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 影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影像特点。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生殖细胞瘤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3-32岁。结果 根据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三类:I类,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内,包括从第三脑室底向上长入第三脑室,共20例;Ⅱ类;仅位于第三脑室区,累及视交叉,漏斗、垂体柄、视神经和视束,共15例,Ⅲ类;仅位于鞍内,共3例,结论 MRI对Ⅰ和Ⅱ类生殖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对Ⅲ类不易作出诊断,必须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2.
鞍区生殖细胞瘤CT、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选择过去10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3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CT和MR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均表现为垂体柄增粗达16 mm以上和垂体后叶正常短T1高信号消失,其中12例有中枢性尿崩症.MR图像上10例肿瘤呈等T1信号,但在T2WI上信号表现为多样性.肿瘤囊变6例,其中5例可见肿瘤延伸入第三脑室.CT平扫图像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11例肿瘤实体部分表现为高密度.结论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CT平扫呈高密度,钙化少见;MRI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高信号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鞍上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特征,分析主要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影像误诊,而经手术证实的鞍上生殖细胞瘤病例,总结其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14例鞍上生殖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龄15.5岁),女性(n=8)稍多于男性。临床症状以多饮多尿(n=8)、闭经(n=3)等下丘脑-垂体轴受损症状及视力下降(n=7)为主。血清或脑脊液β-HCG(n=4)可升高。其影像表现以实性为主(n=10),部分可见囊变(n=4),钙化少见(n=2)。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扫描T1、T2均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n=7)。本组鞍上生殖细胞瘤误诊原因包括:①因检查不全未明确诊断(n=6);②因年龄或钙化误诊为颅咽管瘤(n=6);③因“雪人征”误诊为垂体瘤(n=3);④因年龄及其他原因误诊为胶质瘤(n=3)。结论:鞍上生殖细胞瘤易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瘤、胶质瘤等,需要在完善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T1加权,T2加权,液体衰减恢复成像(FLAIR)和增强后的MRI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病变累及右侧小脑半球和蚓部,1例仅累及右侧小脑半球,2例肿瘤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全部肿瘤于T1加权成像呈条纹状相间的等,低信号,T2加权及FLAIR成像呈条纹状相同的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无强化,结论 MRI呈条纹状改变是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一组脑内节细胞瘤病例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脑内节细胞瘤MRI表现,探讨其发病部位,肿瘤形态、边界、信号及强化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节细胞瘤中位于颞叶4例、小脑蚓部1例,肿瘤呈类圆形3例、大囊大结节状1例、不规则形1例。MRI检查肿瘤主体T1WI呈低信号(4例)或稍高信号(1例),T2WI呈稍高信号(4例)或稍低信号(1例),同时存在信号混杂(4例),CT及MRI提示含钙化3例。表现无水肿1例、轻度水肿3例、中度水肿1例。肿瘤呈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3例。结论本组病例节细胞瘤MRI表现多样,但基本符合良性肿瘤特点,颞叶发生率较高,易钙化,多见于青少年,对今后临床工作中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节细胞瘤可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及脊髓成血管细胞瘤的MR表现,术前均经MR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26例中实体性肿瘤7例,平扫呈等T1等T2信号为主,瘤内可有小囊变区,瘤周多有增粗血管征及脑水肿;囊性肿瘤19例,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较小的壁结节发现较难;增强扫描示实质性肿块及壁结节呈明显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及囊腔无强化。结论 成血管细胞瘤MR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扩散的途径和MRI表现。方法24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13例经临床和诊断性放疗证实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扩散。结果16例沿脑脊液(CSF)种植;9例沿室管膜下扩散;13例向邻近脑组织浸润蔓延。侧脑室旁扩散为等T1长T2或稍长T2,多个结节或连接成片;小脑幕、大脑镰和软脑膜扩散多表现为“绳索”样增粗,也可为多个或单个结节;环池、第4脑室和小脑上蚓池多为强化结节。除3例透明隔和1例脊髓马尾瘤灶外,MRI均显著均匀强化。结论扩散除具有恶性肿瘤扩散的共性———直接浸润蔓延和沿CSF种植外,还可沿室管膜下扩散,MRI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多发的和较小的转移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CT资料.