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志俊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352-1353
报告19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例,鼻腔1例,均无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 除术,6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例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报告19 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 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 例,鼻腔1 例,均为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施行上颌窦根治术,6 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除术,6 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使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50例行鼻窦内窥镜下相关外科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 本组50例中35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0例眶内压增高症患者行鼻内窥镜下筛窦、上颌窦进路眶减压术,5例用鼻内窥镜切割吸引器行上颌窦囊肿摘除。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达到微创目的,且疗效满意。结论 除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外,还要熟悉手术配合,掌握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消毒和保养。  相似文献   

4.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男17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4.25∶1。平均年龄44.8岁,高发年龄组为31~40岁组,占47.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鼻阻塞,对单侧鼻腔新生物进行多部位多次活检,可在术前确诊。治疗时整块切除肿瘤和上颌窦内侧壁,可降低术后复发,本组2例经鼻内手术切除肿瘤,19例经鼻侧切开并切除整块肿瘤及上颌窦内侧壁,其中前者1例(50%)复发,后者4例(21.8%)复发,总复发率为23.8%。其中3例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14.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6.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比较多见的鼻腔及鼻窦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鼻和鼻窦肿瘤的0.4%~4.7%。临床倾向复发和恶变。因其多为单侧发病,尤其与鼻息肉共存时,容易导致误诊而影响根治。现就我们近年发现的3例作一报道,以供借鉴。1病历摘要1.1例1:男,50岁。病例号:6954。因左侧进行性鼻塞5年,流黏脓涕于1998年5月20日就诊。查体:左鼻腔中鼻道充满多个灰白色肿物,触之不易出血。副鼻窦CT示:左鼻腔及筛窦、上颌窦软组织影。术前2次病理回报均为息肉。故局麻下于鼻内窥镜下行鼻息肉切除术。术中肿物易出…  相似文献   

7.
采用鼻内窥镜行中鼻道开窗术61例98侧,同时切除鼻腔息肉及筛窦病变。手术后鼻腔宽敞光滑,鼻通气良好,引流通畅。48例的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10例,症状明显改善,7例术后3-6个月息肉复发,上颌窦阻塞,再次手术后通气良好。该手术可清除筛窦病变,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鼻窦粘膜及开放窦口,有利于鼻腔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报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男17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4.25:1。平均年龄44.8岁,高发年龄组为31-40岁组,占47.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鼻阻塞,对单侧鼻腔新生物进行多部位多次活检,可在术前确诊。治疗时整块切除肿瘤和上颌窦内侧壁,可降低术后复发,本组2例经鼻内手术切除肿瘤,19例经鼻侧切开并切除整块肿瘤及上颌窦内侧壁,其中前者1例(50%)复发,后者4例(21.8%)复发,总复发率为23.8%,其中3例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14.3%。  相似文献   

9.
郑岩  康守会 《安徽医学》1998,19(6):72-73
<正>近一年来,我们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75例,用于治疗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上颌窦囊肿、筛及上颌窦血管瘤、鼻腔腺癌等,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11~68岁;病程长者15年,短者1年。全部病例CT扫描,筛窦、上颌窦炎61例,其中伴额窦炎9例,伴鼻息肉26例,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息肉,伴鼻中隔偏曲2例,伴中隔结节2例;全组鼻窦炎8例;单纯筛窦炎2例;上颌窦囊肿2例;单侧筛窦上颌窦血管瘤1例;单侧鼻腔腺  相似文献   

10.
对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颌窦血管纤维瘤、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丰裂致生性鼻出血及1例上颌窦筛窦腺癌共7例,均在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行供瘤动脉造影,然后造反性给供瘤呈中期作用栓塞物,其中5例在供瘤动脉栓塞术后3-5天行肿瘤切除术,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其中例3鼻窦腺癌采用放疗供瘤动脉化疗同时栓塞,再放疗及手术切除的综合新方法,病理检查显示瘤  相似文献   

11.
对62例筛窦炎、上颌窦炎、蝶窦炎患者行内窥鼻窦手术。其中筛颌窦手术61例,蝶窦手术1例,辅以上颌窦根术9例,随访2-12个月,无1例复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主要优点是在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的同时,保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鼻内镜经鼻腔切除鼻腔、筛窦、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者,在上颌窦前壁开窗切除上颌窦内内翻性乳头状瘤并作上颌窦开窗引流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结果:术后2周、4周,随后每3~6个月复诊,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换药直至上皮化,疗效确切。认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切除彻底,创伤小,失血少,面无疤痕,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较常见的鼻腔鼻窦肿瘤,发病率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4%~4.7%,有明显的复发倾向,常于多次复发后恶变,恶变率2%~20%[1],临床上常将其视为上皮性临界性肿瘤。我科1985年12月~1999年12月共收治恶变病人1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6~78岁,平均57.1岁。病程90d~20年。既往有经鼻腔手术史者6例,其中2例有2次鼻息肉切除术史。 1.2 临床表现 鼻阻塞17例,鼻腔分泌物增多16例,血性涕10例,头面部疼痛9例,嗅觉下降或缺失7例,视力下降或复视6例,面部麻木感2例,泪液分泌增多2例。查体所见:鼻腔内肿物17例18侧,其中1例为双侧鼻腔肿物,1例为局限性上颌窦肿物,而鼻腔未发现肿物;脓性涕10例,其中7例查见血性分泌物;局部压痛7例;眼球突出5例;后鼻孔肿物4例;面部隆起2例。病变范围:鼻腔外侧壁受累者18例20侧,各鼻窦受累者依次为筛窦16例18侧,上颌窦13例,额窦7例及蝶窦3例,翼腭窝受侵3例,颅前窝受侵1例。  相似文献   

