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67-72
目的分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布的诊疗方案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1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防治方案,通过文献筛选整理,删除重复过高的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使用药物种类、归经以及选药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不同方案的中医治疗区别,以及各省的中药参与救治率。结果纳入各省27份诊疗方案,198味药物,核心药物“杏仁、石膏、麻黄、甘草、茯苓、黄芩、草果、陈皮、藿香、白术、连翘、厚朴、槟榔、陈皮、半夏、苍术”,最常见功效为清热解毒、清热泻火,归经以肺、胃为主,最佳常用配伍药物为麻黄与杏仁。结论辨证以湿为核心,病位以肺为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为主,药物使用针对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基于古代医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补宗气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古代医案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例医案,共计9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高达274次。通过对核心药物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可知,古代医案中用于调补宗气的前4位高频药物依次为茯苓、熟地黄、当归、甘草。结论:古代医家在调补宗气时,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三种药味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肾经,功效以补虚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199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被期刊网收录的有关儿童哮喘发作期的处方,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根据所收集的有效资料所示证型,按痰哮证和外寒内热证进行方、药等数据的录入,以SPSS modeler 18软件,通过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网络图等数据挖掘方法,针对以上2证分析儿童哮喘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4篇,涉及114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为392次。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前3位痰哮证为半夏、苏子、杏仁,外寒内热证为麻黄、石膏、杏仁。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单味药物功效频次分析。2味、3味、4味药物配伍Aprior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及使用频次≥3的药物网络图分析。结论结合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网络图三种方法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更有临床指导意义。得出中药治疗儿童哮喘痰哮证常用二陈汤合三拗汤,用药以化痰止咳、平喘解痉的药物为主,兼以活血、清热而治哮;外寒内热证哮喘常用越脾加半夏汤合定喘汤,用药以止咳喘、散外寒、清里热的药物为主,兼以化痰、敛肺而治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医案》(第五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和营卫的用药规律。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医案》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6首方剂,合计301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3 787次。对核心药物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中华医典·医案》收录的用于调和营卫的前4位高频药物分别为茯苓、当归、甘草、陈皮。结论历代医家在调和营卫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脾经,功效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文数据库中有关耳鸣治疗的明清医案,采集医案中处方药物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分类及功效、性味、归经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耳鸣治疗医案98篇,涉及方剂209首、药物160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114)、甘草(73)、党参(48)、当归(47)、半夏(45);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类分别为清热类(336)、健脾类(200)、祛湿类(148);药性以寒性(729)和温性(506)为主,药味以甘味(901)、苦味(745)、辛味(276)为主。对使用频次 20的29种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核心药物聚类组,当相对距离为1时,得到4组4味核心药物聚类组。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以清热、健脾、祛湿等为主,临床不应局限从肝肾角度用药,还应注意调理脾胃及心经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主要检索目标,纳入中医药复方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文献,提取药物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分别对高频药物对药、三药组合、四药组合、五药组合、六药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51篇,涉及中药181味,共计使用2612频次,使用频次15的药物共44味。关联规则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高频药物组方中,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紫苏子、莱菔子;三药组合为半夏、紫苏子、陈皮;四药组合为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五药组合为半夏、桑白皮、黄芩、杏仁、甘草;六药组合为紫苏子、桑白皮、黄芩、杏仁、半夏、甘草。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的用药是以祛邪为主,重在清肺化痰、宣肺止咳、降气平喘。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170首,涉及中药239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杏仁、甘草、防风、黄芪、白术;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甘草-杏仁、黄芪-防风、杏仁-地龙、黄芪-白术、白术-茯苓。其中甘草-杏仁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总方剂的23.5%。进而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组方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止咳平喘、抗敏为主,兼以清热利水、补气,进而揭示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此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1970年1月—2022年10月收录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使用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病例分析、医案及文献。