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晓航  刘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12-3213
目的:确保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落实,减少出生缺陷漏报,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质量,探讨有效严谨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目前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制定的统一质控要求,对区内各监测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原管理标准下的监测工作和新管理方法下的监测工作进行质控检查后,对漏报率的发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漏报率由原来的20%下降至7.4%。结论:根据目前的质控要求,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出生缺陷监测漏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流动监测和固定监测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2种方式对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为优化白纹伊蚊监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5—10月选择5个固定监测点开展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同时每个月选择至少7个流动村进行平行监测,每个村监测50户居民,收集每个监测点资料,计算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对2种方式的监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结果固定监测点5—10月监测的平均BI、cI和H1分别为5.20、15.55%和4.53%,不同月份的BI差别较小,只有10月的BI明显小于其他月份;江东九联、义亭青肃、稠江江湾、后宅寺前和稠城东前王的平均B1分别为4.67、2.33、4.67、8.00和6.33,经方差分析,不同固定监测点各月份的平均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监测点不同月份的B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监测点不同月份的BI无显著相关。流动监测点5—10月各月的平均B1分别为5.43、8.60、2.00、5.00、1.60和1.64。经相关性分析,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每月的平均BI无显著相关。结论固定监测可以反映白纹伊蚊密度的时间变化趋势,流动监测可以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二者结合可以更科学地进行白纹伊蚊监测。  相似文献   

3.
症状监测之药店监测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药店药品的监测探索在基层不同领域开展疾病症状监测的方法和模式。方法于2005年11月开始对石景山区部分药店每日药品销售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感冒药、退热药、止泻药、抗炎药4类34种药品。整个监测工作历时1年。用EXCEL建立数据库,每日录入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进行电话追访或现场调查。结果通过监测获取了4类药品的每日销售数据以及每日销售的人次数据,建立基线及预警值。结论跨部门合作存在难度;症状监测需要连续的系统的收集数据,需要开发相应软件,提高数据处理的即时性;本次监测周期较短,处于收集基础资料、探索建立基线和预警值时期,在监测过程中未发现多发、暴发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执行的实际效果,以便更好地预防血液污染及献血者感染。方法:采用常规监测和目标监测两种方法对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及物体表面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常规监测和目标监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纯靠常规监测,意义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应增加目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从而减少血液污染及献血者感染。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79%,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约2.45亿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治疗控制率为37.5%。这些数据显示,虽然与十多年前的调查数据比较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高血压领域仍然存在着对高血压认知、治疗、血压控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艾滋病监测机制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掌握河南省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导河南省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河南境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时期艾滋病可能发生流行的特点,接行政区域,合理布局艾滋病监测哨点。国家级哨点按《全国HIV监测方案》进行实施,自定哨点以《全国HIV监测方案》为参考,增加有关流行病学内容和技术方案。结果:①河南省艾滋病传播途径呈现“一多两少”特点,即经血传播者多,母婴传播者少,性传播者少。②人群分布呈现“一高六低”特点,即既往有偿献血者感染率高。性病病人、暗娼、孕产妇、长卡司机、无偿献血人员、吸毒人群等6种人群感染率低。③河南省艾滋病流行趋势预计在今后几年呈低水平缓慢上升。结论:河南艾滋病监测机制经过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能较科学、较规范地监测艾滋病发生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监测是水环境污染监测的方法之一,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该文综述了目前在实际监测中已经应用的生物监测方法和涉及的水生生物种类,方法包括生物指数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生物毒性试验、生物残毒测定、生态毒理学方法等,涉及的水生生物涵盖单胞藻类、原生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和两栖类,同时,指出生物监测可以作为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水污染的生物监测也存在不足,比如监测方法的地域性限制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人禽流感预警监测系统,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为防范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选择佛山市5个区12个家禽养殖、经营、屠宰和加工单位作为人禽流感高危人群监测哨点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及血清学监测;对各级医院实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以及对农业部门反馈的动物疫情监测信息进行及时应对。结果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佛山市12个家禽养殖、经营、加工场所监测哨点无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1 700人,发现流感样病例19例;监测207名家禽从业人员,检出H5抗体阳性1例、H9抗体阳性24例,未检出H7抗体阳性者;哨点医院未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及人禽流感病例。结论佛山地区高危人群中存在发生人禽流感散发病例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及采取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心,为了自身的健康免受危害,室内环境监测也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一项调查表明:2001年有接近七成(68.2%)的北京居民愿意进行室内环境监测,而上一年度人们还不知道室内环境监测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室内环境监测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检测服务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切忌一味从经济利益出发。  相似文献   

11.
