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赵铎  张羽 《新中医》2022,54(20):161-16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 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3 个疗程。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 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 分级(MAS)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肌张力,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 组FMA、FCA、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DASH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FMA、FCA、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79.03%,高于对照组58.06%(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其肌张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于脑机接口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5名脑卒中后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另予BCI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BCI随机反馈康复训练;评价两组FMA、ARAT及ERD。结果:观察组FMA及ARA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侧脑区ERD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CI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患侧脑区ERD强度,促进患者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剪切波速度(SWV),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MAS分级、患侧上肢肌群SWV、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结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梗塞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120例脑梗塞亚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内科治疗;2周后,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音乐疗法结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干预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4天后,观察组ARAT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结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梗塞亚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及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刮痧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肌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肌电图均方根值(RM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86%,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2组MAS评分、RMS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指标值均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2组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2项指标值高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刮痧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盛培新  戴朝富  项旭芳  林兵宾  邵琳  胡哲 《新中医》2023,55(13):148-150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配合松动上肢张力试验治疗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 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80 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和松动上肢张力试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2 组均每周治疗5 次,连续4 周。于治 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 肌痉挛评级、Fugl-Meyer 量表手运动功能(FMA) 评分评定2 组手功 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 组MAS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S 分级均 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 下配合松动上肢张力试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的各项评分均出现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和常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JF(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的物理治疗及运动想象治疗,B组则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NJF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结合运动想象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芒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电芒针组,各50例。常规针刺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电芒针组应用电芒针透刺肩髃与臂臑、手三里与外关,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简式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三角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比值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电芒针组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芒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编导引术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亚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入院2周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治疗,2周后治疗组另用自编导引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ARAT评分及FMA评分.结果:住院第28天两组FMA评分及ARAT评分均较基线期末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FMA评分及ARA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编导引术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上肢多功能牵引复位固定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85例,均采用上肢多功能牵引复位固定器治疗.结果:解剖对位356例,近解剖对位96例,功能对位33倒.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1~42d,平均31.5d,随访1~5年.功能恢复:优426例,良56例,盖3例,肘内翻发生率5.15%.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上肢康复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运动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越来越多研究证实机器人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重复训练,具备目标导向性和任务导向性等特点,保证了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弥补了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的不足。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临床抢救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情况,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抢救经验。结果:68例患者经精心抢救治疗1周后,治愈32例,占47.06%;显效22例,占32.35%;有效11例,占16.18%;无效3例,占4.41%;无死亡病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抢救和耐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脱离危险、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用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接收治疗的 80 例偏瘫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上肢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 以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U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对偏瘫患者进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中应 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滨 《江苏中医药》2001,22(3):35-36
对痞满之证 ,临床应详辨虚实寒热 ,并注意寒热虚实错杂 ,脏腑兼病 ,综合分析 ,灵活立法处方。寒热错杂、升降失和致痞 ,治宜寒热平调、虚实兼顾 ,用辛开苦降法 ,半夏泻心汤加减 ;肝郁胃虚、痰阻气逆致痞 ,治当疏肝降逆、化痰和中 ,方选散滞气汤、旋覆代赭汤加减 ;脾胃气虚、中阳不升致痞 ,法宜补益脾气、升清降浊 ,方选补中益气汤、枳术丸加减 ;胃阴不足 ,阳土失柔致痞 ,治宜滋养胃阴、降胃消痞 ,选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 ,如益胃汤。  相似文献   

17.
上尿路结石致无功能肾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例因上尿路结石造成的无功能肾,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孟穿刺引流,l~2周后视肾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仅一例行肾切除术,33例保留肾脏,肾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表明大多数无功能肾仍具有一定的功能。术前肾盂造瘘,可正确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为内科的急危重症,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精心抢救并进行临床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止血处理对症处理及健康指导,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婴儿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 ,由于婴儿喂药困难、打针难以配合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葱头奶治疗 ,疗效满意。本组共治疗 5 0例。用新鲜带须根的青葱一颗 ,除去杂质并洗净 ,去掉绿色的茎叶即成葱头。将葱头放入母乳中加热至发黄 ,挤出葱汁即成葱头奶。治疗时每次喂葱头奶 10~ 2 0 ml,每日 3~ 4次。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湿度 ,患儿应减少活动 ,注意休息 ,睡眠时保持头胸略高 ,以使呼吸舒畅 ,保持鼻咽部通畅 ,鼻塞有分泌物时及时清除 ,并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和维生素的食物 ,多饮水。5 0例患儿…  相似文献   

20.
方法回顾分析9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79例患者痊愈出院,未愈自动出院7例,死亡12例。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以增加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大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性感染的发生;详尽的心理、出血护理和出院指导可以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