将处方组成和治法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处理后,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利用数据挖掘模块对四气、五味、归经及高频中药使用频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1)急性青光眼。共纳入103首方剂,涉及206味中药,共1,128频次。四气以寒性最多(61味,29.61%),五味以甘味药最多(76味,36.89%),归经以肝经用药最多(59味,28.64%)。(2)慢性青光眼。共纳入103首方剂,涉及中药203味,累计频次为1,157次。四气以寒性最多(47味,23.15%),五味以甘味药最多(74味,36.45%),归经以肝经用药最多(87味,42.85%)。(2)高频用药频次:(1)急性青光眼。用药频次≥20次的药物有16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茯苓(41次,39.81%)、车前子(39次,37.86%)、甘草(36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古代名医治疗癫狂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病案库,以关键词进行数据筛选后,建立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医案数据库,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利用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寻找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23篇文献,涉及283首中药方剂,包含271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石菖蒲、茯神、人参、远志、黄连、半夏等;关联分析结果为茯神-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药物组合;聚类分析结果包含逍遥散、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方剂;核心处方为十味温胆汤加减。结论:数据分析显示古代医家治疗癫狂时以治“痰”为主,明辨病机虚实,依据辨证选择理气解郁、清利肝胆、通降腑实、补益心脾、滋阴降火、重镇安神等治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郭维琴教授辨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搜集经郭教授诊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医案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依次进行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治则治法、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并归纳总结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新方等。结果:纳入有效医案36例,处方146首,中药150味,其临床症状以乏力、胸闷胸痛、心悸为主;中医证候以心血瘀阻、心肾阳虚为多,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补气活血、温补心肾、温阳活血、滋补肝肾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率>50次者共14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常用对药有19组,角药有23组,4味药物组合有16组,5味药物组合有6组,6味药物组合有1组;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对药有5组,角药有21组,4味药组合有33组,核心处方为“党参、黄芪、丹参、红花、炙麻黄、淫羊藿”;熵层次聚类新处方有“炙麻黄-淫羊藿-川芎-生赭石”等4个。结论:郭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多虚实夹杂,以阳气虚弱为本,以痰湿阻络、瘀血内阻为标,临证以益气温阳活血为治疗大法,用药以补气、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中医药常用药物的组方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CNKI、CHKD、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期刊发表的文献、硕博士毕业论文,以中药复方单用/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临床观察治疗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常用药物进行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药常用药物的组方规律。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常用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置信度高的中药药对组合为炙麻黄、射干;三药组合为炙麻黄、款冬花、法半夏;四药组合为炙麻黄、紫苏子、法半夏、杏仁;五药组合为炙麻黄、紫苏子、法半夏、杏仁、甘草;六药组合为炙麻黄、款冬花、紫苏子、法半夏、杏仁、甘草。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药治疗以祛邪为法,表里同治,或以宣肺、温肺化饮为主,或以宣肺、清热化痰为主,并辅以虫类药物以熄风解痉平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国家及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所公布的NCP中医诊疗方案的用药规律及新方挖掘。方法 收集国家及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中医诊疗方案,提取方案中四诊信息及处方用药信息,共收集到处方76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方分析等方法,分析NCP中医诊疗用药规律。结果 对入选的76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本病治疗药物寒温并用,辛甘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主要是肺、胃、脾经,常用药物有杏仁、甘草、生石膏、黄芩、麻黄、连翘、茯苓、苍术、大黄、法半夏等,并得到新处方7首。结论 NCP治疗以辛温解表、清热解毒、化湿健脾、清肺平喘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片段搜索和相似性搜索的抗哮喘中药发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防治哮喘的常用化学药物结构信息筛选活性中药.方法:以Drugbank数据库中具有明确治疗哮喘的活性化学药物为基础,以活性片段搜索和结构相似性搜索为筛选方法,获得具有防治哮喘的中药成分;追溯活性成分的来源中药,并结合中医防治哮喘的治法治则,探讨进行组方.结果:以36个作用于8个靶点的化学药物为基础,通过活性片段搜索获得62个药效成分,相似性搜索获得10个药效成分,总计72个药效成分来自39个常用中药,包括麻黄、半夏、细辛、生姜、地龙、甘草、麦冬、紫菀和吴茱萸等已被证明具有抗哮喘作用的中药;结合热哮清热宣肺,化痰降逆;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中医治法治则,分别探讨组合了麻黄、半夏、生姜、甘草和麻黄、地龙、甘草两个作用于多靶点整体治疗的方剂.结论:应用片段搜索和相似性搜索的方法进行中药的发现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名老中医诊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用药规律,该文从构建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著作文献数据库中提取1 274例慢支病案和临床经验,先用Lantern 3.1.2(孔明灯)隐结构分析软件构建药物的隐结构模型并进行隐类诠释,再用SAS 9.1对药-药、药-症、药-证等不同字段间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通过挖掘发现1 274例慢支病案常用药物甘草、苦杏仁、半夏、陈皮、茯苓,药物类型止咳平喘药、补气药、清化痰热药,药味甘、辛、苦,归肺、脾、胃经,药性温、平、微温,常用有名方有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构建一诊147种药物隐结构模型得到44个隐变量,88个隐类,7个综合聚类模型;药-药二联有9组、三联50组、四联89组;对297例有两诊的病案经过诊次间的用药比较,得到药-症关联24组,二诊减少的药物有麻黄、苦杏仁、半夏等,增加的有茯苓、白术、党参等;药-证二联有20组,三联8组;对一诊前83位症状和前96味药物建模得到50个隐变量,101个隐类。