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孢素A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自1986年开始用于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NS),是目前激素依赖或耐药型NS的选择性治疗药物之一,特别是在细胞毒性药物不耐受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长期应用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但在应用期间必须监测CsA的血药浓度和肾功能,对接受长期持续CsA治疗的儿童每2~3年进行1次肾活检,以发现肾毒性的组织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是治疗激素依赖型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常用药物之一,但是在CsA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同时往往会发生肾脏毒性,从而限制了CsA的使用.CsA可导致急慢性肾脏病,缺血的肾组织发生炎症以及纤维化.目前临床上通过尿系列微量蛋白、血肌酐等对CsA肾毒性进行监测,但尚不能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寻找一种无创且敏感性高的标志物来检测CsA的肾毒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目前已知的急性肾损伤标记物在监测CsA肾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存活的儿童肾移植受者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存活5年以上的儿童受者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按所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不同分为5组:A组:环孢素A+强的松;B组:环孢素A+硫唑嘌呤+强的松;C组:环孢素A+霉酚酸酯+强的松;D组:他克莫司+硫唑嘌呤+强的松;E组: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强的松.结果 术后按Kaplan-Meier法得出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7%、91%/87.8%、84.4%/80.9%.术后1、3、5年时肾存活的33例、30例和28例中,服用环孢素A者为16/33(48.5%)、18/30(60%)、15/28(53.6%),服用他克莫司者为17/33(51.5%)、12/30(40%)、13/28(46.4%);服用硫唑嘌呤者为7/33(21.2%)、7/30(23.3%)、9/28(32.1%),服用霉酚酸酯者为26/33(78.8%)、21/30(70%)、17/28(60.7%).移植1年后环孢素A血浓度谷值100~150 ng/ml,他克莫司血浓度1.5~3 ng/ml.各组不同时期的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剂量和浓度均无明显差异.霉酚酸酯剂量维持在10 mg·kg-1·d-1,强的松5~10 mg/d.服药不依从者占30%.移植肾丢失5例,原因分别为排异反应1例,移植肾带功能死亡4例(肺部感染和药物性肝功能损害各2例).并发症包括高血压(35.7%)、高血脂(28.6%)、感染(17.9%)、牙龈增生(14.3%)、多毛(10.7%)、糖尿病(3.6%).结论 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是儿童肾移植受者主要的抗排异方案,须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个体化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孢素A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以及不同病理或临床类型肾病综合征应用环孢素A的疗效差别,为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MEDLINE、ACP Journal Club、AHRQ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87~2003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应用环孢素A治疗,不论在治疗期间还是在停止治疗12~21个月后,其有效率都比不含环孢素A的其他治疗方案高,且在治疗期间不同病理或临床类型的缓解率不同微小病变型较局灶节段硬化型高,激素依赖型较激素抵抗型为高,但停止治疗6~10个月后不同病理或临床类型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环孢素A能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且无病理或临床类型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对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4只8周龄SD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环孢素(CsA)组,茶多酚(TP)保护组,VitE保护组,连续处理7天后发现CsA组血清肌酐(Scr),血清及肾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TP保护组(P<0.05),血清,肾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低于TP保护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CsA组肾组织病变较TP保护组严重,结果证实CsA致肾组织内氧自由基(OFR)及其反应性氧代谢产物(ROS)增加介导急性肾毒性发生,TP可通过清除OFR及ROS对其急性肾毒性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是由儿童肾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特征和药物结构与功能特征所决定的。肾脏微血管网络和肾小管-肾间质的分布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间质性肾损害非常多见。药物性肾损害发病机制包括细胞毒性(坏死或凋亡)、缺血性损伤和免疫性损伤,但由于各种药物之间化学结构和药理学差异,具体的单个药物所致肾损害的发生机制也有所不同,该文回顾了几种常见抗生素(头孢类、氨基甙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素类、两性霉素B)、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环孢素A相关性肾损害发病机制的主要特征,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药物性肾损害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治疗相对棘手,目前治疗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CsA)、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Cs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不稳定,需定期监测其血药水平。CsA对SRNS儿童的诱导缓解率优于安慰剂及环磷酰胺,与他克莫司相当。SRNS儿童在CsA停药后易出现复发,其复发率为45%~64%。为增强CsA的疗效、减少其肾毒性,推荐应用小剂量、长疗程CsA治疗儿童SRNS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新一代过继性免疫T细胞,因其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敏感、不受环孢素A和FKS06等免疫抑制剂的影响及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很小等优点,已愈来愈得到血液肿瘤学界的关注,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清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根治病毒性肝炎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实体瘤之一,其基因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包括术前化疗、保留肾单位手术及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旨在维持较高生存率的同时减少治疗相关毒性.该文就肾母细胞瘤基因表达和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假手术组仅找到输尿管,不行结扎术.模型组结扎大鼠左侧输尿管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丹参酮ⅡA组术前24 h经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剂量为1.5 mg/(kg*d),手术操作同模型组.术后第10天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其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与定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者mRNA水平.结果 输尿管结扎术后第10天梗阻侧出现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TGF-β1、α-SMA和Ⅰ型胶原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a<0.01).经丹参酮ⅡA治疗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组织TGF-β1、α-SMA及Ⅰ型胶原表达均下调(Pa<0.05).结论 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