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钙过负荷与延迟性肌肉损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习惯运动,特别是大强度离心运动结束一段时间后,运动的肌肉组织常出现一系列的炎性或退行性变化,我们将这种运动结束后出现的肌肉损伤变化定义为延迟性肌肉损伤。本文对这一类型的肌肉损伤的发生特点以及与细胞内钙不可逆增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内钙过负荷在细胞损伤的早期即已出现,研究首次提供了延迟性肌肉损伤过程中细胞内钙过负荷的直接证据,并发现肌肉损伤过程中肌细胞变性坏死呈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和反应合成了牛磺酸钙 ,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其组成为Ca(NH2 CH2 CH2 SO3) 2 ,并测定了它的溶解度。该方法简单 ,产率和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钙制剂目前品种较多 ,应用也较多。由于钙盐有兴奋心脏的作用 ,在注射用钙制剂时可因滴速控制不当 ,引起不良后果。口服钙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多见。本文报道 1例口服益钙灵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 女 ,35岁。因缺钙 ,遵医嘱口服益钙灵胶囊 (保定益钙灵厂 ,批号 970 910 ) 30 0mg× 2粒 ,1次 /d。第 1次服药约 10min后 ,出现全身无力 ,大汗淋漓 ,恶心 ,腹部绞痛 ,内急。解便后所有症状均缓解 (大便颜色等均正常 ,排出肠炎的可能 )。停药两天后 ,患者按上述方法口服益钙灵 30 0mg× 2粒后 ,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同样是解便后全部症状缓解。患者在口…  相似文献   

4.
用配位法直接测定牛磺酸钙中的钙含量时 ,由于牛磺酸根与钙的配位作用而使终点变色不明显 ,无法准确判断终点。经改用返滴定法测定牛磺酸钙中的钙 ,终点变色敏锐 ,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钙/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2+/calmodulin kinaseⅡ,Ca MKⅡ)在大鼠海马发育中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出生后第1、7、14、21、30和50天的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海马Ca M和Ca MKⅡ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海马Ca M及Ca MKⅡ在出生后第1天时表达较弱,第14~30天均快速增加(P<0.05或P<0.01),呈增量表达;第50天后表达持续在高水平(Ca MmRNA和Ca MKⅡmRNA相对值分别为2.242±0.154和2.418±0.329;Ca M蛋白和Ca MKⅡ蛋白相对值分别为0.782±0.061和2.194±0.256;P<0.05或P<0.01),但较出生后第21天已有减弱趋势。结论 Ca M和Ca MKⅡ在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具有一定的时序性,此模式可能与突触的发育及脑成熟变化密切相关,也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人晶体上皮环磷酸腺苷、钙、钙调蛋白的含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与老年性白内障晶体相比较.结果是正常晶体钙与cAMP呈负相关性,钙调蛋白与cAMP呈正相关性,提示正常人晶体上皮的Ca-CaM系统与cAMP系统关系密切,CAMP促使晶体排除钙,而cAMP环化酶对钙-钙调蛋白敏感.老年性白内障晶体上皮cAMP含量下降、钙含量升高,cAMP与钙呈负相关性,提示白内障晶体cAMP含量的降低可能与钙含量升高有关,是白内障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甙对颅脑损伤后Ca2+、CaM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探讨三七总皂甙对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Ca^2+、CaM含量的影响及其对颅脑损伤后的治疗效应。方法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放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及脑组织中Ca^2+、CaM含量;分析PN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对神经元中钙信号的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非常重要。过去30年间,多种荧光钙成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神经元群落的功能活动成像研究中,并可结合特异性标记物用于记录特定类型的神经元群落功能活动。为实现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神经活动分析的目标,需要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运动校正、胞体识别、钙信号提取、尖峰反卷积等一系列预处理。然而目前人工预处理耗时费力,亟需计算机自动化分析技术辅助,通过计算机技术快速修复视频中的抖动,识别单个细胞的位置和轮廓,以及提取其活动轨迹、推断动作电位尖峰。该文对近年出现的钙成像数据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在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钙超载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在静息条件下和持续电流去极化条件下,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大电导钾通道特异性阻断剂Iberiotoxin灌流前后,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和动作电位频率的变化,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加Iberiotoxin)和对照组,采用显微荧光测钙法,观察Iberiotoxin对高钾条件下神经细胞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静息条件下,Iberiotoxin灌流(100 nmmol/L)对神经元细胞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游离钙浓度无显著影响.持续去极化电流刺激实验中,Iberiotoxin灌流前动作电位频率为(10.4±3.0)Hz,灌流后为(13.8±3.7)H2(P<0.05);Iberiotoxin灌流前游离钙浓度较静息值高(14.21±16.98)nmol/L,灌流1 min后游离钙浓度较静息值高(44.07±34.4)nmol/L,比灌流前显著增加(P<0.05).高钾溶液(20 mmol/L KCl)诱导神经元游离钙浓度升高,而Iberiotoxin灌流(100 nmmol/L)则使游离钙浓度进一步显著升高.结论 生理条件下,大电导钾通道不参与神经元游离钙浓度和兴奋性的调节;但在受持续去极化刺激或高钾条件时,阻断大电导钾通道对神经元游离钙浓度和兴奋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提示大电导钾通道参与神经细胞游离钙水平的调节,在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钙超载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钙透析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骨化三醇小剂量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同时应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共59例,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用小剂量骨化三醇(罗盖全)口服治疗,每次0.25-0.5μg,1/d,于每晚睡前服用;碳酸钙(钙尔奇)每次1500mg,1/d,午饭时服用。透析采用稀释后浓度为1.25mmol/L的碳酸低钙透析液,观察透析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PTH。结果:3个月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血磷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钙磷乘积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PTH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维持性血透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口服小剂量骨化三醇(罗盖全)治疗过程中,应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有效避免高钙血症及转移性钙化的出现,同时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在美国、欧州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人患此症,其中绝经后妇女所占比例较大。美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2400万,其中45岁以上女性患者有1500万~2000万。我国约有6300万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有份调查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钙磷代谢紊乱与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将68例CAPD患者根据透析剂量及颈动脉钙化程度分组,观察颈动脉钙化与血钙、血磷等各生化指标的关系。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腹透患者颈动脉钙化程度。结果 68例CAPD患者中不同程度颈动脉钙化者51例(75.0%),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钙化程度增加(P<0.01);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C反应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而血浆白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钙化,其钙化程度与营养状态、透析时间相关,患者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炎症状态、低白蛋白水平是颈动脉钙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含有E-钙黏蛋白(cadherin)基因和N-钙黏蛋白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E-钙黏蛋白启动子和N-钙黏蛋白启动子的活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乳腺癌细胞ZR75-1基因组中扩增出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启动子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basic中,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后,将其转染至乳腺癌细胞ZR75-1和肝癌细胞HepG2中,检测启动子的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E-钙黏蛋白启动子序列正确;荧光素酶活性实验表明,E-钙黏蛋白启动子和N-钙黏蛋白启动子在乳腺癌细胞ZR75-1和肝癌细胞HepG2中表达都具有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E-钙黏蛋白启动子和N-钙黏蛋白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筛选调节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表达的转录因子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肝素钙皮下注射法不同部位对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素钙皮下注射法(简称H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我们对42例冠心病患者行肝素钙H法后对局部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不同注射部位对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比较了三角肌部位与腹部H法对抗凝作用的影响。1 观察对象与方法冠心病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69岁。其中心肌梗塞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例。均为首次应用皮下注射肝素钙者。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法肝素钙治疗,每日7500W,5~7d为一疗程,可行1~2个疗程。注射部位分别采用三角肌部位或左下腹部。记录注射次数与皮肤瘀…  相似文献   

