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degree , NSE)、磷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 cyto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21-1)联合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癌68例,同时选取良性肺疾病7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90名作为对照组和健康组,分别应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开展血清检查,记录三组样本血清中的CEA、NSE、SCC-Ag与CYFRA21-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的血清CEA、NSE、SCC-Ag与CYFRA21-1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一检测的特异性较高,与联合诊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0.9%,准确度为83.3%,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CEA、NSE、SCC-Ag与CYFRA21-1的联合检查能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疗效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非小细胞肺癌在放、化疗治疗前后行MSCT灌注模式扫描,利用CT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病变治疗前后的强化峰值(PEI)、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和血容量(BV)值,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前后的PEI、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疗效价值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不典型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不典型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典型周围型肺癌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影像表现。结果12例周围型肺癌表现不典型,主要有3种情况:a)周围型肺癌合并肺结核见于4例;b)直径小于3cm非实质性结节灶见于6例;c)单发小片状病灶见于2例。结论周围型肺癌可出现多种不典型征象,认识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A153、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小细胞肺癌,94例肺部良性疾病和92例健康人入选本研究,应用Cobr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肿瘤标志物,比较各组CA153、CYFRA21-1、NSE水平。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CA153、CYFRA21-1水平高于小细胞肺癌组、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小细胞肺癌组NSE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CYFRA21-1的敏感性最高,NSE的特异性最高;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CA153、CYFRA21-1、NSE的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TU M2-PK)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3组,肺癌组、良性肺疾病(BL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U M2-PK,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NSE、CEA、CYFRA21-1,所有数据均由SPSS15.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① 肺癌患者TU M2-PK、NSE、CEA、CYFRA21-1浓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TU M2-PK、NSE、CYFRA21-1和CEA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TU M2-PK联合检测NSE、CEA和CYFRA21-1可提高肺癌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诊断肺癌有价值的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yruvate kinase,TU M2-PK)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3组,肺癌组、良性肺疾病(BL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U M2-PK,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NSE、CEA、CYFRA21-1,所有数据均由SPSS15.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①肺癌患者TU M2-PK、NSE、CEA、CYFRA21-1浓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TU M2-PK、NSE、CYFRA21-1和CEA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TU M2-PK联合检测NSE、CEA和CYFRA21-1可提高肺癌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诊断肺癌有价值的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周围型小肺癌是指起源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径小于3cm的恶性结节[1],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晚,确诊时多属中晚期,已失去根治机会,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CT特别是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周围型小肺癌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螺旋CT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3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腺癌88例,鳞癌55例),抽取其静脉血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并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血清CEA、CYFRA21-1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血清CEA、CYFRA21-1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骨转移灶数目、全身骨显像、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血清CEA、CYFRA21-1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8例患者证实发生骨转移,病灶共有586个。腺癌骨转移发生率(50/88)高于鳞癌(18/55)(χ2=10.56,P < 0.05);腺癌骨转移病灶数比例(526/586)大于鳞癌(χ2=19.23,P < 0.05);骨转移患者的血清CEA(Z=4.98,P < 0.05)、CYFRA21-1(Z=2.55,P < 0.05)水平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CEA与骨转移灶的数目无显著相关性(r=0.141,P>0.05),而CYFRA21-1与骨转移灶的数目具有一定相关性(r=0.502,P < 0.01)。血清CEA、CYFRA21-1水平诊断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69.1%、83.8%),但特异度(47.6%、49.3%)、准确率(57.3%、65.7%)较低,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NSCLC骨转移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3.8%)、特异度(84.0%)、准确率(83.9%),高于血清CEA(χ2=4.09、23.08、24.33,均P < 0.05),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CYFRA21-1(χ2=20.28、12.55,均P < 0.05)及全身骨显像(χ2=21.66、16.05,均P < 0.05)。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及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97.0%)、特异度(93.3%)、准确率(95.1%)分别高于血清CEA(χ2=18.89、38.89、24.33,均P < 0.05)、CYFRA21-1(χ2=6.89、35.50、39.17,均P < 0.05)、单独应用全身骨显像(χ2=12.55、37.17、47.45,均P < 0.05),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独应用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χ2=6.89、9.53,均P < 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前后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术,灌注组45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比较两组血清CEA、CYFRA21-1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联合组和灌注组术后1、3、6、12月缓解率分别为14.3%、54.7%、66.6%、72.2%和8.8%、28.8%、38.6%、39.3%,联合组缓解率高于灌注组,术后两组CEA及CYFRA21-1浓度均较术前下降,联合组血清CEA及CYFRA21-1浓度低于灌注组(P<0.05)。