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于脑卒中脊髓损伤(SCI)等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康复作用的实验室依据,临床对照研究及康复治疗效果.提示BWSTT能使病人更早重建生理步态,较快恢复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减重 (bodyweightsupport ,BWS)步行训练是一种特定任务式训练 (task specifictraining) ,源于 1982年Rossignol等人用脊髓损伤的猫所进行的步行训练实验[1] 。 1986年 ,Barbeau等开始将其应用于偏瘫患者[2 ] 。这种训练方法不同于以往传统运动疗法 (physi caltherapy ,PT)中分别改善肌力、肌张力、关节分离运动和平衡能力等的专项训练 ,而是通过让患者不断重复步行周期的一整套复合动作来学习步行。传统方法取坐位或立位进行训练 ,直至患者具备步行能力 ;而减重步行训练在患者下肢尚无充分负重能力时即可直接开始步行练习[3] ,通过悬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l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177;6.3.8.8&;#177;7.2,t=0.12,P&;gt;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l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77;4.1.17.2&;#177;5.0,t=3.95,P&;lt;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177;3.8,112.0&;#177;2.6,t=19.8,P&;lt;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ISCI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n=22)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截瘫康复治疗。BWST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行减重步行训练1次,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步长、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级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BWSTT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BWSTT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36例ISCI患者(分类为ASIA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8例).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 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 减重组患者ASIA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的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够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2周,每周5次,每次20~30 min,起始减重量为30%, 平板速度为0.2 km/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12名患者中有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而减重组仅有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 结论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将成为脑卒中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相似文献   

8.
Rnew—weight气压型减重步行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下肢肌力Motricity指数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WSTT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6.3,8.8±7.2,t=0.12,P>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4.1,17.2±5.0,t=3.95,P<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3.8,112.0±2.6,t=19.8P<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步行速度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FAC分级及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的简易打击装置制作T11完全性SCI模型,将SCI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减重步行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干细胞移植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处理),每组10只大鼠。SCI手术1周后,对干细胞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进行干细胞移植。取传至第3代的BMSCs,移植前1天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移植后减重步行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其余2组进行自由活动。分别于SCI后第1、2、3、4和5周,通过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来判断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于SCI第5周,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1β)及波形蛋白(VIM)的阳性表达,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及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 结果①BBB运动功能评分显示,SCI手术第2周联合治疗组BBB评分为[(6.60±0.97)]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干细胞移植组和减重步行训练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00±0.67)和(4.80±0.63)]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第3周,干细胞移植组的BBB运动功评分为[(8.00±0.67)]分,高于减重步行训练组[(6.80±0.7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特异性标志物(NSE、MAP-1β、VIM)阳性细胞充填于各组大鼠的SCI组织中,通过半定量分析法读取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阳性表达半定量值,联合治疗组分别为[(4.72±0.19)、(4.50±0.22)和(4.62±0.27)]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特异性标志物(NSE、MAP-1β、VIM)荧光表达明显强于其余3组,同时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增生和分化。 结论干细胞移植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可有效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组和减重步行训练组。  相似文献   

13.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减重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周6次,每次15~30min,起始减重量为体重的30%~60%,平板速度0.25m/s;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减重组患者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步行功能、步速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恢复作用。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分入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PT),实验组加BWSTT。共6周,5次/周,1单元/天,30min/单元。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后实验组FAC评分、FMA下肢评分、步速、步长均明显提高(P<0.05),患侧单肢支撑期明显延长,双侧支撑期明显缩短(P<0.01),而对照组仅FMA下肢评分明显提高(P<0.001)。两组间对比,仅FMA下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均为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BWSTT可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增加患侧单肢支撑期,减少双侧支撑期,改善步态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减重步行训练在康复医学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彤 《现代康复》2001,5(8):26-28
减重步行训练是近年来受到欢迎的运动训练方法,本在综观国内外这类治疗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该种方法的治疗作用,治疗适应范围,具体操作技术,注意事项及治疗前后常用的评估方法,并以实例和图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减重平板训练对瘫痪后步行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和脑损伤造成的长期下肢瘫痪步行功能的作用。方法:10名男性患者,年龄25-64岁,其中4例脊髓损伤,6例脑血管意外,病程平均1.4年,减重平板训练前均接受不同程度的传统康复训练,功能步行评定为0-1分,接受减重平板训练每天1次,开始减重重量在50%-70%之间,平板速度为0.27m/s,平均20次,所有虱训练前后接受功能步行和一般平衡功能测定,其中7例患者在Kistler压电晶体式三维测力台上进行步态分析。结果:患者经过阶段性减重平板训练,功能性步行评定及站立平衡功能比传统康复治疗前后有十分明显的改善(P<0.0001,P=0.0003),其中7例患者的平均步速达0.36m/s,左右足对台压力峰值和支撑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对长期瘫痪患者改善步行能力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大腿周经测量、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减重组患者还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后进行下肢大腿中部肌肉MRI检查。结果减重组患者训练后,MRI示下肢肌肉均较训练前相对肥大。减重组步行能力、10m步行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大腿周经、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骨骼肌萎缩,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改善患的静态或动态平衡,保持姿势的调节功能和肌收缩力以及肌耐力是使患恢复步行能力的前题。减重步行训练,在减重吊带的保护下使患站立、步行时重心分布对称,步行稳定性提高,可提高步态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水中运动训练组40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水中运动训练组进行水中偏瘫体操训练、扶杠步行训练和水中跑步机训练等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进行平衡训练和减重步行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FMA评分、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水中运动组训练疗效优于减重步行训练组(P<0.05).结论 水中运动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水中运动训练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