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队生活事件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济南军区卫生部的组织下,我们连续10年对我区新兵进行精神卫生监测,发现18%左右的新兵有心理障碍,入伍45d内因精神疾病而退兵占0.042%。除少数带病入伍者外,大部分是由于在不同个性的基础上受到易感的军队生活事件作用而新发的。为此,我们从个性研究入手,探讨根据新兵个性特点进行入伍教育、行政管理、军事训练的不同方法,力求减少新兵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19个连队1950名男性新兵进行心理健康调查。1.2 方法 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1〕、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和自行设计的军事生活事…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训练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高强度训练法在新兵心理健康及维护中的作用。方法调查驻四川某部队2006年度新兵,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高强度训练法进行干预3个月,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SCL-90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因子分≥3分者占2.9%~6.3%,对照组因子分≥3分者占2.9%~6.4%。研究组总分>160分者占32.40%,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30.76%;对照组总分>160分者占32.13%,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30.81%。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其他、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症状均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执、精神病性无差异(P>0.05)。研究组因子分≥3分者占1.5%~4.9%,对照组因子分≥3分者占2.7%~6.0%。研究组总分>160分者占15.46%,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13.98%;对照组总分>160分者占25.70%,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22.90%。结论高强度训练法在新兵心理健康及维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新兵入伍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兵102例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与全军常模比较。结果:新兵心理干预后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分值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但人际关系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心理干预前(P<0.05);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分值与全军常模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兵集训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 113名新训队新兵进行心理测量,并根据统计学的聚类分析随机在症状组抽出47人,亚健康组抽出45人,健康组抽出38人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分别对三组进行组内差异比较以及平均数差异比较.结果 在各组干预前后的比较中:症状组的恐怖因子没有差异,焦虑因子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十分显著(P<0.01);亚健康组的敌对和恐怖因子没有差异,人际和抑郁因子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十分显著(P<0.01);健康组的强迫和焦虑因子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其余各因子则没有差异.在各组干预后平均数差异比较中,症状组的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改变的最高.结论 心理干预后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是提高部队新征兵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新兵在训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89名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团队心理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团队心理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125 名新兵分为2 个训练团队,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人际关系量表的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于心理训练5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1)心理训练后的团队,人际关系和恐怖因子阳性的人数比未经心理训练的团队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 .05);(2)心理训练后团队的总分值,阳性项目和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未经心理训练的团队,差异显著(P<0 .05);(3)第2 个心理训练团队训练前总分值,阳性项目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因子分值均高于中国新兵常模,差异显著(P<0 .05),心理训练后除躯体化和阳性项目分值高于常模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4)全体新兵心理训练后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 .);(5)新兵SCL -90 的多项因子分值保持稳定或降低,个别因子分值有所增高。结论:对新兵进行团队心理训练可以提高新兵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潜水员自尊、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做好潜水员的心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共有296名潜水员完成了自尊量表(SES)、生活事件量表(LE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潜水员整体自尊水平较高;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O.O1),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层级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尊、生活事件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回归效应显著(P<0.05或P<0.01).结论潜水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自尊的影响,自尊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兵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兵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为测评工具,对武警某部集训队的1 110名新兵进行整群调查,并将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数据结果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明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其中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生理自我对心理健康预测作用最显著. 结论指出新兵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维持在一个测查和咨询层面上,可以通过培养新兵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途径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为心理干预提供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新兵群体的个性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大学生新兵96人和普通新兵103人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简称16PF)》、《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检测。结果 (1)16PF测验结果:大学生新兵组聪慧性因子(B)得分高于普通新兵组,而实验性因子(Q1)得分低于普通新兵组(P<0.05)。(2)SCL-90测验结果比较,大学生新兵组与普通新兵组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学生新兵组各因子分及总均分都低于军人常模(P<0.01)。(3)应对方式比较中,大学生新兵组与普通新兵组积极应对无差异(P>0.05),消极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全国常模比较,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大学生新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应激或挫折状态下,更善于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2013年某部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 90,SCL-90)[1]对某部300名2013年入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并对结果做出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整群抽取2013年3个月军训结束后入伍新兵300例,回收有效问卷293例。均为男性,年龄17-22岁,平均22.1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部集训新兵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简表(SF-36)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部新兵517例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集训新兵躯体疼痛维度分值非常显著低于地方居民常模(P〈0.01),SF-36总分及其余7个维度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地方居民常模(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进入以SF-36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结论:某部集训新兵生活质量总体较好,但仍需科学施训、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某部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部新兵40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观察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各20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新兵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某部新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新兵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P〈0.05,P〈O.01);敌对、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新兵常模(P〈O.05,P〈O.01),而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不显著(P〉O.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因子分值,与中国新兵常模及中国军人常模差异均不显著(P〉O.05)。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值差异均不显著(P〉O.05)I观察组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军训后(P〈O.01);对照组军训后焦虑、敌对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军训前(P〈0.05,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O.05)。结论:某部新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中国军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干预对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负性自动想法问卷(ATQ)、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等对经团体认知干预前后官兵1949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官兵干预后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状态焦虑、自动思维分值和自评抑郁指数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父母情况、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与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而军种、军龄、年龄、职别与官兵各因子显著相关(P〈0.05,P〈0.01),职业与自动思维及自评抑郁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SCL-90各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自动思维及自评抑郁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团体认知干预可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影响新兵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兵是构成军队主体的一部分,是军队中重要的人力资源。新兵入伍是部队建设的头等大事,是延续部队今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新兵来说,心理适应能力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但军人的职业有其特殊性,训练紧张,管理严格,随时可能执行高度应急任务,这些情况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新兵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是保证军队“不变质”的心理防线,也是保证军队“打得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经团体认知干预5周的抗震救灾官兵90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抗震救灾官兵除躯体化因子分值外,干预后SCL-90其他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士兵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或P〈0.01);士官干预后除恐怖、偏执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外(P〈0.05),SCL-90其余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抗震救灾官兵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自责和退避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团体认知干预可提高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使应付方式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转速旋转背景条件下,完成不同认知负荷视觉认知任务过程中的视认知早期加工的变化。方法受试者为20名健康右利手大学生,视觉背景分为白色背景与不同转速的模拟星空背景。要求受试者完成不反应、选择区分和选择心算任务,同时记录12导脑电数据。结果各种负荷任务中中央区的P1潜伏期最短,峰值波幅最高;与白色背景相比,各种速度旋转背景下,反应时及P1潜伏期缩短;与白色背景相比,不同旋转背景下完成选择区分及选择心算任务的P1峰值波幅升高。结论不同速度星空旋转背景加速了视觉认知的感知,在高负荷任务下增加启动效应。星空旋转不同角速度主要对区分反应的主动抑制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