16.
钙尔奇D治疗妇女经前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经前综合征是指周期性出现的烦躁、乳胀、腰酸背痛等一系列症状,一般在月经前7~14天出现,行经后即消失,青壮年发病率高。我部门诊自1995年1月~1996年1月,采用口服大剂量钙尔奇D,治疗较严重经前综合征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年龄15~47岁。未婚9例,已婚21例。病程2~10年。主要表现:经前、经期不同程度的痛经、乳胀、烦躁、腰酸背痛等症状。均采用每日口服钙尔奇D1200mg。于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服,服至  相似文献   

17.
失血性休克时心肌细胞钙失敏及钙增敏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血性休克中晚期,心肌细胞内出现Ca^2+超载,并使心肌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下降,导致心功能障碍,此时应用传统强心药并不能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反而可能加重心肌细胞内Ca^2+超载。近年来研究发现一类主要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对Ca^2+的敏感性的新型强心药-钙增敏剂,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扩血管特性能改善心肌舒张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而不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王宝仁  贺晓  王欢  吴琼 《武警医学》2008,19(3):217-22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CAPD)患者钙磷代谢平衡的调节及肾性骨病的防治.方法 所有患者化验血钙、血磷、肌酐、甲状旁腺素等生化指标,而后根据不同的残余肾功能、钙磷乘积值、透析液日交换剂量、透析时间长短分组.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钙磷乘积升高组血磷、甲状旁腺素值高,透析时间长(P<0.05);随透析剂量增加血磷、血肌酐值下降(P<0.05);残余肾多的患者血磷、钙磷乘积值降低(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以钙磷乘积及血磷升高为突出表现.残余肾功能对于血磷的清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磷酸八钙前驱体法制备β-磷酸三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文针对传统制备β-磷酸三钙(β-TCP)的湿法工艺中存在的固液分离困难,不利于β-TCP工业化的缺点,提出了采用磷酸八钙前驱体制备β-TCP的新工艺。方法与传统的以硝酸钙Ca(NO3)2或氢氧化钙Ca(OH)2作为钙源来制备β-TCP的方法不同,本文采用碳酸钙CaCO3作为钙源与磷酸配料反应制备β-TCP,并且详细考察了加料方式、反应物浓度、乙醇洗涤、煅烧温度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结果虽然经XRD谱图证实这种反应得到的前驱体为磷酸八钙[Ca8H2(PO4)6·5H2O,OCP],而不是传统方法中得到的缺钙型无定形羟基磷灰石(HA)。但对产品的XRD分析表明,该前驱体经950 ℃下煅烧2 h后得到了粒度细而均匀,结晶良好的β-TCP粉体(d50=3-12μm)。结论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本方法不但具有反应速度快、固液分离容易等优点,而且反应过程中未引入杂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