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6±15)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5)mL 平均住院(15.3±3.5)d 平均卧床时间(5.0±0.9)d。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优16例,占33.33% 良27例,占56.25% 可4例,占8.33% 差1例,占20.08%。优良率89.58%。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1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手术时间、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输血700ml,住院期间未见感染、静脉栓塞,术后随访2~5年(平均2.5年),未见假体脱位、松动,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5分(75~9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某些类型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取出患者股骨内固定物,对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部功能,统计并分析患者手术前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Harris评分。结果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无中毒、过敏等症状。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年,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16例患者均未出现脱位、坠积性肺炎、褥疮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81.6±8.7)与术前(44.1±9.3)比较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患者髋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康医学》2019,(16)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效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卧床保守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5±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优于卧床保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伽玛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选择最佳康复时间.方法 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术后第1天,对照组术后第6天介于康复训练计划.并统一制定计划,分步骤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钢丝张力带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5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32例;年龄75~98岁,平均84.4岁;左侧30例,右侧23例致伤原因:跌倒伤44例,交通伤8例,压扎伤1例.按Evans-Je...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55例(91.67%)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共58例(96.67%)完成研究;观察组术后1年Harris疼痛评分(42.12±0.97)、步态评分(30.25±1.17)、日常生活评分(12.29±0.78)、体征表现评分(0.24±0.13)、查体结果评分(4.22±0.30)和总分(89.12±5.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5.59±4.91、26.79±3.25、11.51±1.74、0.89±0.45、3.85±0.45、78.63±10.75)(P<0.05),2组患者阳性体征表现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44.83%)(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对老年IFF行THA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并发症。但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随访时间较短,今后有必要进行大宗病例的远期随访。本研究就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主要并发症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28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组2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失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2年疼痛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总时间明显长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失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的患者(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短期疗效无明显区别,但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与静脉联合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镇痛处理,观察组患者则行硬膜外与静脉联合自控镇痛,对两组不同时段(术毕、术后6 h、24 h)血浆DA(多巴胺)、E(肾上腺素)、各时间点(镇痛泵开启后4 h、8 h、12 h)NRS评分及R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血浆DA、术后24 h血浆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痛泵开启后4 h、8 h时NRS评分、开启后4 h、8 h及12 h时R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的3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良好,老年患者应激反应少,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THA组100例与PFNA组100例。THA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采用MedliD’Aubigne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PFN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FN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PFN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笫五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髋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为微创关节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微创关节置换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92.0%vs 84.0%),微创关节置换组临床疗效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0,P=0.017);微创关节置换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平均引流量均少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微创全髋置换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长、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及髋关节恢复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可有效缩短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升其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is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NH组和对照组(n=2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H后30min、术毕、术后1天和术后3天PAC-1和CD62P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除麻醉诱导前,其他各时间点纤维蛋白原受体(platelet activation complement-1,PAC-1)、P-选择素(P-selectin,又命名CD62P)和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H组血液稀释后30min、PAC-1、CD62P和PLT水平都降低;术毕PAC-1和CD62P进一步活化,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PAC-1和CD62P逐步下降,术后3天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LT术后各时间点,逐步回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行ANH能抑制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对预防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入院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50例,设为髋关节置组(A 组);行股骨头置换术者48例,设为股骨头置换组(B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以上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与 B 组相比,A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 Harris 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 >0.05);A 组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78.0%和56.0%,均显著高于 B 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效果,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更优于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9例(33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另选取于该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9例(33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和78.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0±3.3)分和(70.9±2.6)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7.4±2.2)分和(84.1±2.9)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7.2%,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二期翻修术治疗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二期翻修术治疗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1例(11髋)≥75岁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用一期取出假体清创植入间隔器,二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处理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18.5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7.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9个月再发感染,行Girdlestone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