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5—2014-05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以及BI指数评分,观察2组术后血管再通状况,分析2组近期预后的状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以及BI指数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3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2项指标的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管总体再通率为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以及3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方案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血管总体再通率,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静脉溶栓治疗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支架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2018-08福建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支架取栓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第1、7天时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术后第1、7天,研究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可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动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79例,其中动脉溶栓4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37例;比较两组血管的再通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4 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单纯动脉溶栓组再通率59.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血管再通率75.7%;两组患者治疗后1 h、24 h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动静脉联合溶栓可以增加血管的再通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7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75例急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3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38例予以尿激酶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0.52%(4/38)与对照组16.22%(6/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溶栓疗法用药途径、时间、剂量.方法 急性脑梗死8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静脉组、动脉组和对照组,其中动脉组23例,静脉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颈动脉给药组在溶栓后2h的神经缺损改善情况优于静脉组,不同治疗组疗效的比较,静脉溶栓痊愈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静脉组明显高于动脉组.结论 颈动脉用药与静脉用药均有显著的效果,静脉给药组疗效优于动脉组,但静脉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血压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脑血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继续应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120~140/80~9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血压低于180/100mmHg时不降压,1周后启动降压治疗。观察2组患者静脉溶栓后梗死侧脑血流、梗死体积变化,NIHSS评分变化,出血并发症、90d良好预后(mRS≤2)。结果观察组脑血流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变化、出血并发症及90d良好预后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及时降压治疗,没有明显降低梗死侧脑血流,没有扩大脑梗死体积,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控制血压可能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动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溶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颈动脉穿刺推注尿激酶及静滴尿激酶,观察溶栓的疗效、副作用、最佳溶栓时间及对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 静脉溶栓和颈动脉溶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数比较,静脉溶栓痊愈率高于颈动脉组(P<0.05),显效率两组之间差别不大,副作用静脉组明显高于颈动脉组。结论 静脉溶栓与颈动脉溶栓比较,静脉溶栓及时迅速、简便易行,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发病4.5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在靶动脉血管闭塞点注药(阿替普酶20~30mg)或外周静脉给药(阿替普酶9mg/kg),并用DSA或CTA判断血管再通率及记录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h、24h、3dE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14d、1个月时ES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为8%,动脉溶栓组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虽高但远期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IA/IV)与单纯静脉(IV)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IA/IV(10例)与IV(10例)溶栓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IA/IV组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有效再通,其中8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ESS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IV组(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IA/IV组为90%,明显优于IV组的30%(P<0.05)。结论IA/IV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优于IV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以90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并分为二组:预后良好(mRS 0-1分)和预后不良(mRS 2-6分),对影响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d时预后良好者30例,占36.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房颤、溶前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溶前血糖、CT早期缺血改变、UK剂量为影响预后的7个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仅溶前ESS、时间、UK剂量、血糖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溶前ESS评分、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UK剂量、溶前血糖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溶栓治疗是指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临床上静脉溶栓剂主要有尿激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等,尿激酶虽然溶栓活性高,但在脑卒中的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入院的第1d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严重程度、生理参数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第7d记录感染和预后。结果共有432例患者纳入研究,79例在7d内出现感染(18.3%)。下列情况更容易发生感染:(1)高龄;(2)大面积脑梗死;(3)入院前无独立生活能力;(4)昏迷;(5)导尿;(6)吞咽困难。脑梗死后感染与住院期间7d的病死率明显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感染可以影响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急性脑梗死后,特别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患者,除疾病本身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心脏疾患、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加重脑损伤的程度,影响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其中水电解质紊乱主要以钠离子紊乱常见,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钠离子在维持细胞膜内外电解质梯度、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兴奋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发生钠离子紊乱,对重症脑梗死的预后造成很大影响.本文旨在观察血清钠水平变化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升临床医师对钠离子紊乱的重视,促进脑梗死临床症状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心医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建档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CR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与对照组4.17%(2/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白质疏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总计5 950例患者。脑白质疏松组sICH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脑白质疏松组(OR=2.35,95%CI:1.30~4.25,P=0.005)。重度脑白质疏松组sICH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脑白质疏松组(OR=2.28,95%CI:1.54~3.37,P0.0001)。重度脑白质疏松组溶栓后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脑白质疏松组(OR=2.14,95%CI:1.86~2.46,P0.00001)。结论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sICH和预后不良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方法 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以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0~1分者为预后良好,2~6分包括死亡为预后不佳,并对影响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23例(33.3%),预后不良46例(66.67%)。经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血脑屏障通透性与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共76例,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血脑屏障通透性等。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共有8例患者失访,其中mRs评分为良好(0~1分)共32例,为预后良好组,余为预后不佳组(2~6分)共36例; 2组患者性别、BMI、梗死部位、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发病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应用药物、基线NIHSS评分、Cr,BUN,HDLc,LDLc,PLT,HGB,APTT,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房颤史的比例、UA水平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AUC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Ktrans及VP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0,P=0.026)、Ktrans(OR=1.104,P=0.005)为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VP(OR=0.556,P=0.022)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脑屏障通透性为影响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