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0年9月~2003年11月共查出胎儿心脏畸形7例.使用仪器HP-image pion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4.0MHz,仪器条件调整至最适状态.胎儿心脏是胎儿胸腔内重要脏器,先寻找胎儿头颅,明确胎位后寻找胎儿躯干,进而在躯干的胸腔观察胎儿心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方法: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股动、静脉置管建立跨过室间隔缺损的钢丝桥;选取合适的Amplatzer封堵器,经长鞘管送到室间隔缺损处;心脏超声波检查及再次左心室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后释放封堵器。结果:本组12例全部成功;经1~10个月随访,无残余漏,无心律异常等并发症。结论:用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秦保贵  赵传明 《武警医学》1996,7(4):212-21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74例临床分析武警总医院小儿科秦保贵赵传明宋金松王京丽马伏英方安安孟杰(北京100039)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血液动力学临床分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北京市儿童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尸检5...  相似文献   

5.
6.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 ~ 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膜的损伤和心律紊乱的发生.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处理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本文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彩超诊断报告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轰-5飞机领航主任,飞行时间2100h。因头痛,飞行出现疲劳加重一周首次入我院检查。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无明显传导,A2>P2,血压正常,Ⅹ线心影正...  相似文献   

8.
姚建民  贾清仁 《人民军医》1997,40(8):456-457
高位室间隔缺损(VSD)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的间隔缺损,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它类型VSD有所不同。自1977年6月~199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高位VSD31例。1$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42岁,平均10.8岁。胸骨左缘2~4肋间均可闻及’~w/w级全收缩期杂音,以2、3M间最响,伴展问,4例有舒张期杂音。P。亢进9例,减弱17例,正常5例。心电图左室肥厚14例,双心室肥厚8例,右心室肥厚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23例,肺动脉段平直5例。超声心动图均…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26岁。因发育欠佳,劳累后有心悸、气喘、乏力来门诊就医。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倒置,PaVR直立,导联V1-6R波逐波略降低(图1)。随即加做一份心电图,将左右手导联反接,并连接胸前导联V2、V1、V3R、V4R、V5R、V6R。此时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直立,PaVR倒置。但胸前导联未像预期的那样,由V2~V6R,R波逐波增高,相反却逐渐略有降低(图2)。综合上述两份心电图初步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多数时间过缓);(2)右位心心电图改变;(3)右心室肥厚。但心电图不符合典型右位心的心电图改变。图1显示:导联Ⅰ的P波、T波向下,但QRS主波却向上。另外,V1~V6导联的R波虽逐渐降低但不明显,且更为突出的是,V1~V6导联的S波没有逐波增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 10例 ( 7例为瓣下膜性狭窄 ,3例瓣下肌性圆锥致瓣下狭窄 ) ,根据不同类型狭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在彻底矫治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同时修补好室间隔缺损。结果 该方法提高了手术效果 ,无手术中晚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显示 :室缺修补完善 ,主动脉瓣下血流通畅 ,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值压差 <2 0mmHg ,主动脉峰值流速 1.2~ 2 .4/(min·s)。结论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导致的左心室负荷加重 ,左心室高电压均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缺损是胚胎发育时期心室间隔发育异常而致左右心室异常相通,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0%~25%[1]。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占室间隔缺损发病总数的21%~63%[2],在孕期及出生后自然闭合率较高,室间隔缺损总的自然闭合率在6%~71%[3]。超声心动图操作无创方便,结果准确,深得临床认可。本文旨在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筛查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确定部位、大小,观察孕期的变化以及产后复查的情况,了解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产前、产后随着缺损部位、大小等不同,转归有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纯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及手术选择施慧娣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儿科723000单纯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占各型先天性心脏病之首,我自1984年至1995年期间,选择了7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未经侵人性右心导管检查,选用非创性检查后直接进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术后...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VSD)伴随主动脉瓣/瓦氏窦畸形并非少见,外科手术时不可忽视,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应用使得非创伤性诊断及合并畸形的发现成为可能.本文回顾性分析经心脏外科手术证实为合并主动脉瓣或瓦氏窦畸形的VSD患者36例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讨论这类患者的超声诊断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时由于有心内心外左向右分流,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近15年间我们共收治56例该类患者,现就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80例手术证实的室间隔缺损中,11例手术记录提示右房增大,此现象多见于缺损较大、隔瓣后缺损和伴右室流出道狭窄者。经分析此80例的平片,并与30例手术证实房缺者的平片对比,作者认为室缺伴右房增大可借以下表现与房缺鉴别:①正位示左下缘较长且凸出或上方较饱满、圆隆;②左前斜位见心后缘较长,心膈角较钝或接近直角,心后透亮三角影较小;③左房增大;④肺动脉段较平坦或突出度较轻。  相似文献   

17.
崔振田  姚建民  赵向东  陆龙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321-321,F0004
病人,男,9岁.患儿出生后3个月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经当地医院体检和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但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积极稳妥地开展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罹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者约有 15万 ,其中 2 0 %~ 30 %为室间隔缺损 (VSD) ,膜部VSD约占 75 % ,肌部VSD占 1%~ 5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 ,但其创伤大 ,需体外循环 ,术后恢复时间长 ,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因而远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19.
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12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磁共振诊断。11例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与二维超声心动图作了对照。文章强调了左前斜垂直室间隔长轴位扫描,并认为该MR解剖位置为显示室间隔缺损的最佳方位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韩继彪  邹良建  陈和忠 《人民军医》2004,47(11):638-639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出现残余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1990年1月~2003年7月,我们共行VSD及法洛四联症(TOF)修补术3675例(均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病例),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41例(发生率为1.1%,残余漏直径小于3mm9例),再次手术治疗3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