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TOPSIS法)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评价标准建立的方法。方法创建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合理性应用点评细则,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加权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运用 TOPSIS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各病历医嘱与完全合理医嘱的距离即其相对接近程度系数 Ci,计算合理医嘱的比例,以评价用药合理性。对西安市第四医院 2018年 1—12月 336例住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336例病例中相对接近程度系数 Ci最高的为 1.0,最低的 0.3,18.75%( 63/336)为合理, 72.92%(245/336)为基本合理( 0.6≤Ci<0.8),8.33%(28/336)为不合理( Ci<0.6)。结论基于加权 TOPSIS法建立与实施人血白蛋白点评较为科学,该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临床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刘露  郑丹微  徐乐加 《中国药房》2022,(23):2917-2920
目的 基于加权逼近理想排序法(TOPSIS)建立人血白蛋白(HA)用于肝硬化治疗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并对HA药物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HA的说明书为基础,参照国内外相关肝硬化治疗指南和HA处方点评办法制定HA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利用加权TOPSIS法对2020年我院感染科诊断为肝硬化的住院患者使用HA的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制定的HA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包括基线检查、适应证、禁忌证、联合用药、用法用量等8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咨询专家设定了评分权重。评价我院1 068份病历使用HA情况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接近程度值(Ci),结果显示评价为合理病历(Ci≥0.8)有133份(12.45%),基本合理病历(0.6≤Ci<0.8)有576份(53.93%),不合理病历(Ci<0.6)有359份(33.61%)。主要的不合理问题为未进行基线检查、非适应证用药、禁忌证用药等。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HA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可以用于该药的合理使用评价。我院HA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使用较合理,应继续加强管理,以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法的阿扎司琼静脉用药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药物合理性评价方法,为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T3RA)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应用指南为依据,制订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防治CINV的合理性评价标准。随机调取彭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使用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的2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的200份病历作为观察组。基于加权TOPSIS法计算各评价病历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Ci),Ci≥80%评价为用药合理,60%≤Ci<80%评价为用药基本合理,Ci<60%评价为用药不合理。采用χ2检验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合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份对照组病历中,Ci≥80%的有9例(4.50%),60%≤Ci<80%的有43例(21.50%),Ci<...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9,(12):2190-2194
目的利用加权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进行泮托拉唑注射液的药物利用分层评价。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随机抽取使用泮托拉唑注射液的患者的出院病历,结合药物利用评价(DUE法)建立评价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模型(AHM)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运用TOPSIS数据处理法进行计算、患者属性分层和排序,评价各病历医嘱的合理性。结果 300份病历与完全合理值之间的距离Ci=0.7393,Ci≥0.6的病历占70.3%,应用基本合理。按适应证分层排序,Ci≥0.6的适应证有10个;Ci<0.6的适应证有2个,为手术预防应激性溃疡和防止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按年龄分层,超高龄和高龄患者应用最合理。结论运用加权TOPSIS法对泮托拉唑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整体排序、按患者属性分层排序,并评价是合理可行的。本院在泮托拉唑的应用超高龄和高龄患者的治疗性应用合理性更高,大部分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9,(2):281-285
目的促进癌痛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多学科讨论制订癌痛治疗合理性评价细则,并据此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本院2017年7-12月的60份癌痛病历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药学干预,干预后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评价2018年1-6月份60份癌痛病历,对比干预前后癌痛治疗合理性变化。结果 2017年7-12月60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最高的为85.19%,最低的为48.60%,大于60%的有44例(占73.33%);2018年1-6月60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最高的为95.32%,最低的为49.40%,大于60%的有55例(占91.67%)。药学干预前后癌痛治疗合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订的癌痛治疗合理性评价方法把影响癌痛治疗的多个因素结合起来,相对传统单个指标评价,评价结果更加简明扼要、直观、可靠。药学干预可以提高癌痛治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20):2759-2763
目的:评价我院头孢西丁用药合理性。方法:结合药物利用评价(DUE)建立头孢西丁合理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AHM)加权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运用TOPSIS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各病历医嘱与完全合理医嘱的距离,计算合理医嘱的比例,以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116份病历中合理病历占19.0%(包括完全合理的病历占4.3%,5份),基本合理病历占50.0%(58份),不合理病历占31.0%(36份)。结论:运用AHM加权TOPSIS法对头孢西丁进行合理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我院在头孢西丁的应用中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罗沙司他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为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合理应用罗沙司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罗沙司他的药品说明书、专家推荐意见和应用指南等制定罗沙司他药物合理性评价细则,并应用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116例应用罗沙司他的出院病历进行评价。结果116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Ci)大于0.9的15例(占12.93%),Ci在0.8~0.9之间的2例(占1.72%),Ci在0.7~0.8之间的27例(占23.28%),Ci在0.6~0.7之间的31例(占26.72%),Ci小于0.6的41例(35.35%)。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罗沙司他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药物合理性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院罗沙司他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在用法用量、治疗过程实验室参数监测和肾性贫血评估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罗沙司他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注射用环磷酰胺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对注射用环磷酰胺利用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相关资料建立我院注射用环磷酰胺DUE标准,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共238份使用注射用环磷酰胺的归档病历进行评价。结果:238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Ci)最高为1,最低为0.333,Ci≥80%的病历172份(72.27%),60%≤Ci <80%的病历26份(10.92%),Ci <60%的病历40份(16.81%)。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评价注射用环磷酰胺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直观、科学,且操作性强,对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及医院药事质量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TOPSIS)法对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相关文献,制定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标准。据此标准细则采用加权的TOPSIS对2018年某院80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病历评价中,相对接近度≥60%的64例(80.0%),50%~<60%的12例(15.0%),40%~<50%的4例(5.0%)。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方法能将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结合,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应加强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的宣教与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9,(1):125-128
