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南预防医学》2021,(不同时)
目的分析荆州市不同时期一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9年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资料,根据发病率高低,将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分为2011—2013年(高)、2014—2016年(中)、2017—2019年(低)3个时期,采取趋势面、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3个时期一二期梅毒在时空上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1—2019年,荆州市累计报告一二期梅毒4 715例,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趋势面分析得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高发区域逐步从西北部(2011—2013年)向中部转移(2017—2019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在2011—2013年、2014—2016年呈正相关,且有空间聚集性(Moran’s I=0.333 6、0.210 5,均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一二期梅毒高值聚集区2011—2013年主要集中在公安县、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4—2016年主要集中在荆州区、沙市区、监利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7—2019年主要集中在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主聚集区在公安县、江陵县,共24个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为2011年4月11日至2011年8月15日(RR=4.14,LLR=93.55)。结论 3个时期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均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逐步缩小,2017—2019年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为疫情高发地区,应加强对该地区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简称《梅控规划》)中期评估前后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变化。方法 收集2012-2019年荆州市梅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时空扫描等方法分析两个时期时间、人群、地区分布及时空上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9年报告一二期梅毒3 860例,年均发病率为8.47/10万,2012-2015年一二期梅毒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2016-2019年下降为4.58/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12,P<0.001);2012-2015年以女性为主,2016-2019年男女相当;职业上均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一二期梅毒高发区域逐步由2012-2015年中西部地区的61个乡镇,缩小到2016年的1个乡镇,2017年以后无聚集区域。结论 《梅控规划》中期评估以来,一二期梅毒防控成果显著,发病率显著下降,诊断报告进一步规范,高发聚集区域逐步缩小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3.
4.
<正>梅毒是一种极大危害人群健康的性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危人群中疫情上升迅速。1994年以后增加更快,特别是近3年,国家性病监测信息系统显示我国梅毒的发病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黑龙江省2009-2011年每年梅毒报告病例则以平均每年12.44%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梅毒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1-2016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4.45/10万,时间上呈不断上升趋势(χ2趋势=31.532,P<0.001),由2011年的8.56/10万,上升至2016年的19.75/10万,上升130.72%。山东省梅毒的构成以隐性梅毒为主,占43.07%。女性梅毒的发病率(14.86/10万)明显高于男性(13.7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348, P<0.001)。以35岁~年龄组为峰值,发病率最高,为23.66/10万。25~<55岁是山东省梅毒的高发年龄,发病率在14.97/10万以上。青岛、威海、烟台梅毒的发病率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16.41/10万、15.24/10万、14.98/10万。梅毒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32.22%。 结论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控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加强大众梅毒知识宣教,普及梅毒血清学筛查,对进一步降低山东省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 - 2016年一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梅毒防控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梅毒的发病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浦东新区各街镇的人口数来源于上海浦东统计年鉴,街镇的边界地图使用国家测绘局2015年版shp格式的地图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整理分析数据,采用SaTScan 9.3的回顾法泊松模型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采用ArcGIS 10.5将扫描结果可视化。检验水准 取0.05。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 - 2016年一二期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45.78/10万、40.91/10万、40.49/10万、39.09/10万,发病类型以一期梅毒为主,占58.57%,性别以男性为主,占64.14%,年龄以20~60岁的青壮年为主,占77.65%。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每年的8月份左右出现发病的高峰,高峰月份的发病人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趋势卡方检验χ2 = 0.001,P = 0.047)。发病时间聚集出现在2013年1月1日 - 2013年9月21日期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包括高桥、塘桥、三林、周浦等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空间聚集区域有7个、时空聚集区域有3个(P<0.05)。 结论 通过对一二期梅毒的时空聚集性研究,可为梅毒防控措施的科学制定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特征,为该地区的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南省周口市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周口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5 4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45/10万。其中甲肝8例,占0.15%,乙肝3 698例,占70.49%,丙肝1 504例,占27.73%,戊肝216例,占3.98%。不同年份乙肝、丙肝报告发病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不同年份甲肝、戊肝报告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月均有乙肝和丙肝的病例报告。乙肝1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423 例,占发病总数的11.44%。丙肝6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168例,占发病总数的11.17%。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年龄最小病例为0.5岁,年龄最高97岁。乙肝和丙肝病例均以30~44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45~59岁。乙肝和丙肝病例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乙肝、丙肝病例主要以农民为主,分别为52.46%、35.90%,其次是居家或待业者,分别为21.31%、17.82%。各县市均有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生,其中乙肝病例所占比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郸城县(15.55%)、扶沟县(13.06%)、沈丘县(12.36%);丙肝报告病例数排前3位的是沈丘县(14.10%)、项城市(12.77%)、郸城县(12.43%)。结论 2019—2021年周口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肝是主要发病类型,病例主要以男性、中青年、农民为主,防控措施的制定应结合以上特征进行制定,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济南市天桥区2011年1月—2020年12月梅毒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1月—2020年12月天桥区的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20年12月,天桥区累计报告梅毒2 422例,其中男性占55.97%,女性占44.43%.