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下垂为女性常见病,治疗方法尚有争议。我院1988~1995年收治了112例肾下垂患者,用腰小肌肌束或腰大肌肌瓣行肾固定术10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12例肾下垂中,女性102例,为同期我院泌尿科女性住院患者的11%,男性10例,占2.3%。其中双肾下垂71例(63%),右肾下垂32例(28.6%),左肾下垂9例(8%,P<0.05)。年龄21~7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行肾固定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北大医院于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行后腹腔镜肾固定术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29岁,伴有腰部疼痛或血尿症状,均行立卧位超声和(或)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诊断。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在Gerota筋膜内充分游离肾脏,在肾上极、中极、下极背侧与腰大肌筋膜缝合固定3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6 h(2.4~3.0 h),出血量均<50 ml,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8年(0.5~4.5年),立卧位超声示肾脏位于正常位置。与术前相比,2例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90%。结论 采用后腹腔镜肾固定术治疗症状性肾下垂效果好,术中采取肾上极、中极、下极背侧与腰大肌筋膜缝合固定3针,手术操作便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前治疗肾下垂的手术方法较多,据文献报道有近300余种,但疗效不一,碳素纤维具有质量轻,抗拉力强,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特点,编织成肾脏大小的网袋套在肾下极,将网袋的二根提带穿入肾包膜内提紧后并固定在第十二肋骨上,使肾悬吊在正常位置。其优点是:悬吊固定可靠,不男松脱和复发,固定后的肾脏仍可以上下活动,符合肾脏的生理斜度及解剖位置,恢复正常尿流力学,而且手术简单,易于掌握,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一、临床资料本组27例患者中,男8例,女19例,年龄最大为52岁,最小为21岁;有腰痛者21例,血尿20例,合并感染者15例,泌尿系结石积水6例,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4.
后腹腔镜自制网袋肾固定术与开放手术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自制丝线网袋肾悬吊固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下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两院区1995年~2007年用自制丝线网袋悬吊固定下垂肾脏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组16例17侧(组1),后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组13例14侧(组2)。结果:后腹腔镜手术组均成功。组2与组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min和110 min,平均出血量25ml和120 ml,平均恢复饮食时间8h和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5d和16.0d。组1平均随访8.6年,12例(78%)症状消失,4例减轻。组2平均随访1.6年,11例(85%)症状消失,1例减轻。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组38%和7.9%。术后3个月复查证实两组患者肾脏位置均正常。结论:自制丝线网袋悬吊下垂肾脏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后腹腔镜下肾悬吊固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晓阳 《临床医学》2012,32(7):94-95
目的探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90例(102眼),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51眼),悬吊组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悬吊组),折叠组采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折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悬吊组45例(51眼)中,治愈24眼,占47.06%;基本治愈27眼,占52.94%;无欠矫和过矫情况发生。折叠组45例(51眼)中,治愈21眼,占41.18%;基本治愈23眼,占45.10%;欠矫4眼,占7.84%;过矫3眼,占5.88%。悬吊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略高于折叠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组患者的欠矫率及过矫率明显低于折叠组(P<0.05)。悬吊组患者术后随访无一例发生角膜炎或其他并发症;折叠组患者术后发生点状角膜炎5眼,发生率为9.80%。折叠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悬吊组(P<0.05)。结论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上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放肾固定术治疗肾下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腹腔镜与开放肾固定术治疗肾下垂的疗效。方法自1991-2003年,行腹腔镜肾固定术15例15侧(组1),腰大肌肌瓣肾固定术12例12侧(组2)。总结两组病例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均成功,无中转开放。组1与组2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min(55~190min)和150min(130-200min),平均出血量35ml(10-100ml)和110ml(80-150ml),术后镇痛药平均使用量26.7mg(Tramal)和75mg(Tramal),平均恢复饮食时间15.5h和3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和15.6d,组1平均随访3.2年(0.5~6.0年),12例(80%)症状消失,3例(20.0%)症状减轻。组2平均随访8.3年(3~12年),8例(66.7%)症状消失,4例(33.4%)症状减轻。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3/15)和16.7%(2/12)。腹腔镜组12例和开放手术组8例患者术后6-8周IVU检查证实手术侧肾脏位置正常。结论腹腔镜肾固定术是症状性肾下垂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兔眼外肌悬吊后徙术与巩膜固定缝线术术后眼肌与巩膜粘连的程度及范围。方法:实验白兔,一眼采用眼外肌悬吊后徙术,另一眼采用巩膜固定缝线术,观察术后愈合情况。结果:眼外肌悬吊后徙术眼相比与巩膜固定缝线术眼,术后24h肌肉可附着于巩膜上,局部炎症反应轻、与周围组织粘连少;巩膜固定缝线术眼炎症反应重,缝线处结膜、眼肌和巩膜粘连程度大。结论:眼外肌悬吊后徙术相比于巩膜固定缝线术,手术操作简单,粘连程度轻,游离肌端能较好的附着于巩膜上,没有发生移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L形额肌瓣悬吊术组)25例和B组(矩形额肌瓣悬吊术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治疗时,L形额肌瓣悬吊术临床效果比矩形额肌瓣悬吊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及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53眼,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60眼,并术后随访,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矫正108眼,其中改良额肌瓣悬吊术50眼,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58眼。过矫1眼,低矫4眼。所有病例术后2~6个月的随访,术后效果良好,上睑下垂得到矫正,患眼形态弧度自然。