目的建立本院肿瘤科艾迪注射液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TOPSIS法对本院肿瘤科艾迪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临床艾迪注射液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药品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作为参考,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制定艾迪注射液合理性评价细则。据此评价细则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本院2017年下半年的肿瘤科60例艾迪注射液归档病历进行评价。结果评价的60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60%的52例(占86.67%),相对接近度在50%~60%的7例(占11.67%),相对接近度在40%~50%的1例(占1.67%)。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艾迪注射液合理性评价将多个因素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更加简明扼要、直观可靠;相对传统单个指标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本院肿瘤科艾迪注射液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用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本院综合干预在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此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取2015 ~ 2017年的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的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的使用特点及变化趋势,并每年抽取200份肿瘤治疗病历,对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3年间肿瘤辅助治疗药物销售金额总体呈下降趋势,辅助药物药占比逐年下降,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人均费用逐年降低;各类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和DDDs排名前10的注射用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均趋于合理化;3年来人均注射用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品种数逐年下降,不合理用药现象逐年减少。结论:通过用药前、后综合干预措施3年来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的使用趋于合理,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师干预前后某肿瘤专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六合氨基酸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情况,探讨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2019年1—3月(干预前)、2019年10—12月(干预后)该院应用六合氨基酸注射液的出院病历各100份,分别从适应证、用法与用量和溶剂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六合氨基酸注射液不合理使用率从干预前的80%(80/100)降至干预后的56%(56/100),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六合氨基酸注射液在适应证、用法与用量和溶剂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经药师持续干预,上述不合理用药情况均有改善,尤其是用法与用量、溶剂方面改善明显,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适应证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围术期营养支持,其次为围化疗期营养支持、围放疗期营养支持,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持续干预有助于促进六合氨基酸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黎颖然  王桂凤  刘锐锋 《中国药房》2012,(22):2034-2036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将1-6月的327份病历设为对照组(干预前),7-12月的276份病历设为干预组(干预后),对2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从干预前的90.80%下降至干预后的22.10%,联合用药率从干预前的31.80%下降至干预后的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8.56%上升至干预后的49.1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35%上升至干预后的91.80%,用药时间合理率从干预前的25.99%上升至干预后的98.19%。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甲状腺、乳腺、腹外疝、闭合性骨折固定术4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记录相关用药医嘱,对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与干预前组(2010年1—6月)相比,干预后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性提高。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在抗菌药物使用率、术前超过2 h给药、用药疗程以及联合用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可操作性强,能够发现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有效提高该类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提升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抗血栓药物说明书,制定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路径管理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8年1月到6月(干预前)的病例926份为未干预组,2019年1月到6月(干预后)的病例1024份为干预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时机、疗程、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评估此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所评2分、3~4分、≥5分的患者,采取药物预防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1.7%、51.0%、59.6%上升到干预后的76.2%、92.2%、95.5%;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包括:给药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禁忌症,其不合理比例由干预前的39.0%、32.1%、46.0%、32.1%、23.8%下降至干预后的4.3%、4.8%、6.1%、2.2%、1.8%;总体预防抗凝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由干预前的55.4%减少到干预后的12.0%,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科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骨科预防抗血栓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动态监测的综合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医师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高治疗水平。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从2006年和2009年全年住院总病历中,随机抽取干预前、后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前后抗茵药物的用药合理性、使用率、ADR、住院天数、抗菌药费、病原菌送检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动态合理干预,对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遏制作用明显,有效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马光晔 《中国药房》2012,(22):2097-2098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临床药学干预等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变化。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我院平均住院时间下降1.09d,处方不合格率下降62.09%,抗菌药物应用更趋规范、合理。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积极干预临床用药,提高了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本院临床医师工作站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合理使用支持和监测系统,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12月住院病人的PN医嘱记录,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针对PN配方合理性(能量、氨基酸量、热氮比、糖脂比、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鱼油脂肪乳用量等)、PN稳定性(电解质浓度、氨基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输注途径等问题,将其做为监测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开发PN处方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预置PN处方信息,从医嘱录入环节把控PN合理应用.应用多种监测方式实现对能量、氨基酸量、糖脂比、热氮比、药物配伍、禁忌、稳定性等的监测.结论:PN处方管理系统能够高效、准确、便捷地对处方进行监测,提高临床对PN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林红宁  李国誉  杨钧  鲁顺琼 《中国药房》2010,(38):3636-3638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合理用药监测—培训—计划(MTP)干预模式对我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第3季度60份剖宫产病历作为基线调研样本,监测19个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指标,以1个季度为1个干预周期,通过MTP模式对剖宫产用药习惯进行干预,经过4轮MTP循环,最后随机抽取2008年第3季度60份剖宫产病历作为干预后的最终样本,比较干预前、后的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变化。结果:经过4轮MTP循环活动后,我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卫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结论:MTP干预模式对提高我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