名老中医治疗慢支时常用苦杏仁、半夏、陈皮、茯苓,药性偏温、偏甘,刚柔并济,归肺、脾、肾经;常用药组有白术和茯苓,细辛、五味子和半夏,茯苓、党参、半夏和陈皮。药症(证)关联有麻黄、苦杏仁、桂枝和痰少,半夏和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肺脾两虚证,苦杏仁和痰浊阻肺证、痰热蕴肺证、风寒犯肺证。隐结构模型可量化中医隐性知识,首次扩展至药物、药症层面,量化出不同变量在同一组数据中所处的主、次、兼地位。该研究得出的名老中医辨治慢支的规律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数据来源、分析方法、挖掘结果相对可靠、客观,可为其他疾病辨治规律的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小儿惊风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库至2018年8月关于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文献进行检索,通过数据筛选清理,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采取频数分析方法对方剂中使用药物种类、归经以及选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搜集文献处方64个,使用药物共计26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钩藤、僵蚕、连翘、甘草、白芍。所用药物的主要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息风定惊、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所用药物归经:肺、肝、心。药物平均剂量:约成人的四分之一。常用及最佳药对组合:僵蚕与钩藤。结论小儿惊风的方剂以清热息风,平肝定惊止痉为主,用药针对性较强。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可以反映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和用药传承及交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检索近3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5首方剂中共涉及119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25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33个(支持度15%,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苦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通过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治疗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17.
王志宏  张静  吴淑琼  陈丹  陈伟  汤涌  张众志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41-124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提取核心处方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处方,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11日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中医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基于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分析总结药物属性、用药频次、常用剂量、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9例,筛选处方709首,涉及中药251味,共有30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排在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茯苓、陈皮、燀苦杏仁,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主入肺、脾、胃经。药物组合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陈皮、茯苓”“炒白术、茯苓”“茯苓、燀苦杏仁”。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两两药物关联系数最高的是“款冬花、泽泻”。基于熵聚类法,提取10对核心组合,得到5个新方组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中,要重视肺脾胃同治,可适当多用温、寒、苦、甘之品,常用茯苓、陈皮、苦杏仁、法半夏、白术等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FD的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各种药物的实用频次、性味归经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共筛选中医药治疗FD文献1 513篇,处方161个,中药132味,归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现代文献进行用药规律研究,可获得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不能发现的隐性知识和信息,为临床治疗F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进行数据挖掘并探究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8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症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中药处方65首,涉及中药125味,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中药为桂枝(45次)、白芍(45次)。高频药对有桂枝-白芍、桂枝-大枣、白芍-大枣等。主要核心处方为白芍、桂枝、大枣、甘草、生姜、黄芪、当归。结论 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用药规律研究可指导临床应用,但须注意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和分析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医家治疗郁病的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频数分析:古籍用药频次前10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当代文献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2)聚类分析: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等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等各聚为一类。3)关联分析:古籍文献主要相关联的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当代文献中相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结论]古今医家都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主要病机,疏肝理气健脾是主要治法。但古代医家更侧重理气,且用药成分更为丰富,当代医家更侧重疏肝。古代医家以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为主药,体现了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则以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为核心处方,与逍遥散一致。对于郁病的诊治,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