营养监测     
“营养监测”(Nutritional Surveillance)这个词是1972年提出的。营养监测与营养调查有所不同。调查是客观反映情况,监测是用权威的、怀疑的态度来寻找存在的问题。它要了解在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少人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下?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营养问题?谁得了这些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持续了多久?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监测     
<正>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健康事件、卫生问题的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和解释后获得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或机构,用以指导制定、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策略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并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感冒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至1990年6月,上海市共经历7次甲3型和4次甲1型中小程度的流感流行,分离到不同的病毒变种。甲3型和甲1型变种在本市交替流行间隔为1~2年左右。夏秋季和冬春期是本市流感活动高峰期。夏秋季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冬春期常在我国北方和北半球一些国家引起流行。夏秋季流感疫情较平静,至冬春季流感病毒可出现进一步变异,引起较广泛流行。提供流感流行预测,为及时制备疫苗进行有效预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资料,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实现<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吉林省于1990年开始参加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1991~1995年在全省开展了孕产妇死亡动态监测科研项目,1996年至今在全省全面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目前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已在全省全面开展,已建立了一整套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管理、检查、评审制度,大幅度地减少了漏报,确保了监测质量,使监测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常匆性作血铅、血锡含量水平调查.结果均低于国内部分地区的血铅、血锡值水平。血铅和血福含量中位数分别为50.93、.:L、。56,‘:,L.同时提出了该人群血铝、血福水平95%el的上限值应为64L‘sL和l竺L“L。(郑淑鹏)1971非职业暴露美国人群及怀疑暴露者血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英」·、S、[ey nLelin ehel-n.一1994.40(7)一1401 对某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Dc:)的暴露一般发生在工业化国家。作者发明了一个方法.在1合川全血中测量了32种vocs。这种方法的净化和描获装置由Tekmar Lsc 2000净化捕获浓缩器构成.外加ALS 2016自动采样器。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监测     
工业毒理学或环境毒理学在研究接触-反应关系时,均要用生物监测方法。一、什么是生物监测? 监测的原意为“对一变量作不同时间的连续测定”,包括对测定时的大气压、温度、辐射等所作的校正。职业与环境卫生所采用的环境监测是指对空气、食物、水中作用物的外接触进行连续或间歇的测定,包括其浓度、数量和强度以及接触次数和持续时间。生物监测是指通过对生物材料的分析以了解内接触的情况。此类监测通常不能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健康监测     
编者按工厂保健医生、农村乡村医生怎样开展临床预防医学呢?我刊编辑部主任傅善来学习国外一些做法,结合我国实际编写《健康监测》一文,值得大家借鉴,并望各地经过实践,再总结成文,寄给我刊,以不断充实完善。据报载,中科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为52.23...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感冒监测王桂珍,董杰,于秀琴,张秀英,贾崇玲吴秉仁(指导)本文对1958~1995年我区流感流行情况及流感病原学、血清学监测资料作一对比分折,并对流行趋势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病原及血清学实验参照文献方法[1]血清采自呼市地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9.
20.
生物监测     
定义 生物监测可以下定义为:对能指示有毒物质摄取的,有选择的,已验证的一些指标的常规测定活动,其目的是防止健康损害。生物监测不能与健康损害的早期检出相混淆,后者是围绕健康筛检和早期诊断的许多方面的一个广泛得多的概念。 在文献中,生物监测名词的应用并不一致。有些学者将此概念包括一些生理反应,例如肺功能测试;甚至于在许多种生化测定之外,还加上了疾病的早期诊断;而其他学者认为生物监测主要是,对有毒物质、其代谢产物、或其特殊的早期效应的生物化学测定。本文中,我们使用后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