14.
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大唾液腺和口内小液唾腺组织,而发生于鼻腔,且恶变者罕见。作者于1987年遇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52岁。因左鼻阻,鼻出血伴头痛9个月于1987年9月18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左鼻背饱满。左鼻腔见一板粟样大,表面光滑,色黑红、质软、无活动之肿物。X线副鼻窦片示:左鼻上颌处有一软组织阴影、副鼻窦未见异常。术前肿物活检示鼻腔鳞状细胞癌Ⅰ级。同月26日在局麻下行左鼻侧切开术,术中见肿物约3×4×6cm大小,无包膜,有溃烂。肿  相似文献   

15.
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犯眼眶时,对眼内容物的处理问题,各家意见不一。我科自1985年1月~1995年6月共收治52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对眼眶的侵犯程度,提出了术中应尽可能保留眼球的处理原则。l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1~72y,平均‘sy。原发于上颌窦ic例,筛窦互7例,颠窦2例,原发部位不明4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提示胞壁骨质膨隆变薄40例。眶壁骨质吸收破坏,侵入眶内12例。其中伴颅底骨质破坏2例,翼跨南受侵2例,侵入额下南1例。本组52例患者术前接受50儿60GY放疗,5~7周后手术。行鼻侧…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手术扩大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鼻内镜手术扩大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报告8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包括先天性后鼻孔膜性闭锁者1例,鼻腔或鼻窦良性占位性病变44例(其中鼻腔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18例、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筛窦囊肿10例,上颌窦囊肿12例),上颌窦曲菌病者6例,因前期手术造成鼻腔粘连者5例,反复鼻出血行诊查与治疗者15例,鼻中隔偏曲9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后鼻孔闭锁后鼻孔成型术后1个月拔除硅胶扩张管,定期鼻内镜复查清理,随访3月形态良好。鼻腔或鼻窦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随访6-30个月无复发。6例上颌窦霉菌病清除术患者,随访最短已达1年以上,有2例症状反复,1例经鼻内镜检查下鼻道开窗口及中鼻道自然口,冲洗出霉菌碎渣,并给予上颌窦内抗霉菌用药后得以控制,另一例多次冲洗未完全控制,半年前施行上颌窦根治术。鼻腔粘连,鼻出血,鼻中隔偏曲病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结论鼻内镜手术的扩大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较传统手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加注重微创和功能性。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鼻内窥镜行鼻窦手术48例,术后窦腔引流通畅,创面愈合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恢复了正常鼻通气,80%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作者体会此项手术可较彻底清除筛、蝶窦病变,为防止息肉复发提供了保证,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正常粘膜,开放病变的额窦和上颌窦,有利于正常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朱明  陈福进 《广东医学》1997,18(9):580-581
对57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症状非特异性,手术后局部复发率高(52.6%),恶变率高(42.1%),作者认为,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范围宜大,以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恶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使用电动切割器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9例中12例前期有1—3次经鼻或鼻侧切开手术史。入院后常规鼻内窥镜及鼻窦CT检查,肿物局限于鼻腔(鼻甲、中隔、鼻道)者3例,单侧一窦或多窦受累者35例,双侧鼻窦受累者1例,均未发现眶内及颅内受侵。34例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行鼻内镜微创手术,5例因广泛累及上颌窦加用鼻内镜下柯一陆氏手术,术中均用电刀电凝肿瘤基底部及可疑肿瘤残余处,全部病例均获随访2~60个月。结果:39例中2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5.13%。1例术后1年复发,因累及眶内故在全麻下行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手术病理报告为纤维肉瘤,建议放疗,患者自动出院失访。1例术后9个月复发,门诊复查时见中鼻道有肿瘤样物质,在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肿瘤,用电刀电凝肿瘤基底部,病理报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随访2年未复发。其余37例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不留瘢痕,复发率低等优点,电动切割器微创手术具有对正常黏膜刺激小,手术范围准确,术后并发症少,鼻腔上皮化修复快等优点。对肿瘤广泛累及上颌窦者加用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对疑有恶变的患者采用鼻侧切开术。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宪德 《中原医刊》2007,34(24):62-6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柯一陆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柯一陆手术治疗的26例上颌窦真菌病患者。结果随访1~4年,原有症状消失,CT扫描鼻腔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鼻腔框架结构异常和局部病变与上颌窦真菌病关系密切。结合鼻内窥镜下联合手术,视野清晰,清除病灶准确,能纠正鼻腔结构异常,保存鼻窦正常生理功能,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