以性活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南京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病例特征,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1—2019年登记的现住址为南京市的≥65岁老年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京市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76.61/10万,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30.05%,但老年病例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老年肺结核男女比例3.12∶1,病例数以65~69岁年龄组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以80~84岁组(164.88/10万)最高,女性以85岁及以上组(40.88/10万)最高。农民(40.36%)和离退休人员(39.85%)位居老年患者职业前2位,老年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分布上,高淳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54.87/10万),中心城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病原学阳性率、就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 南京市老年结核病防控应关注老年男性及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村地区,加强主动筛查、治疗管理和医疗保障,加大健康宣教,减少就诊延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梅毒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2005-2011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未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网络报告的梅毒疫情数据和人口信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导入GeoDa 0.95i和SaTScan 9.1.1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确定梅毒时空热点区域。结果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报告的梅毒总病例数为1 841 217例,年发病率为20.07/10万。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梅毒病例时空呈明显聚集性分布。除2011年,2005-2010年全局型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提示,2005-2009年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处于(高,高)区域,2006-2008年重庆处于(高,低)区域,2011年中国大陆所有地区均未处于(高,高)区域。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1个一级聚类区域和5个二级聚类区域。一级聚类区域位于2009-2011年的上海、浙江地区;5个二级聚类区域分别为2009-2011年的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2009-2011年的新疆地区,2010-2011年的辽宁、吉林地区,2011年的甘肃、宁夏、陕西、四川、重庆、山西及内蒙古地区,2008-2010年的北京、天津地区。结论梅毒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各时空聚集区将为我国制定梅毒防控策略和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西安市水痘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水痘病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西安市累计报告水痘病例7 920例,年均发病率为31.03/10万;发病集中在4—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形成两个发病高峰,其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1.89%;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托幼儿童中;以城区和邻近城区的地区发病为主。结论目前水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病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该病种纳入法定报告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武汉市梅毒报告发病率与人群梅毒估计感染率,评价武汉市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导出2010-2015年武汉市梅毒病例报告数据,分析网上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通过武汉市疾控中心获得四类高危人群的人群规模和感染率数据,通过武汉市21家医疗机构收集献血者、住院病人、孕产妇开展梅毒筛查检测的数据。应用Workbook法,估计武汉市全人群梅毒感染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结果 2010-2015年,武汉市显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趋势=-25.206,P<0.01),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Z趋势=8.639,P<0.01),全人群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Z趋势=185.036,P<0.01)。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和全人群梅毒感染率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133)。 结论 人群梅毒感染率估计是对网上梅毒报告数据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梅毒疫情变化趋势进行客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15.
2011—2012年临清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清市2011—2012年444例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1-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临清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44例,年平均发病率28.94/10万;发病高峰在2011年10—12月及2012年1—4月,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15岁,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2.67: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该病重在预防,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13-2017年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先天梅毒儿童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提高贵州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7年贵州省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相关信息,对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先天梅毒儿童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定量分析.结果 5年来,在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腮腺炎病例数8 043例,年均发病率为37.84/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主高峰为4-8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7.20%;次高峰为12月及次年1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11.96%.年龄以4~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72.72%.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8.38%,19.07%和16.24%;男女性别比为1.85∶1.结论 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加强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切实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8-2012年西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西安市的梅毒报告发病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西安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发病率为10.66/10万。梅毒发病以Ⅰ、Ⅱ期和隐形梅毒为多,其合计构成占全部病例的96.78%。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20—34岁,在该年龄段女性病例多于男性(P〈0.01)。梅毒的多发年龄段为20—49岁,该年龄段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5.69%。结论西安市梅毒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需加强针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以降低梅毒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