联合组及灌注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7个月,联合组生存率显著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清CEA和CYFRA21-1降低组有效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EA和CYFRA21-1增高组(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的浓度,且CEA、CYFRA21-1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及糖类抗原125(CA125)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初诊NSCLC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及CA125浓度。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3项标志物均高于肺良性病者;晚期肺癌患者3项指标高于早期患者。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CEA、CYFRA21-1及CA125浓度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肺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66例,病理分类为腺癌81例,鳞癌44例,小细胞癌l4例,腺鳞癌l2例,复合性小细胞癌11例,其他4例;无转移109例,有转移57例。以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36例作为正常对照者。用γ放射免疫测定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CEA、CA15-3、NSE和CYFRA21-1含量,同时比较各期肺癌之间、有无转移之间这些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Ⅰ期者占10.24%(17/166),Ⅱ期者占7.23%(12/166),Ⅲ期者占36.75%(61/166),Ⅳ期者占45.78%(76/166)。随肺癌分期增加,各肿瘤标志物血清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肺癌分期越晚,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越高(P<0.05)。57例(27.67%)肺癌确诊发生转移,转移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P<0.01)。以对照组和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联合检测CEA、CA15-3、NSE和CYFRA21-1含量优于单一检测,其灵敏度(71.93%)提高和假阴性(28.07%)降低,但特异度(97.25%)、假阳性(2.75%)无明显变化。结论检测CEA、CA15-3、NSE和CYFRA21-1含量对肺癌分期和转移有一定临床意义,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剂量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常规剂量(80kV、160mAs)和低剂量(80kV、50mAs)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利用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通透性(PMB)值,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组的BF值、BV值及PM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TDIvol与DLP值分别下降68.56%和68.63%。结论:低剂量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术前分期、术后及放化疗前后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多层螺旋C T灌注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对比两组的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BF ,BV ,PVP ,TH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 ,HAP ,HPI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不同程度肝硬化之间的 HAP ,PVP ,THBF ,HPI均有显著差异,P<0.05。CT分级与Child‐Pugh分级正相关,相关系数0.927,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为早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评估及判断预后提供影像学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清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的方法检测SCLC患者血清中ProGRP水平,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照,观察ProGRP水平与肿瘤分期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ProGRP诊断SCLC的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82.6%,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52.2%。广泛期SCLC患者血清ProGRP水平高于局限期患者,二者分别为(515.0±310.6)pg/m l和(158.8±102.5)pg/m l(P=0.0003),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临床治疗有效的SCLC患者,治疗后ProG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治疗无效病例则无下降甚至升高。结论:ProGRP作为SCLC的标志物,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并可准确反映SCLC病情及化疗效果。ProGRP和NSE的联合检测是肺癌分型及SCLC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 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NP方案(盖诺+顺铂)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两周期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EA、NSE和CYFRA 21-1的浓度。结果:NP方案化疗前后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FRA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晚期肺癌评价疗效和监测复发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0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的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多层面重建法进行重建,比较横断位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对病灶深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等征象的显示率.结果:100例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清晰,与横断位薄层图像比较,MPR图像能明显提高深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并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对短毛刺征的显示率无明显改变.结论:多平面重建方法简单易行,能充分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为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小肺癌的基本征象检出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目的认识周围型小肺癌(SPLC)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中的基本征象,探讨MPR配合多层螺旋CT对SPLC基本征象的检出作用. 资料与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SPLC 31例,良性小结节22例.多层螺旋CT扫描后MPR处理,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 结果 (1)SPLC的分叶征,棘突,毛刺征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MPR中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扫描.(2)MP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其优势.(3)MPR能较真实地测定病灶大小. 结论 MPR能克服横断扫描角度限制,配合最新的多层螺旋技术达到各向同性成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可以为SPLC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对老年性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单纯老年肺结核患者、单纯老年周围性肺癌患者及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各40例并分别分入Ⅰ、Ⅱ、Ⅲ组,分别给予常规平扫及强化扫描。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CT常规扫描影像学特征及Ⅰ、Ⅱ组患者强化扫描所得数据。结果3组患者的常规扫描差异明显(P<0.05),合并肺癌后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发生较大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患者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老年性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4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亚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09与0.02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0与0.002);PTNM低分期组BF值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00);术后转移或复发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或复发组(P=0.000);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