;董海平 《中国药房》2009,(30):2355-2357
目的:以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对银黄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快速鉴别。方法:收集不同生产厂家及不同批号的银黄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采集样品的NIR,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2种口服液的定性分析模型,并以建立的模型相互分析验证。结果:所建立的银黄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定性分析模型可相互正确予以鉴别。结论: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低耗的新型分析技术,可用于2种口服液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通口服液对术后肠粘连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损伤盲肠浆膜,结扎相应腹壁制成肠粘连模型,观察常通 口服液对粘连模型大鼠肠壁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结果:常通口服液能抑制创面TGF-β1的过度表达。结论:常通口服 液通过抑制模型肠壁创面TGF—β1的过度表达而起到预防肠粘连的作用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对平胃胶囊中苦参碱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壳聚糖在分离精制过程中对平胃胶囊苦参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水提醇沉、高速离心、壳聚糖絮凝法在平胃胶囊制备工艺中进行分离精制 ,通过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三种方法精制后方中苦参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壳聚糖絮凝法较前两种方法好。结论 为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分离精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清胰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信性。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对3个批号的清胰口服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结果采用平皿法进行清胰口服液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的回收率<70%,改用培养基稀释法后菌回收率均>70%,符合药典要求;大肠埃希菌采用药典规定的方法未检出。结论常规法适用于清胰口服液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验证;培养基稀释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