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9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5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d;术后住院时间54d;术后住院时间510(7.3±1.8)d,无心脏及股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少、无胸骨破坏、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报告作者1990年3月~1993年5月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9例(其中保留全部瓣下结构4例,保留后瓣及腱索、乳头肌5例)的治疗体会,并对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肤浅讨论.  相似文献   

3.
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应急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Eor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为防止体外循环所致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趋向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但这一术式仍需不同程度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准备、血液回收以及必要时的CPB应急保障。我科自2002-03~2003-06进行OPCAB 14例,现就OPCAB的术中配合、体外循环应急保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4~1999年成功地为3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施行了二尖瓣成形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平均38.5岁。全组病人均有活动性心慌气短史,14例病人有咳血痰史。胸片显示心脏扩大,心胸比例为0.62±0.12,心电图有房颤者18例。临床诊断为二尖瓣狭窄8例;二尖瓣关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手术体会及术后处理经验。方法采用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共实施OPCAB30例,搭桥79支,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循环稳定。结果本组除1例死亡外,其余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无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安全经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保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处理221004徐州解放军第97医院屈健梅健张新建史春华刘牧陈才保关键词二尖瓣狭窄;扩张术;并发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4.2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已在临床上得到较广泛应用,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该方法的并发症仍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8.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型术(PBMV),因其创伤小,深受欢迎。但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X线相结合监测进行心内引导治疗二尖瓣狭窄(MS),报道较少[1]。我院自1994年8月以来,对16例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了超声监测下PBMV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文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0~51岁,平均33.5岁,单纯二尖瓣狭窄6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二失瓣狭窄伴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及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轻度关闭…  相似文献   

9.
经皮行二尖瓣瓣膜成形术91例体会266100青岛解放军第141医院宁吉存刘军方关键词二尖瓣狭窄;心脏瓣膜疾病;导管插入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2.511988年10月~1995年1月,对二尖瓣狭窄病人,经皮行二尖瓣瓣膜成形术91例,其中应用自制球囊...  相似文献   

10.
11.
<正>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提示预后不良~([1])。心肌梗死后,25%的患者出现明显的IMR,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升高,且与反流程度成正比~([2])。IMR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整体或局部左室重构,二尖瓣各组成部分形态多层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35例经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的经验。方法 35例房、室间隔缺损病人,经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病人,经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是一种微创、简单、美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84年 Inoue 首先经静脉导管作二尖瓣分离术1986年陈传荣也作了报道.我院近年来开展此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我院于1992年5月至1993年4月收治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7例,男性2例,女性15例.年龄29至53岁。全部经临床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其中8例伴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伴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心功能均在Ⅰ~Ⅱ级,2例为Ⅰ级,10例为Ⅱ级、5例为Ⅱ~Ⅲ级,4例伴房颤。心脏听诊心尖区均闻Ⅱ~Ⅲ级舒张期杂音.心动超声测得二尖瓣口径面积为0.7~1.8cm~2.瓣膜硬度13例为Ⅰ度,其余为Ⅱ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岁,于2005年9月入校,同年 12月初感到全身乏力,早操跑步时出现心悸,以至后来稍有活动就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不适,并逐渐出现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不能参加体育活动.2005年12月26日到医院门诊求治,以"心悸原因待查"入院.父母既往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患者入校前身体健康,经常参加打篮球、跑步等体育活动.入院后听诊心率70 /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时Ⅰ~Ⅱ级收缩性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进一步做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脱垂改变.2006年3月出现频繁房性早搏,给予倍他乐克、肌苷、辅酶Q10等药物治疗.目前在避免较强的体育活动下,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风心二狭 )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疗效 ;以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术后近期的肺动脉压变化。方法  4 2例风心二狭伴严重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75mmHg)患者以标准Inoue技术行经皮二尖瓣扩张术 ,并测定随访期临床心功能和多普勒超声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结果  39例扩张术成功 (93% )。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自 (0 .83±0 .12 )cm2 增至 (1.75± 0 .11)cm2 ,肺动脉收缩压自 (85± 7)mmHg降至 (6 1± 13)mmHg(P值均 <0 .0 0 1)。3例并发严重二尖瓣返流 ,其中 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在平均 6个月的随访中 ,39例成功扩张者 ,尽管二尖瓣瓣口面积无显著改变 ,但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 ,肺动脉收缩压进一步降低。结论 风心二狭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术安全、有效。术后短期内肺动脉收缩压继续减低 ,临床心功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探讨地级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2008-01~2012-01间收治的500例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患者均在全身麻醉CPB下完成,CPB为中低温(28~32℃),中高流量60~80 mL/(kg·min),心肌保护为4℃(1∶4)冷血(BC)、冷晶体停搏液(CC)和康斯特心肌保护液(HTK液),总量20~30 mL(kg·30 min),其中先心病223例,后天性心脏病277例.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40~1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2 min;术后30 d内死亡8例,(1.6%),并发症17例(3.4%),220例随访3~6月均恢复较好.结论 地级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选择病例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体外循环管理,重视心肌保护,强调术后处理,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房间隔穿刺定位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穿刺定位法的选择刘军方,孙俊杰,徐菲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是近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方法上的一重要进展,由于这种方法痛苦小、康复快、比较安全、疗效肯定、病人易于接受,因而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手术中房间隔穿刺是实施该治疗方法中的关键步骤之...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开展 ,并有望成为一种冠心病心肌缺血血运重建的常规手术方式。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4例 ,占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5 3 3% (2 4 / 4 5例 ) ,无手术死亡 ,效果良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非体外循环组 2 4例中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9~ 74岁 ,平均 6 0 1± 8 7岁。稳定型心绞痛 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有心肌梗死史 13例 ;合并高血压 10例、糖尿病 3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5例。射血分数 0 30~ 0 6 9,平均 0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短期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因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在我院接受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将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5个时间段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左心房前后径(LAD)、二尖瓣峰值流速(Vp)及平均跨瓣压差(MPG)均减小及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Vp及MPG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上升,其中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3个月增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Vp及MPG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Vp及MPG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其变化。  相似文献   

20.
1998年至今,我们观察了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17例,术后5天、1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左心室功能恢复较好,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优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术中对该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