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用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受试者30例,随机均分为3个剂量组,每组10例,剂量分别为每天0.84,1.68和3.36g,分2次口服,共10天。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定量培养。结果用药前后,其大便色泽、性状无明显变化,而大便pH值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01);用药后,3组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有增加趋势,均检出酪酸梭菌,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双歧杆菌较用药前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大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其他菌群数量无显著变化。不同性别健康受试者,小剂量组肠球菌、大剂量组双歧杆菌用药后男女有明显差异外(P〈0.05,P〈0.01),其他各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中的酪酸梭菌、双歧杆菌可在肠道定植、发育和增殖,并能抑制致病菌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放射性肠炎患者65例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目,并比较2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数目;统计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数目均多于治疗前(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大肠杆菌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皮疹2例、神经毒性1例、水肿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5%(4/6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放射性肠炎可提高整体疗效,且调节肠道菌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为早产儿尽早建立正常菌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早产儿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仅维持正常护理,不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早产儿均于出生后1d、3d、7d进行肠道菌群状况检查。并比较两组早产儿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及第7天摄入奶热量数。结果出生后第3天,观察组菌群正常率(85.00%)高于对照组(43.33%)(χ2=22.65,P<0.01);出生后第7天,观察组所有早产儿均建立正常菌群,而对照组正常菌群率仅为81.67%(P<0.01)。观察组早产儿抗生素应用天数(3.25±1.12)d,少于对照组的(5.41±2.31)d,病情稳定天数(7.43±2.05)d,短于对照组的(11.39±2.27)d,第7天摄入奶热量数(253.42±55.37)J/kg高于对照组(196.36±64.46)J/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52、10.03、5.20,均P<0.01)。结论早产儿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帮助其尽早建立正常菌群,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白头翁皂苷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方法 将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给药组灌胃白头翁皂苷,对照组灌胃空白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均给药7d.采集大鼠新鲜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测序及交互式分析,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比较两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结果 两组大...  相似文献   

5.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双歧杆菌生长的选择性促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豆低聚糖(SBOS)对肠道菌群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活菌计数法等微生物学方法.结果:SBOS体外应用在0.4mg/mL、0.8mg/mL对人婴儿双歧杆菌、人两歧双歧杆菌生长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口服给药,在20mg/kg时对小鼠肠道双歧杆菌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肠道其他菌群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SBOS能够选择性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冀建伟  付蕾  郑鹏远  张军 《中国药房》2012,(17):1543-1545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应激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蒙脱石散联用的协同作用。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2×108cfu)、蒙脱石散干预组(0.6 g.kg-1)及其联合干预组(双歧杆菌2×108cfu+蒙脱石散0.6 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后4组每日给药后以避水压力模型(WAS)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模型。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探针药物甘露醇80 mg、三氯蔗糖60 mg,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5、24 h尿液中甘露醇、三氯蔗糖的量及其比值,以评价肠道通透性。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24 h尿液中甘露醇的量及血清中CRF、ACTH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ACTH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有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对应激模型大鼠的肠道通透性有影响,其与蒙脱石散联用对应激所致的肠道屏障功能紊乱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抗生素饮水饲喂小鼠,观察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共有和特有OTUs、多样性和复杂度;PCA、NMDS、PCoA和UPGMA聚类树作多样本比较分析;聚类热图和柱状图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的改变。结果 饮水摄入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复杂度,升高优势菌群的总体占比,变形菌门的肠道细菌对抗生素的拮抗能力更强,并可能影响其功能。结论 抗生素具备改变肠道菌群的作用,需做好食品特别是饮用水受其污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组(给予莫沙必利5mg 口服,每日3次)49例,B组(给予乳果糖10~30mL 口服,每日3次)49例、C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 口服,每日3次)48例,D组(给予乳果糖10~30...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于治疗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儿科肠道门诊就诊的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腹泻患儿68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0人和对照组338人,两组患儿在抗菌、抗病毒、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泻药止泻等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结果 治疗组总的有效率在93.14%,而对照组则为8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于治疗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是十分安全的微生态调节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火麻仁油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油组(1 g/kg)和柳氮磺胺吡啶组(阳性对照,300 mg/kg),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0.5%聚山梨酯80,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0 d。从第4天开始,模型组、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连续7 d饮用4%DSS溶液以建立UC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和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显著增加,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上皮层发生脱落,炎症细胞浸润且入侵黏膜下层,肠腺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上述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慢性腹泻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差异.方法 对20例慢性腹泻、31例急性腹泻及20例对照组的粪便进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培养及检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减少(P<0.01),慢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减少(P<0.05).