认为根据典型的临床和CT表现,多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原发肿瘤,在所有颅内肿瘤中占0.6%~5.1%.在颅内胶质肿瘤中占1.7%~70%[1].本文对作者所在单位2004年8月~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PA的MRl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并与临床病理对照以提高MRI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少支-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15倒颅内少支-星形细胞瘤病例的头颅MRI资料。结果:15例肿瘤直径为3.3-7.1cm,平均4.5cm。14例肿瘤位于大脑半球,并且病变累及皮白质,1例肿瘤位于后颅窝中线区。全部瘤灶在MRI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1WI加权像呈高信号;瘤周水肿为0级3例,1级10例,2级2例,增强扫描6例囊性肿瘤中5例囊壁无强化,1例囊壁明显强化伴强化壁结节;9例实体瘤中4例见有片条状高信号区,其中2例CT片证实为钙化。结论:颅内少支-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有囊性和实性两种类型,MRI增强有多种增强表现方式。MRI对评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降低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误诊率。方法 对近 5 a来误诊的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12例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结果  5例误诊为颅咽管瘤 ,3例误诊为垂体瘤 ,3例误诊为胶质瘤 ,1例误诊为转移瘤。结论 凡年龄在 13岁左右的患儿 ,如出现尿崩症或一侧肢体乏力 ,应考虑本症可能 ;如进一步发现松果体区病灶 ,即可确诊 ;必要时可行试验性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低场MRI误诊的颅脑,椎管内肿瘤20例,分析了误诊原因。认为误诊原因有:①低场MRI系统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力低于中高场MRI。②肿瘤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不同肿瘤可出现相同信号及强化特征。③诊断医生经验不足,对少见肿瘤缺乏足够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依据。方法:对11例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本组均为青少年,年龄7~16岁,平均12岁。7例位于鞍上,6例主要表现为尿崩症;4例位于基底节区,主要症状为对侧偏瘫。结论:凡年龄在13岁左右的患儿,如出现尿崩症或一侧偏瘫,应考虑本症可能;如进一步发现松果体区病灶,即可确诊;必要时可结合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方法 分析23 例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类型。结果 MRI类型包括:正常型3 例(13 % ) ;弥漫型8 例(348 % ) ;灶型7 例(30 % ) ;弥漫加灶型2 例(87 % ) ;“盐和胡椒”型3 例(13 % ) 。5 例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4 例见于弥漫型。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MRI分型有助于观察其骨髓异常的状况,其MRI表现可能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脑积水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MR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2例资料较完整的E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EH 24例(38.7%),继发于其他疾病38例(61.3%),其中与围产期有关24例(63.2%),与感染有关3例(7.9%),脑外伤1例(2.6%),佝偻病10例(26.3%)。EH MRI特点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mm),可伴额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侧裂池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大或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MRI对EH的诊断、病程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脑萎缩和MRI信号密度的变化。并研究这些变化和临床的相互关系。方法 复习了2例PSP患者的脑MRI,并和7例帕金森病(PD),6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1加权像矢状位、水平位示2例患者中脑前后径明显变小;T2加权像示中脑被盖,顶盖部弥散性高信号损害,桥脑的被盖部也可见弥散性高信号迫害,但PD和OPCA患者没有此种损害。这种信  相似文献   

17.
Pick病的脑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ick病患者脑萎缩变化的特点,并动态研究脑萎缩变化的程度和病程及临床之间的相互相关系。方法 2例Pick病患者分别进行5次和7次脑MRI动态观察,并和6例Alzheimer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ick病早期以Kluver-Bacy综合征和情感障碍为突出,人格改变、行为异常、语言障碍为显著,而智能减退相对较轻较晚,脑MRI以额或/和颞极萎缩为主,尤其颞上回前1/3为明显,其脑MRI的改变和临床特征及病程相一致。“刀片”状、“剪刀”像和“锥柱”样或“蘑菇”状脑萎缩改变可能是Pick病的特点。结论 充分认识这些特征,以利于Pick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Hallervorden-Spatz病的脑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allervorden-Spatz病(HSD)铁沉积的部位和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例HSD的临床和脑MRI的特点,并和9例肝豆状核变性相对比。结果:铁在HSD的脑内各部位皆可沉积,脑MRI的T1、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呈“虎眼”征、“斑片”“斑点”、“麻点”样,而肝豆状核变性的T2加权像则为高密度信号。根据MRI特点提出HSD 6种类型,且各类型间和临床特点及病程有相一致的关系。结论:T1、T2加权脑内低密度信号是HSD的特点,且各类型间和临床有相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