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临床效果确切,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避免额肌瓣悬吊术后的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方法 :采用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者 16例 2 1眼 ,主要的手术技巧在于根据上睑缘的高度适当地延长额肌瓣侧切口的长度 ,调整其张力适度为止。术后随访 6~ 2 4月。结果 :16例 2 1眼患者术后效果满意 ,无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结论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和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 ,可有效地避免上睑下垂术后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辅助切口、舌状瓣、眼轮匝肌下隧道等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3例。结果一次性治愈21眼,基本治愈6眼。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为一种术式简单,效果明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3年2月~2008年6月,我们对46例52眼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术后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重度上睑下垂患者6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观察组行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上睑矫正效果、上睑回缩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上睑回缩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 25%(2/32)较对照组28. 13%(9/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可减轻上睑回缩,稳定性良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下垂的误诊漏诊及其治疗措施,初步总结后腹腔镜下自制网袋肾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年余(1996年10月~2006年8月)的396例肾下垂病人临床症状、误诊漏诊原因及内科保守治疗适应证。结果腰部酸痛不适、血尿是肾下垂的常见症状,一些病人还可出现消化症状及神经官能症症状,Dietl危象少见。造成肾下垂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疾病的疏忽及超声、静脉尿路造影中未作坐位或站位检查。大部分肾下垂病人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结论医师的重视及坐位或站位作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可避免对肾下垂的误诊漏诊。内科治疗对大部分肾下垂病人有效,后腹腔镜下自制丝线网袋悬吊下垂肾脏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额肌瓣悬吊术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术后上睑回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上睑回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正矫率、上睑回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将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5例分为两组,分别用额肌瓣悬吊术(A组)及上睑提肌缩短术(B组)治疗,术后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儿中,矫正满意20例,矫正不足5例,无过度矫正病例。A组发生睑缘弧度不自然2例,重睑线变宽2例;B组发生结膜脱垂2例,睑缘弧度不自然2例,轻度上睑内翻倒睫1例。结论儿童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中,上睑提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均是优良的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2007年12月.对39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常规制作后腹腔操作空间,按顺序分别打开肾筋膜外间隙、腰肌前间隙和肾筋膜前间隙,有序地在这3个相对无血管区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为肾筋膜外间隙及腰肌前间隙,即肾筋膜后层与侧锥筋膜之间及腰方肌、腰大肌与肾周脂肪之间的无血管区.在该层面可以首先处理肾血管及充分游离肾脏背侧,上至膈肌,下至髂窝;第二分离层面为肾筋膜前间隙,即肾筋膜前层与融合筋膜之间的无血管区.在该层面分离可以充分游离肾脏腹侧面,上至膈肌,下至髂窝.结果 全部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0±3)min,平均出血量(30±15)mL.术后6 h恢复饮食,12h下床活动.3例(7.6%)出现肩周痛.术后随访2~30个月,1例于术后13个月出现肝脏转移,大量腹水而死亡,其余患者正常.结论 掌握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的解剖层次.可以使手术视野清楚,术中出血少,手术疗效确切,为肾癌根治术提供了更加安全微创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周脓肿合并腰大肌脓肿发病的高危诱发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6例肾周脓肿合并腰大肌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可能的高危诱发因素,并评估经皮穿刺肾周脓肿引流术和开放性包膜下肾切除术并肾周及腰大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4例行经皮穿刺肾周脓肿引流术,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12例行开放性包膜下肾切除术并肾周及腰大肌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中2例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1例发生腹胀,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鹿角形或铸型结石、感染未控制行泌尿系手术操作、糖尿病、泌尿系梗阻因素及女性是肾周脓肿及腰大肌脓肿的高危诱发因素。单房性的肾周脓肿(直径>3 cm )合并腰大肌脓肿(直径<2 cm )可选择经皮穿刺肾周脓肿引流术,联合留置D‐J;而对于多房性的肾周脓肿合并腰大肌脓肿(直径>2 cm ),且同侧肾损害严重近无功能,选择开放性包膜下肾切除术并肾周脓肿及腰大肌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但手术创伤大,需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12例肾下垂患者行经腹腔篮筐式肾悬吊固定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 男1例,女11例;年龄23~47岁,平均35岁.均为消瘦体形,主诉腰部酸胀不适感,立位或劳累后加重,有不同程度血尿,其中2例合并有肾结石患者有泌尿系感染病史.立卧位B超示肾脏移动度4~8 cm,最明显者肾下极位于髂嵴以下.静脉肾盂造影立位可见肾脏明显下垂,肾脏不同程度积水.  相似文献   

20.
瞬目训练对额肌瓣悬吊术后眼睑闭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促进额肌瓣悬吊术后眼睑闭合、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将51例61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术后第3天开始瞬目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眼睑闭合情况.两组术后并发症、眼睑闭合不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瞬目运动训练对促进额肌瓣悬吊术后眼睑闭合以及预防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