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比较,类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 急慢性腹泻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急性腹泻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茵胶囊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7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鼻饲肠内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茵胶囊,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腹泻、菌群失调发生情况,粪便中S-IgA含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鼻饲7d后.治疗组腹泻及菌群失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鼻饲前后粪便中S-Ig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鼻饲7d后粪便中S-IgA含量较前明显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鼻饲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肠内营养液加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减少腹泻发生率、肠道菌群失调率,有利于患者营养供应,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多发于妊娠晚期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母婴结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清胆汁酸水平是ICP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肠道菌群在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ICP密切相关。微生物疗法如益生菌的使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可作为治疗ICP的新思路。本文就ICP患者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肠道菌群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某些特定菌种(如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等)与ICP的发展密切相关,并总结益生菌改善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CP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段昆  高霞  耿婷  曹亮  肖伟  王振中 《中国药房》2020,(11):1320-1326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胶囊组(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1 000 mg/kg)、芍药苷组(15.0 mg/kg)、丹皮酚组(10.3 mg/kg)和苦杏仁苷组(12.1 mg/kg),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背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腹腔注射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模型。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的第4天起,正常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 d。在检测各组大鼠扭体次数和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其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采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和肠杆菌基因组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技术评价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增多,子宫组织中NO、MDA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道菌定植饮(DZY)对小鼠和斑马鱼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置DZY 3个剂量组0.41、0.82、2.46 g·kg-1·BW,连续灌胃30 d,测定灌胃前后小鼠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使用CM-DiI红色荧光标记青春双歧杆菌,DiO绿色荧光标记短乳杆菌;同时饲喂受精后5天(5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建立斑马鱼肠道菌群模型。将模型斑马鱼培养至6 dpf,移除短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分别给予DZY(1000、2000、4000 μg·mL-1)、阳性对照常欣卫口服液(8.30 μg·mL-1),并设置模型对照组。24 h后,每个实验组随机取10尾斑马鱼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肠道短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的荧光强度。结果:DZY对小鼠肠道中的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的数量,抑制了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给予1000、2000、4000 μg·mL-1 DZY都能显著增加斑马鱼肠道中短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的数量。结论:DZY能够在抑制条件致病菌的同时,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呼吸暂停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呼吸暂停新生儿110例,依据枸橼酸咖啡因给药方式的不同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患儿(55例)的首次负荷量为静脉滴注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 ml以输液泵维持30 min,24 h后取枸橼酸咖啡因5 mg/kg静脉滴注,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 ml以输液泵维持30 min,之后每间隔24 h用药1次。高剂量组患儿(55例)首次负荷量给药方式同低剂量组,24 h后给予枸橼酸咖啡因1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 ml以输液泵维持30 min,之后每间隔24 h用药1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至呼吸暂停症状消失后7 d停药。观察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患儿治疗第7日时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计数较高,而革兰阴性杆菌计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18%(54/55),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的87.27%(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日时,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第1日时,两组患儿治疗第3日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严重程度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第3日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8.18%(10/55),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5.4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破坏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因此,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使用剂量,降低药物对肠道微生态的损伤,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六和第三。近年来,微生物组这一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肠道微生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就肝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 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 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布拉氏酵母菌可稳定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控讨双歧杆菌制剂对大鼠肝硬化模型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晚期治疗组和模型组。预防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从不同时期开始给予喂服双歧杆菌制剂。实验第 11周末处死所有大鼠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测定血清转氨酶、白蛋白水平及血浆内毒素、NO含量。结果  预防组肝硬化病变程度轻 ,晚期治疗组病变程度介于模型组和预防组之间。预防组、晚期治疗组血清 ALT和血浆内毒素、N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5~ 0 .0 1) ,白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 ( P<0 .0 5 )。 结论  双歧杆菌制剂通过平衡肠道环境 ,减少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降低了血浆内毒素水平 ,对肝硬化病变起了稳定和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