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抗核小体抗体,将抗核小体抗体与疾病活动度(以SLEDAI评价)、抗双链DNA抗体、补体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抗核小体抗体在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9.5%)中为阳性,抗核小体抗体与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水平和血沉有相关性。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敏感性较高,是了解狼疮活动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诊断 ,过去一直以临床有各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 ,抗核抗体 (ANA)阳性 ,抗ds -DNA滴度增高 ,周围血找到狼疮细胞为依据。但一部分病人却在整个病程中抗ds -DNA、ANA均正常。SLE出现的自身抗体 ,弥补了诊断条件的缺陷。本文总结 2 5例SLE病例 ,评价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抗DS -DNA、ANA在SLE诊断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近 4年来我院住院病人 2 5例 ,其中 13例为SLE ,2例为狼疮脑 ,4例为狼疮肾 ,2例为重叠综合征 ,其中SLE +皮肌炎 1例 ,SLE +类风湿性关节炎 1例 ,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并回顾性分析84例SLE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同时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84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28例(33.3%),正常对照组无ANCA阳性。28例AN-CA阳性组中,狼疮活动18例(64%),56例ANCA阴性组中狼疮活动22例(39.3%),两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4例SLE患者中ANA检出58例(69.0%),正常对照组52例中2例ANA阳性,阳性率为(3.84%)。ANCA与ANA联合检测,ANCA阳性ANA阳性共70例,敏感性为83.3%,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P<0.01)。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SLE的诊断的敏感性,ANCA与狼疮活动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6例,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34例)、中度活动组(28例)和高度活动组(24例),同时招募同时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对照组,分析血清β2-MG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β2-MG、S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LB、补体C3及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活动度组患者血清中β2-MG、Scr、ALB、补体C3及C4水平均具显著性差异(P0. 05);血清中β2-MG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cr水平呈正相关(P0. 05),与ALB、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补体C4无显著相关性(P0. 05);血清中β2-MG、Scr、ALB、补体C3、C4水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中β2-MG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对1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和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炎)患者血清进行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LN)患者,AnuA阳性30例,阳性率58.82%,抗dsDNA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70.58%。而57例SLE无肾炎患者组中,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31.58%。AnuA+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6.27%。结论血清AnuA、抗dsDNA抗体与LN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两种抗体对LN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有关血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探讨其在实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和门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用ELISA法测定;抗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抗ENA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共检测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者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94.2%,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率为71.4%,抗SSA抗体阳性率为14.2%,抗SSB抗体阳性率为5.7%,抗Sm抗体阳性率为22.8%,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11.4%。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关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免疫荧光法测定病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 (ANA)由Frious等人于 195 7年首先报道 ,临床上用于对各类核成分抗体的检测 ,是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尤其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指标。但对用该指标诊断SLE定量的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按诊断性试验的研究设计对用ANA诊断SLE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1)金标准 :以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2 )病例组 :根据金标准诊断SLE患者 35例。均为自1997年 12月至 1998年 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人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经上一级医院确诊为SL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欧蒙的抗核抗体谱印迹法条带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AunA、抗Sm抗体,同时用欧蒙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依据治疗前后各个指标的变化,筛选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较强指标。结果:SLE患者中的AnuA的阳性率为89%,而其他抗ds-DNA抗体以及血清S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6%,63%,同时,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在SLE组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49.8%、43.1%和90%、86%、88%。因此AnuA在SLE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对于诊断SLE有着重要的意义。治疗后抗ds-DNA抗体以及血清Sm抗体显示阳性患者的数量虽然于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unA显示阳性患者的数量相比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Anu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SLE患者的重要指标,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瑞林 《健康大视野》2006,14(12):13-14
目的了解各指标与系统性红宽狼疮(SLE)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sICAM-2、sICAM-3及血清抗核抗体(ANA)、补体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调查;对6例SLE患者,分别于临床活动期、恢复期、静止期三个不同阶段采集血标本进行各项指标动态观察,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各粘附因子、ANA进行调查;全自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补体C3、C4;魏氏沉降法测定ESR。结果66例SLE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两组间表现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动态观察结果表明,SLE患者随临床病情改善,各粘附因子及ESR、ANA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补体C3、C4逐渐上升。经相关性统计分析,只有sICAM-1与ANA、C4的水平变化分别表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r=0.997,r=-0.993;P〈0.05)。结论粘附分子可能参与SLE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5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uA的水平,分析AnuA和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结果 53例SLE患儿中40例AnuA阳性,35例正常对照组AnuA均为阴性.AnuA在儿童SLE中的阳性率为75.47%,抗dsDNA抗体在儿童SLE中的阳性率为52.83%. 