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璐璐 《医药世界》2001,(12):26-27
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度财务报告如附表,现分析如下: 公司主导产品双黄连口服液受到较大的市场冲击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发挥拥有高新技术这一优势的作用;重视品牌宣传方面的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针对市场的变化,适时提出科学营销的战略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产值、利税、收入、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河南省医药行业中名列前茅,成为全省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然而公司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经历了医药行业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1997年以来,上海市医药管理部门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拆除围墙”的号召,积极支持医药企业的资产重组,大力促进新的资本、新的技术进入医药行业,使上海医药行业出现了新一轮行业进入的热潮。除了国外的跨国医药公司继续进军上海医药行业之外,以上海家化与新黄浦集团为代表的轻工、房地产、化工、钢铁等国有资本开始在医药行业投资,以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加快了拓展医药行业的步伐,以广东丽珠集团  相似文献   

3.
打破常规,加速发展,把医药产业的规模搞大,使上海医药行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这个发展中,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际著名的药业公司来上海搞合资,从而使上海医药行业涌现一批有规模的多元化、国际化、集约化的大公司,这无疑是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岚  卞鹰  王一涛 《中国药房》2006,17(19):1448-1451
目的评价2000年~2002年3年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现金并购行为及影响。方法以考察并购方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评价公司并购绩效的得分体系,从而对并购前后几年的绩效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绩效得分在并购后存在大幅波动,最终回复至并购前水平。结论现金并购没有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正的长期收益。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医药上市公司基本状况分析 笔者以2001年医药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为依据,对医药上市公司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2001年中期,医药行业共有A股上市公司72家,占我国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 6.26%。其中:制药类公司 65家、医疗器械类公司三家、商业类公司4家。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资产重组方面,被其他行业企业重组的一家。为行业外企业华源集团子公司通过购并“浙江凤凰”将其主业转向医药行业,同时更名为“华源制药”,所以将其一并划入医药行业内。行业内企业重组其他行业的4家,为一致药业,红桃K等医药企…  相似文献   

6.
郝岚 《中国药店》2012,(6):70+72
"解放"OTC市场 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之较之其他行业更受政府政策的把控.价格管控、招标采购、医保限制,种种政策桎梏令国内医药行业从制造到零售终端的企业叫苦不迭.什么样的政策导向既能令百姓受益,又能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参加由NicholasHall公司主办的第23届欧洲OTC大会期间,《中国药店》采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OTC及大众保健领域的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7.
徐丽梅 《黑龙江医药》2003,16(6):517-519
1 重组、并购是国际、国内医药行业整合与发展的趋势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已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超大规模的跨国制药公司购并活动高潮迭起,二是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激列。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重组在近年迅速发展,医药行业进一步集中。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国公司大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联合、兼  相似文献   

8.
《首都医药》2003,10(13):19-21
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创新导向型行业,新药研发是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缺乏新药创新能力,只能转向营销导向型,各企业之间竞争集中在同类产品的成本、营销力度、质量等方面。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分全球医药市场,同时他们正在开始新一轮新药研发领域的角力。为了扩展各自的利益,跨国间的大型公司重组合并已经基本完成,目前世界前10名的公司已经垄断了世界50%以上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陈天晓 《中国药业》2000,9(7):7-7,9
一、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基本状况 1999年,医药行业共有上市公司44家,占我国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 4 36%,其中,制药类企业 38家,医疗器械类企业2家,商业类企业4家。在资本运作方面,被其他行业企业重组的3家(其中四川制药被全兴实业重组后,主业已经发生改变,但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板块中仍习惯将其包含在内;而红桃K重组武汉东湖高科、高斯达重组东华联等,由于原上市公司主业的问题,目前在医药板块中均未包含。) 二、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与沪深两交易所各行业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1999年度,44…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上海医药行业对外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以来,上海医药行业在立足加强自身科研开发,加速科技进步、老企业更新改造和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与世界著名医药大公司联手合作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引入,取得了可喜成果。仅最近,就先后与瑞士罗氏公司、美国强生、百特公司和法国爱的法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六项大的合资项目,总投资达10450万美元,引进外资达6000多万美元。迄  相似文献   

11.
郭冬梅 《中国药房》2001,12(9):516-517
目的:探讨我国医药产业在各省区中分布的趋同化程度及合意性。方法:通过对各省区医药产业的区位商及区位商标准差的计算,明确我国医药产业的区域分布结构。结果与结论:区位商的计算表明,我国医药产业的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趋同化特征。由于医药产业属于技术规模指向型产业,这种趋同化具有显著的不合理性,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广平  丁冬  张小平 《中国药事》2012,26(10):1060-1065
目的 "十二五"初期,中国政府的多项发展规划提出了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对中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为各级政府实现"十二五"期间战略目标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产权分割和专业化分工理论,采用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医药产业的相关交易费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分化分层和兼并重组是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两种方案,医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领域要以选择分化和分层的组织调整方式,以实现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杨莉  李野  赵喜萍 《中国药房》2005,16(13):967-969
目的:发掘制药业品牌管理的潜能,探讨品牌管理在制药业中的重要性。方法:从制药业目前的环境入手,分析品牌管理的发展机遇。结果与结论:制药业的品牌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随着产品时代的结束,品牌管理已成为制药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促进药用辅料行业健康发展,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国药品辅料的发展,结合目前国内药用辅料标准收载及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对辅料的要求,分析辅料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结果与结论: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提高药用辅料标准,加强辅料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是确保药用辅料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侯鸿军  杨世民 《中国药房》2002,13(4):196-198
目的 :为我国西部医药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法 :对西部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中药和民族药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对西部医药业发展提出了观念对策、可持续发展对策、创新对策、人才对策、政策对策、方法对策、管理对策、专利对策、品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尹蕾  吴幼萍 《上海医药》2012,(19):43-45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地位的提高,全国迎来了医药工业园区的建设热潮。由于我国的医药工业园区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各类医药园区的发展和现状进行分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玉文  孟令全  黄正正 《中国药事》2011,25(11):1068-1071
目的探索我国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之路。方法对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提出规范医药标准、加速研究成果商品化等四条我国政府正确引导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国君  邱家学 《中国药房》2003,14(5):260-262
目的 :初步探讨我国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方法 :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进入壁垒理论为指导 ,运用产业超额利润率法、企业数目法、企业规模比重法 ,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进行排序、分析。结果 :我国医药产业中化学药品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的进入壁垒最高。结论 :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处于变革时期 ,应该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的医药产业进行正确的规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议大力推进我国药用辅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从产业结构、产业基础、产业链各方关系、标准现状和管理体系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现有药用辅料产业的局限性,并从药用辅料行业自身和其他相关方多个维度,对我国药用辅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药用辅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制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需各方共同努力,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十二五”初期,中国政府多项医药、卫生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政策目标。对中国医药产业技术结构调整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为各级政府实现“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梳理影响医药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的相关因素;分析技术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的关联性;对技术结构调整进行Panel Data(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结论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力量不强,专利申请的贡献度不大,化学制药业和中药制造业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可采取制度创新、通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创新活动等技术结构调整的路径,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