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35岁,因坠落伤后腹痛半小时入院。病例2,男,19岁,左腹部刀伤后即刻入院。两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及心率正常,行常规彩色多普勒及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检查,采用Acuson Sequoia 512 4V1探头及Bracco公司超声造影剂SonoVue。两例患者二维超声均显示: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未见明显的回声失落;实质回声欠均匀,实质内均隐约可见不规则较高回声区,边界模糊。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3O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30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了分析总结,评价CT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表现以脾实质内不均质低密度影多见。脾周新月形低密度影是脾破裂腹腔内积血的常见CT征象。同时伴有肝、肾、肋骨、脊柱等多发损伤。结论:本组CT诊断脾破裂无1例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迟发性脾破裂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8-1999年间收治的32例DRS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B超、腹腔灌洗等检查手段在DRS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26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例因合并脑损伤于脾切术后4d死亡;6例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出院,平均住院18.5d。结论 联合腹腔灌洗可提高腹腔穿刺的阳性率。B超是诊断DRS和对保守治疗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外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脾脏外伤CT平扫的表现,对脾脏损伤进行CT分类;结果:腹腔积血和脾周血块是脾外伤主要表现;结论:CT平扫诊断脾脏损伤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T平扫诊断外伤性脾损伤的诊断正确率为9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术前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47例肝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A组23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24例),对比两组手术前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红细胞比积(HCT)等指标,对比两组术后患者存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的死亡率、MODS发生率、ACS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B组红细胞比积明显高于A组,B组凝血酶原时间较A组无明显延长(P均<0.05),B组血清乳酸水平与A组相当(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在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目的评估单独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脾损伤分级系统以及与临床参数相结合在脾钝性损伤病人分拣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保守观察、脾动脉栓塞术(SAE)或脾切除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反复皮下出血二十余年,口腔粘膜出血并加重一月,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收住院治疗。病程中使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拟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  相似文献   

9.
脾脏位于左季肋部且为肋骨所遮盖,但由于脾脏是一个含血丰富的实质性器官,质地较脆,稍受外力即易破裂,是腹腔内最易受外伤而发生破裂的器官。CT对于脾破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易性,且能明确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本文收集了32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对其CT表现及临床的指导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游走脾是指由于固定脾的悬韧带发育不全和脾门血管蒂过长,以致脾脏活动度过大,离开正常解剖部位,具有脾扭转和脾梗死高风险。因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诊断非常困难。成人好发于20-40岁的育龄妇女,儿童多见于10岁以下患者。临床表现可为无症状的腹部肿块,也可为急腹症,但最常见的是腹部肿块伴不明原因的腹部症状。CT、MRI和超声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腹腔化疗是卵巢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既往多采用导管腹腔化疗,易发生导管堵塞、脱出、继发感染等影响了治疗.我科自1996-05~1999-07收治卵巢癌43例,采用气腹针穿剌行腹腔化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何永刚 《人民军医》2001,44(7):384-384
1994年以来 ,我们为腹部肿瘤 30例施行了一种简便的腹腔化疗方案 ,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37~ 6 9岁 ,平均 56 3岁 ;体重 4 2~ 70kg ,平均 6 3 2kg。胃癌 12例 ,十二指肠癌 1例 ,结 直肠癌 12例 ,阑尾类癌 1例 ,卵巢癌 4例。均按要求行规范根治术。1 2 化疗方法 一般术后 1周 (拆线当日 )进行化疗。先在右下腹Mcburney点或左下腹对称点作局部麻醉后用硬膜外麻醉用钝针头穿刺腹腔 ,随后用静脉插管套管针导丝引入 ,最后插入静脉插管套管至腹腔。 2 0 0 0ml生理盐水预热至 3…  相似文献   

15.
脾脏病变及其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采用切脾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但脾亢伴有低蛋白血症、腹水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切脾术。1979年Spigos首次将部分牌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亢获得成功。后相继出现有关报道,国内报道尚不多见。我院自1987年11月起对10例脾亢患者行PSE,并随访6~10个月,初步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男7例,女3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7.
18.
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11例外伤性脾破裂实施脾部分切除术,效果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脾动脉结扎伴脾修补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跃 《中华创伤杂志》1998,14(5):327-327
1952年King和Schumacker首次证实婴儿脾切除术与暴发性败血症的关联后,逐步深入的脾免疫功能研究已确认脾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尽可能地施行保脾性手术成为当今处理脾损伤的主旋律。笔者自1988年1月~1996年12月,应用脾动脉结扎伴...  相似文献   

20.
脾钙化1例     
患者女,65岁。因上腹部不适2周收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体健,无结核接触史及病史。腹部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胰腺部由于十二指肠部气体干扰,未能很好的显示。上腹部CT示:肝胆胰腺未见异常,脾大小及外形正常,脾内有三个散在高密度的点状影,圆形、边界清晰,周围脾组织结构正常,高密度影大者直径约4.0mm,小者直径约1.8mm。邻近器官组织结构正常。CT诊断:脾内点状高密度影(原因待查)。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用药不详),上腹部不适症状消失,为明确诊断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脾钙化。随访出院至今一般情况良好,无上腹部不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