结论 AnuA对儿童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儿童SL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壮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和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壮族SLE患者180例,疾病对照120例和健康对照120例,分别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ENA抗体谱、抗C1q抗体、抗ds DNA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并探讨这些抗体与壮族SLE患者诊断、活动性、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SLE组抗C1q、dsDNA、AnuA、ARPA、AHA、Sm、nRNP、ANCA、AC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1)。抗ds DNA、Sm抗体诊断特异性>90%。活动组抗C1q、dsDNA抗体水平及AnuA、ARPA、AHA、ANCA、ACA阳性率均高于非活动组(P<0.01)。这些抗体与肾脏损害、关节炎、24 h尿蛋白升高、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沉加快、补体C3/C4降低相关。结论抗C1q、dsDNA、AnuA、ARPA、AHA、Sm、nRNP、ANCA、ACA抗体是壮族人群SLE诊断的重要指标,与疾病活动及病情发展相关,在壮族人群SLE发病及病理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抗C反应蛋白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确诊的SLE患者进行研究。结果SLE患者抗CR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在不同疾病活动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DNA抗体与C3、C4降低,在CR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抗CRP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抗CRP抗体可能通过影响CRP水平而参与SLE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外周血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与CD62P的表达及与发生血栓的关系.方法 对86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献血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32-GP1抗体滴度,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结果 (1) SLE患者中抗β2-GP1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发血栓组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 (2) SLE患者中CD62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发血栓组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且血栓组中CD62P的阳性率与抗β2-GP1抗体滴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抗β2-GP1抗体与活化血小板均与SLE的血栓形成相关,且活化血小板可能是抗β2-GP1抗体参与SLE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可溶性DcR3(Decoy receptor3)水平表达及与治疗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SLE患者51例,健康对照组1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DcR3浓度,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判SLE疾病活动性,分析SLE治疗方案中主要用药(泼尼松、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羟氯喹、白芍总苷)与血清可溶性DcR3浓度及SLEDAI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可溶性DcR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42,P<0.05),而且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373,P<0.01),SLE治疗方案中使用泼尼松组DcR3浓度比未使用组显著升高(P<0.05),而使用羟氯喹组却显著降低,此外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组比不使用组有较高SLEDAI积分。结论:血清可溶性DcR3在SLE中高表达,与SLEDAI呈正相关,治疗药物对血清DCR3浓度影响不明显,可以作为SLE诊断和评判疾病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目前国内对DP、DQ、DR位点等位基因同SLE的相关性已有报道 ,但等位基因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报道较少 ,本研究旨在发现与安徽地区汉族SLE患者相关联的等位基因 ,以及该基因与自身抗体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血标本收集 :①病例组 :对 2 8例SLE患者采集血标本。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ARA) 1982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其中女性 2 5例 ,平均年龄 (37.14± 13.2 4)岁 ,男性 3例 ,平均年龄 (2 5 .6 7± 8.33)岁。②对照组 :共 2 8名 ,来自与病例相同医院且无血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血管生成素2(Ang2)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SLE患者65例,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将SLE患者分为中重度组(SLEDAI≥10分)(n=34)和轻度组(SLEDAI<10分)(n=31),统计2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FIB、Ang2及uPAR表达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65例SLE患者中,中重度SLE疾病活动度发生率为52.31%,轻度SLE疾病活动度发生率为47.69%;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肾损害、血清FIB、Ang2及uPA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IB、uPAR表达水平升高,Ang2表达水平降低是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FIB、uPAR表达水平与SLEDAI成正相关关系(r=0.382、r=0.748,P<0.05),血清Ang2表达水平与...  相似文献   

18.
饶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82-184
[目的]探讨抗SSB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SLE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线型免疫印迹(LIA)法检测SLE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抗SSB抗体,并记录SL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其与抗SSB抗体的关系。[结果]74例SLE患者血清中25.7%抗SSB抗体阳性,30例对照组仅3.3%阳性,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25.7%,排除类风湿关节炎(RA)和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后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特异性为96.7%。抗SSB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抗SSA52抗体阳性及两者均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组(P均﹤0.05)。[结论]抗SSB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与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和或抗SSA52抗体阳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心磷脂抗体(ACA),分析其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探讨病毒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8-2012年医院就诊的100例SLE患者设为SLE患者组,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80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自身抗体ANCA、ACA,以及外周血中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特异性抗体,分析3种病毒感染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组ANCA与ACA的阳性率分别为21.00%、33.00%,对照组为3.75%、5.00%,SLE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人群中,SLE患者组抗EBV-VCA-IgA抗体阳性率61.90%,对照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人群中两组抗EBV-VCA-IgA、抗CMV-IgM及抗HC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V感染对SLE患者自身抗体ANCA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未发现CMV及HCV感染对SLE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岚 《职业与健康》2010,26(3):356-35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法分析。结果312例抗ENA抗体阳性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3.3%,荧光核型主要以颗粒型为主,抗Scl-70抗体阳性时则以核仁型为主,抗Jo-1抗体阳性的ANA荧光核型比较分散。另外检测的124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71.8%。结论抗ENA抗体类型与ANA荧光核型之间没有绝对的规律,临床检测自身抗体时需将两者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